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Hading入路切8cm切口,微创为25例高龄患者(85岁以上)进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男20例,女5例,年龄86~94岁,平均90岁。股骨颈GardenⅡ型7例,GardenⅢ-Ⅳ型15例,粗隆间骨折Evan分型Ⅳ型3例,均采用Plus公司的假体及工具完成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以及精神状态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5个月,小切口对髋关节局部解剖、生物学环境干扰小,平均手术时间50min,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平均200ml,平均住院2周,术后2~4d有3例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1例深静脉炎发生,术后平均2d下地。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的用于高龄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仅为8cm,并不影响关节假体的置换及位置,术后早期下地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对高龄老人精神状态变化、睡眠活动定型的“颠倒黑白”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安慰与治疗。积极的预防性的开展一般抗凝、机械抗凝、药物性抗凝综合抗凝治疗,提高高龄髋部骨折置换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2000~2006年行食管癌手术患者916例,其中13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41%),男9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3岁。其中三切口颈部吻合8例,二切口手术颈部吻合2例,二切口手术胸膜顶吻合1例,左胸切口弓上吻合2例。患者中属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于手术后7~12天,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夹闭胃管24小时后症状重新出现。每日胃引流量360~900ml,平均560ml。X线钡餐检查示胃蠕动波消失,钡剂在幽门处阻断,5例可有少量排空,3例24小时后有少量钡剂排空,1例可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7例行胃检查示胃蠕动波消失或轻微蠕动。  相似文献   

3.
了欣  刘殿吉 《吉林医学》1997,18(5):304-305
我院从1990年1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脓胸46例,均采用早期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1岁~11岁,平均5.6岁。从发病至IJ手术的时间为10d~20d。左侧脓胸25例,右侧脓胸21例,均为全脓胸。术前行闭式引流术者24例,21例作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克雷白氏杆菌2例,普通培养阴性6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5.3d。2手术处理和结果取后外侧切口,经第6肋间进胸,不切肋骨,胸腔内脓液多为胶冻状,体积100ml~400ml。32例肺表面上可见脓肿病灶,切开脓肿刮除坏死组织后缝…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1994年间采用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病人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文40例支气管哮喘息者,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分布;15岁~20岁2例、21岁~30岁5例、31岁~40岁10例、41岁~55岁20例、55岁以上3例。病程平均5.8年。1.2治疗方法及结果。用25%硫酸镁10~20ml加入10%葡萄糖200ml缓慢滴注,滴速5~10ml每日一次,疗程平均5.6天,同时配合抗生素和祛痰药及对症治疗,结果全部病程平均1.5天后减轻,其中11例支气管哮喘息者1次用药后即减轻,四五天症状及两肺哮鸣育完全消失,滴往前应侧血压…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8月我科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48.60岁,平均58.5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股骨颈骨折3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髋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  相似文献   

6.
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在肺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肺部手术 2 3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采用后外侧切口的肺部手术 2 3例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腋下小切口组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8~78岁 ,平均 5 2 .3岁 ,体重 4 1.5~ 70 .0 kg,平均 5 5 .4 kg;肺癌 期 5例 , 期 9例 , 期 3例 (肺癌脑转移术后 ) ;肺囊肿 2例 ,肺错构瘤、肺结核病、胸外伤后左下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症各 1例 ;肺叶切除术 11例 ,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2例。后外侧切口组 :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6~ 74岁 ,平均5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15例患者疝环直径3~18 cm,平均10 cm.均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口感染1例,经敞开切口,未取补片,多次换药,切口愈合.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50个月,1例复发.结论 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96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男32例,女64例,年龄75~88岁,平均81.3岁.均为外伤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中Garden分型Ⅲ55例,Ⅳ型41例.全部应用后外侧小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0~24月,平均13.6月.手术时间50~65min,平均56.4min,手术切口7~9cm,平均8.3cm,术中出血100~200ml,平均180ml,术后24h引流量90~200ml,平均150ml.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出现.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39例,良49例,可6例.优良率91.7%.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微创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65~78岁,平均70.5岁,均为滑跌致伤。骨折分类:头下型7例,经颈型4例,基底型1例。合并症: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4例,糖尿病1例,术前选择股骨髁上牵引2例,胫骨结节牵引3例,下肢皮套牵引7例。二、手术方法:12例均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11例,非骨水泥固定1例,持硬麻醉侧卧位,患侧向上,在大粗隆顶点作与身体纵轴相交向后斜20度的直切口8~10cm,术中术后平均输血150ml(0~400m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PFN股骨近端骨髓内钉用于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2月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问不稳定型骨折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63岁-82岁);按A0分类:31.A2型27例,31-A3型11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分-75分,平均46分;术中出血量为60ml~200ml,平均80ml;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4月~12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采用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行走能力,9例(23.6%)恢复至伤前的90%。结论:闭合复住PF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PFN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2月,我们应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AO:31-A2和A3型)45例,平均年龄为77.8岁(63~92岁);其中31-A2型34例,31-A3型11例。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51~172 min,平均7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185 ml;除1例内固定失效、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外,其余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4~12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其中优3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应用PFN能有效固定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年龄38.3岁。按照Denis分型,1型4例,2型14例,3型3例,术中,在双侧沿髂脊外缘的髂后上嵴做一3~5 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将钢板通过皮下通道从切口一端植入到达对侧。结果: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 cm、45.2分钟和160.8 ml。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6.3个月。没有发现切口感染、术中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不愈合或明显的下肢长度不均等。根据Majeed评分系统,功能恢复情况中:优为6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刀甲状腺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刀代替传统方法(结扎和缝合作为主要切割、止血的方法)对52例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通过颈部小切口进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或腺叶全切术和根治性切除。结果:手术平均时间75min(45~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l(10~126m1),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术后24h平均切口引流量42ml(10~90ml),术后无抽搐及低钙血症者。1例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1个月后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天(3~6天)。结果:小切口超声刀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具有美容效果。改变了甲状腺手术依靠结扎和缝合止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威  宋耀宗  王世武 《北京医学》2012,34(11):965-967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5例,Ⅳ型4例.手术方法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塌陷平台关节面撬拨、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37例患者术中均获得满意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手术切口6~10 cm,平均8 cm;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6 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35 ml.术后3~5 d均非负重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及下地活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面复位平整,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所有患者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适应证明确的前提下,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失败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32例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在C臂透视下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4周。术中出血80—12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45~60min,平均52min;术后引流50~120ml,平均80ml;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DHS可治疗I—IV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施问国  严寿连  王志军 《海南医学》2008,19(2):43-44,50
目的 介绍长直血管钳辅助下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优点.方法 2003年9月~2007年3月对621例包皮过长患者行长直血管钳辅助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本组患者年龄6~52岁.平均24岁.其中包皮过长558例.包茎63例.本法长直血管钳的辅助作用有两方面:(1)辅助下环切外板;(2)辅助下环剥皮瓣.结果 手术时间9~30min,平均15min.术中出血1~10ml,平均3ml.术后随访7天~3年.术后6~48h出血6例,迟发性血肿1例,无切口裂开,无切口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整齐、两侧对称,切121美观.结论 直血管钳辅助下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环切外板、剥离袖套皮瓣迅速,术后切口美观,是一种术式较好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PFNA治疗股骨转之间骨折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其中右侧28例,左侧29例,年龄35~88岁,平均65.5岁,32例车祸伤,25例为摔伤,EvansⅠa型12例,Ⅰb型11例,Ⅱa型12例,Ⅱb型14例、Ⅲ型8例,全部57例患者中骨质疏松Singh分级3级或3级以下者共29例。结果:57例患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DHS组手术切口长度12~23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50 ml,术后引流量100~300 ml,平均22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4 d,平均11.4 d,术后下地时间3 d~3周,平均2周,骨折愈合时间12~42周,平均31周。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5~15 cm,平均9 cm,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00 ml,术后引流量50~200 ml,平均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4 d,平均11.2 d。术后下地时间1 d~2周,平均4 d,骨折愈合时间12~40周,平均25周,50例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术前的行走水平。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为63~95分,平均88.5分,其中优21例,良27例,中5例,差4例,优良率84.21%。4例患者随访,PFNA组发生1例髋内翻,DHS组发生2例髋内翻,1例螺钉切割股骨头。结论:PFNA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DHS。而对EvansI a、Ib股骨转之间骨折,在年龄、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而对于EvansI Ia、IIb、I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逆转子间型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则宜选用PFNA.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GardenⅢ型16倒,Ⅳ型18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③结果手术切口长6~8era,平均7cm;手术时间为35—55min,平均为45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25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④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3年2月,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4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岁(65~87岁);按AO分类:31-A2型37例,31-A3型11例。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8~70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ml,平均80ml;2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4~12个月,平均3.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采用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行走能力,12例(25.0%)完全恢复至伤前评分,25例(52.1%)恢复至伤前的90%。结论 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 15例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Evans 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 经12~18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优良率95.2%,疗效满意.结论 使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约2~5cm),手术时间短(平均50min),创伤小,出血少(平均50ml),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