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胸腺瘤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88例,年龄17~88(52.3±13.0)岁,手术患者160例、非手术患者17例。177例胸腺瘤患者中,存活患者160例,因胸腺瘤死亡患者17例,复发转移患者5例。总体上看,胸腺瘤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4%、88.7%、88.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9%、91.5%、9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分型、临床症状、Masaoka-Koga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手术与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症状、年龄、治疗方式和手术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P=0.018)、无临床症状(P=0.039)以及手术治疗(P=0.004)患者总生存率较高;手术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高(P=0.002)。结论 年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至2004年间5例胸腺瘤合并PRC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例,女3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岁,均获根治性切除.胸腺瘤合并PRCA者占同期胸腺瘤病人的2.7%(5/185例).术后早期PRCA情况明显改善,术后长期生存4例,1例复发死亡.结论 胸腺瘤合并PRCA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对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缓解者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萎缩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萎缩。分析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71例,其中男40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17±12.42)岁。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完全缓解20例(28.17%),最轻微状态12例(16.90%),改善19例(26.76%),无变化5例(7.04%),加重3例(4.23%),恶化10例(14.08%),死亡2例(2.82%),达标率45.07%,总有效率71.8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G术前病程[OR=4.61,95%CI(1.13,18.85),P=0.03]、术后溴吡斯的明联用免疫抑制剂[OR=0.12,95%CI(0.03,0.45),P=0.00]是合并胸腺萎缩的MG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胸腺萎缩的MG外科手术可有效缓解MG症状,早期手术有助于提高MG患者远期疗效,术后溴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3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Ⅲ期7例,Ⅳ期3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发生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16例(27.59%),无效18例(31.03%),恶化11例(18.97%),危象及死亡13例(22.4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Ⅰ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CNA、HSP70在胸腺瘤细胞及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20例恶性胸腺瘤、18例良性胸腺瘤及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PCNA、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0例恶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0%(16/20)、75.0%(15/20);18例良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8.9%(7/18)、27.8%(5/18);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分别为8.3%(1/12)、0(0/12),PCNA蛋白及HSP70蛋白的表达在良、恶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三者之间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1),且在良、恶性胸腺瘤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相比,PCNA及HSP70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HSP70与PCNA在胸腺瘤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胸腺瘤的良、恶性,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疗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型:Ⅰ期22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MG改良Osserman法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前胸切口19例,后外侧切口15例。以累积生存率、MG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随诊76.5(10~178)月。①11例(显性MG10例,隐性MG1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肌无力危象(23.4%)。全组随诊共6例死于MG(12.8%),7例死于胸腺瘤(14.9%)。②显性MG32例,术后随诊5年总完全缓解率达34.4%,总改善率为62.5%。隐性MG15例,发作时间平均为术后37.7(0~137)d,出现MG后的5年自然缓解率为25.0%。③影响MG转归的因素为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危象,出现者MG转归较差(P〈0.05)。④经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随诊中MG病情反复且有加重(优势比OR=2.16),胸腺瘤病理分期(OR=2.03)和手术方式(OR=1.63)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肿瘤综合治疗、MG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其长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结果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min(3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ml(30~50m1),平均术后住院3.7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I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I/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cm的MasaokaI/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经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软组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均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16.3(65-1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7(52-1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5(6-16)d。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予机械辅助通气及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病理示26例为胸腺增生,16例为胸腺瘤。35例获随访,平均27.2(4-43)月,完全缓解7例,改善27例,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方法可行、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例MG伴胸腺瘤患者(MG组)、20例无MG的胸腺瘤患者(NMG组)的瘤旁组织及10例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萎缩胸腺组织中的Tfh细胞比例及其蛋白分子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NMG组和对照组相比,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与对照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G伴胸腺瘤患者瘤旁胸腺组织中的Tfh可能通过提高自身免疫活性参与MG的发生和进展,抑制Tfh信号通路可能为MG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脑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作分析胸腺切除治疗重症无力症(简称MG)92例的远期效果。92例中合并胸腺瘤22例。随防时间3-73个月,平均23个月,有效率为88.0%,晚期死亡6.5%。患的性别、病程与预后无明显关系;10-39岁年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年龄组;临床类型、血浆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胸腺瘤相关抗体以及胸腺标本病理检查(包括免疫组化观察)等在各种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胸腺类癌(附13例报告);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雷诺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人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征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80年至1997年间5例胸腺瘤合并PRCA病人接受胸腺瘤手术治疗的资料,并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进行文献检索,对中国大陆已报道的这类病例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本组胸腺瘤合并PRCA者占同期胸腺瘤病人的8.3%(5/60例)。全部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瘤及胸腺组织和前纵隔脂肪,术后45d死亡1例,PRCA复发2例,长期生存2例,迄今为止,国内共检索出此类病人21例,术后早期PRCA情况明显改善,按术后随访满2年,且无PRCA复发征象作为手术有效标准,有效率为38.5%,结论:胸腺瘤合并PRCA是一种少见疾病,其预后取决于PRCA的缓解程度,胸腺瘤切除术对治疗PRCA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其他综合性治疗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64例接受胸腺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5~74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型,分析胸腺瘤组织学分型与MG、胸腺瘤的Masaoka病理分期,MG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胸腺瘤组织分型:A型6例,AB型6例,B1型12例,B2型18例,B3型10例,C型(胸腺癌)12例。胸腺瘤组织学各亚型与MG发生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0,P〈0.05),伴有MG的组织学分型为B2型〉B3型〉B1型〉AB型。Masaoka病理分期: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20例,Ⅳ期10例,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χ2=11.650,P〈0.05)。结论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G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与Masaoka病理分期有相关性,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8年7月~1995年7月施行胸腺切除术治疗各型重症肌无力31例。胸腺瘤20例(恶性6例),胸腺增生10例,胸腺正常1例。3例术后死亡,21例随访3月~6年零7月,结果满意。症状完全缓解9例,改善10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对病情严重者于胸腺切除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结论:无论患者年龄多大或胸腺瘤病理类型如何,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治疗非胸腺瘤性重症肌无力( non-thymoma myasthenia gravis ,non-TMG)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1年8月,对62例non-TMG行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术。男24例,女38例。年龄18~67岁,平均31岁。根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8例,Ⅱb型15例,Ⅲ型2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标准( MGFA)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110 min。术后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1~5 d,平均2.0 d。术后7天内脱离呼吸机57例,超过7天5例。62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显示胸腺增生,合并胸腺外脂肪(心包及双侧心膈角)内查见胸腺小体22例。术后随访2~5年,平均4.2年。完全稳定缓解31例,药物缓解17例,微小症状表现6例,改善8例。结论胸部CT扫描尚不能根据胸腺本身“体积”大小判断胸腺增生与否。术中应重视迷走胸腺组织清除。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是治疗non-TMG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症术前肺通气功能与术后危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症(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采用胸腺切除治疗。我科自1980年4月~1996年12月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症116例,其中肺功能资料完整者64例,现将术前肺通气功能与术后发生危象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40例胸腺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组包括完全切除肿瘤和胸腺26例,次全切除肿瘤10例,组织活检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2.5%),术后1年内死亡8例(20.5%)。31例术后随访3~12年,5年生存率为61.3%,10年生存率27.7%;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分别为76.9%和30.0%,浸润型胸腺瘤则为50.0%和25.0%。MG术后缓解改善率为80.6%,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0.0%,抢救成功率为93.8%,结论显示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经验。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对102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程、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等6个方面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21.6%),其中危象14例(13.7%),死亡2例(2.0%),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放弃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治愈率为29.4%(30/102),总有效率为82.4%(84/102)。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对有效率有影响(P〈0.05)。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围手术期处理是综合治疗MG的重要组成部分;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及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纵劈胸骨胸腺扩大切除术组(纵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456例患者,其中纵劈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23~66(49.5±11.8)岁;胸腔镜组405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51例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0(47.2±12.2)岁。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纵劈组(P<0.05)。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站数、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剑突肋缘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彻底性、安全性不亚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为胸腺切除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法。自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作者采用此方法成功施行了10例胸腺切除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其中3例伴有胸腺瘤。通过手术中对胸腺床以及切除的胸腺标本检查,证实所有病例均达到完全切除胸腺的目的。本组无术中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天(术后有一例需行辅助通气而无计算在内)。经过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观察(2~20个月),显示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与另一组采用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的病例相对照,显示VATS组在术后镇痛药用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减少及缩短(P<0.05)。作者认为,采用VATS技术进行完全的胸腺切除是可行的。与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以便确定此技术在胸外科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