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种植三七土壤及植株残体挥发性成分,为研究三七化感效应,解决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分析种植三七后不同年限土壤及三七植株残体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种植三七土壤、三七须根和茎叶降解物中都分离得到26个挥发性成分。结论三七土壤及植株残体挥发性成分中含有较高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化感物质,是导致三七产生化感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参三七是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根炮制的生药。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可有两种药材(生三七及熟三七)。有报道认为人参三七中含有人参皂甙、三七皂甙等皂甙及人参醇、多糖体等。此次,为解析人参三七的有  相似文献   

3.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三七化学成分研究的进展作了概述。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三七皂甙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目前已从三七各不同生长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到20种单体皂甙成分;三七还舍有其它的药用成分如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植物甾醇、糖类及无机盐和无机离子等。本文同时对三七皂甙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舍量测定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三七的治疗及保健功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三七病害一直困绕着三七生产,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1]认为导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2]、李忠义[3  相似文献   

5.
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属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除用于药用的根及根茎外,三七的部分茎、叶、花和果以及地下部分须根均有使用,但对于安全性确无依据。本文通过检索1986-2018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的有关三七全株毒理学相关试验报道及研究结果,对近年来三七全株毒理学进行总结,提出现阶段研究薄弱环节,寻找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三七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使得三七能够被安全有效地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张志信  张仕秀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26-3129
采用红外光谱一维谱图及二阶导数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对屏边三七、疙瘩七、峨眉三七和种植三七的块根、叶原药材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原药材红外光谱一维谱图及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屏边三七、疙瘩七、峨眉三七和种植三七为近缘种种质资源的关系,初步判断种植三七与峨眉三七的种缘关系最近,屏边三七与疙瘩七的种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三七作为我国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益气血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三七经过炮制加工后,功效明显不同,生品主散瘀止血,熟品主补血益气。近年来对三七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对熟三七的研究虽逐年增加,但炮制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变化尚不明确。该文对三七现代炮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比了三七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差异,提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三七物质转化规律与补血作用的相关性,以期阐释其炮制机制,提升三七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该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七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确保临床药品质量.方法: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入手,鉴别三七及其伪品.对比分析三七及其伪品在功效、气味、性状及来源等多方面的差异.结果:三七、菊三七、藤三七、莪术等均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及功效.结论:注重三七及其伪品的特征差异,从性状、显微特征等多方面综合鉴定,对辨别三七真伪、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七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从三七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诱导及再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不定根诱导4个方面综述了三七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快速获得三七优质苗、提高三七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参考,促进三七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是保障三七原料供给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三七在种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面临着生长分布区域狭窄、连作障碍严重等诸多问题,加之三七良种对三七种植产业贡献率较低,三七品种化制度尚未建立。因此,从三七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新品种选育、三七重要性状及关键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组学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三七遗传改良工作进行整理,为今后三七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