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和 (或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幽门反流入胃内称为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 ,如进一步反流入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 ,若反流量大、频率高、持续时间长 ,则可能引起病理性损害。现就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以下综述。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若发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则首先要有十二指肠胃反流 ,许多结构或功能紊乱均可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 ,如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胆…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主要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松弛,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下段。这种现象可属生理性,常于正常人餐后出现,但因反流量不多,时间短暂,反流物即被清除回至胃内,并不致病。当有 LES 功能不良,导致频繁的 GER,量多且较持久时,可损伤食管下段粘膜而形成反流性食管炎,并能产生食管溃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分为内镜检查未发现病理损害但有明显反流症状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在GERD中最多见;内镜检查有病理损害的糜烂性食管炎(EE)或称反流性食管炎(RE)则次之,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还有较少见的Barrett食管(BE),是指在食管粘膜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BE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但很少变为食管腺癌.  相似文献   

4.
张宏伟  陈景寒 《山东医药》2004,44(27):70-71
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症(食管狭窄、短食管、Barrett食管、哮喘、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咽喉炎等)。GERD发病是多因素的,正常情况下,食管胃连接部存在抗反流屏障,可阻止胃内容物进笔食管。抗反流屏障损害、胃排空和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是引发GERD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宣平  柯美云 《胃肠病学》2003,8(4):227-23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系因抗反流防御机制削弱,反流物起攻击作用所致,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RE)和/或食管外组织损害。临床上仅不到1/3的GERD为RE,其余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但近年研究显示,部分NERD也有内镜下食管炎症性改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GERD不仅在西方国家常见,在我国亦不少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见表1)。Fass等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提出NERD、RE和Barrett食管为GERD发病的3个独立类型,三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较少发生相互转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抑酸剂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病人不适症状与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反流物主要为胃酸.胆汁或非酸反流在引起GERD症状的因素中地位有限.由于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引起胃食管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集中在减少胃酸反流上.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北京、上海两地对5000例18--70岁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发生率为8.97%,GERD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生率为1.92%。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ER)是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发病基础〔1~3〕。笔者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时,按设计方法重点进行胃食管交界处的X线观察,分析老年人GER的临床特点。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一年内申请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作为观察对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病人伴有食管以外的表现.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两地区的GERD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2%.  相似文献   

10.
促动力药物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食管动力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胃食管连接处(GEJ)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无疑是GERD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下食管括约肌(LES)是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异常,包括LES静息压力的减低,胃内压力增高导致LES屏障功能的减弱和频繁的LES-过性松弛(tLESRs)都是导致GERD的主要原因[1].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异常使食管的廓清能力降低,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食管的暴露时间,导致食管并发症和反流症状[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诊断方法和胆汁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红素监测仪(Bilitec 2000)对20例健康人及52例有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行24 h食管腔内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以光吸收值≥0.14作为发生胆汁反流的阈值,计算24 h反流总时间%等指标.并对15例酸和胆汁混合反流者用铝碳酸镁加西沙必利治疗4周,然后复查两项监测.结果20例健康人中未发现病理性酸反流,52例患者中有47例(包括食管炎12例)存在病理性酸反流,诊为GERD.胆汁反流总时间%在健康人组及反流症状组分别为(0.47±0.71)%及(2.67±3.23)%(P<0.05),在食管炎及非食管炎者分别为(5.41±4.93)%及(1.68±1.76)%(P<0.05).47例GERD中15例(32%)为酸及胆汁混合反流,另32例为单纯酸反流,前者有食管炎8例而后者仅为4例(P<0.05).15例混合反流经治疗后酸和胆汁反流总时间%均明显降低,8例食管炎中有7例炎症消退,1例减轻.结论Bilitec 2000是评价DGER的有用工具,32%的GERD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胆汁反流在GERD食管黏膜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或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痛、烧心、反酸或食物反流;可引起食管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称反流性食管炎。GERD非常常见,西方国家约10%的人患有此病,老年人约1/4患有GERD。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具体不详,京沪二地调查约6%的人患有GERD。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或食管运动减弱,胃肠内容物的化学损伤及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与其有关。其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腹腔镜下治疗及近年开展的胃镜下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IPF患者25例(IPF组),另选非IPF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3例作对照(非IPF组),两组患者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分析胃食管反流特点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胃食管反流阳性IPF组16例,非IPF组8例.IPF组DeMeester评分高于非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1.5)分比(15.7±14.0)分;P<0.05].IPF组长反流(反流时间持续>5 min)次数[(3.8±4.1)次]、反流指数(1.8±1.7)高于非IPF组[(2.1±2.1)次;1.3±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合计反流时间百分比(pH <4.0)[(9.2±5.1)%]、直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8.5±5.2)%]、仰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10.8±10.7)%]、反流次数[(54.2±22.7)次]、长反流次数[(6.3±4.2)次]、最长反流时间[(14.5±15.3) nin]、反流指数(2.5±1.7)和DeMeester评分[(34.9±20.3)分]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eMeester评分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呈正相关(r=0.667,P<0.01).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7例,反流6例,多于胃食管反流阴性者(烧心2例,反流1例).结论 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率高,但往往缺少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在不具备胃酸监测条件的医院,GerdQ可用于评价IPF患者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食管24 h pH-阻抗(MII-pH)等检查方法,分析具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症状、并且食管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比较分析其各亚型,即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 方法入选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反流),并且食管24 h 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BE、RE、NERD三组,收集患者24 h的食管pH-阻抗信息,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Mann Whitney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共入组103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且MII-pH监测阳性的GERD患者,其中有15例BE患者、32例RE患者、56例NERD患者。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BMI无显著差异性。将三组患者的各项胃食管反流指标数值进行Mann-Whitney检验,显示RE、BE患者的DeMeester评分、pH<4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周期数显著高于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BE患者的反流周期数显著多于RE和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阻抗相关指标在三组患者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NERD相比,酸反流对于RE和BE具有更重要的致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的组织损害.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上升[1].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因其骨密度低下和日常身体姿势改变易导致驼背和食管裂孔疝,多并发GERD[2].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差或无效、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难治性GERD(rGERD)的增加[3].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本病在西方国家人群中发病较高.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分生理性GER和病理性GER两种类型,后者常导致RE.当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坏,尤其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障碍时,反流的胃液或胆汁攻击食管粘膜将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①GER的症状,如反酸,食物反流;②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所引起的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③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咽喉炎等症状;④并发症的表现.现将重点评述RE的并发症,外科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s ,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以往认为长时间反流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和食管外临床表现。GERD发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 ,人群患病率达 5 1% ,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 :症状发病率为8.97% ,GERD发病率为 5 .77% ,反流性食管炎(RE)为 1.92 % [1] ,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但也说明在发展中国家 …  相似文献   

18.
食管运动功能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u JY  Xie XP  Ho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53-355
目的 通过对重度反流性食管炎(RE)治愈前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研究,了解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在重度RE中的地位。方法 对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从中筛选23例重度RE(内镜诊断为洛杉矶C和D级食管炎);且24h食管内pH监测证实为病理性酸反流;食管压力测定证实有食管体部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兰索拉唑30mg/d治疗3~6个月至内镜下食管炎完全愈合后,再行食管压力测定,观察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变化。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结果 食管炎治愈前后,LESP[ (6 00±0 86 )mmHg比(5 10±0 87)mmHg, 1kPa=7 5mmHg, P=0 476],食管远端收缩波幅[ (34 1±4 1)mmHg比(37 2±4 0)mmHg,P=0 593]、湿咽成功率[ (33 5±6 5)%比(38 6±7 1 )%,P=0 59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均值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治愈食管炎并不能提高LESP及改善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和酸反流是RE的重要发病机制,尤其是重度RE。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食管并发症有食管糜烂、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1].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冒、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及酸、反贪、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患者伴有食管以外的表现.在西方国家,人群中有10%一20%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北京、匕海对5000名18~70岁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997消化病周会,北京),反流症状评分>6(0~18)达8.86%,经随机抽样,结合精查(内镜和食管pH监测),预测这两地区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分别为4.74%和2.52%.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在有呼吸道症状者是无呼吸道症状者的2倍.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