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北京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常住居民肿瘤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需求情况,以探索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模式,为我国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7000人中随机抽取650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636份。结果普通人群中仅有15.2%的认为肿瘤科普宣传充分,45.8%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一般,76.9%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肿瘤科普知识的宣传;调查对象获得肿瘤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纸、杂志、医学书刊、电视、广播、亲属、同事等,认为肿瘤科普宣传的最佳途径是报纸、杂志、科普书籍和电视。55.6%和61.7%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癌症的早期症状和癌前病变,41.4%的人不知道防治肿瘤要‘三早’。结论即使文化水平较高的北京市民,对肿瘤知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肿瘤科普宣传的力度不够,应当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工具,开展有效的肿瘤科普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了解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开展和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内容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提示,96.3%的农民工希望获得职业卫生知识,需求内容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常见职业病种类及临床表现、职业禁忌等相关知识,并希望通过专题讲座和专家现场咨询、入职培训、知识讲座和电视等方式获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万莹  徐瑛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2):894-896
目的了解天津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及流动人口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材料的实际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开发有效的健康教育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走访、座谈等方法对流动人口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及对健康教育材料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来源主要为与别人聊天(45.51%)、报纸/杂志/书刊(43.40%)、电视(41.29%)、广播(36.75%)和传单/折页(34.11%),其他途径由高到低分别为宣传栏/墙报/黑板报(26.93%)、集会宣传/展览(21.01%)、网络(17.64%)、学校教育(15.95%)和磁带/录像带/光盘(7.18%)等。男性和女性获得有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无统计学差异。最受流动人口欢迎的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材料是图画为主(图文并茂)的材料(宣传画、折页、连环画),选择人员占31.57%,其次是文字为主的材料(报纸、杂志、书、小册子),占24.71%,第三是声像制品(磁带、录像带、光盘),占18.80%。不同性别人员对健康教育材料的需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别人聊天、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宣传单是流动人口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不同性别人员获得知识的来源无明显差异。结核病健康教育材料应针对流动人口的休闲方式与喜好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及心理需求方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目标人群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及其一致性现况,探讨健康教育的适宜方式和模式,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6套调查问卷,获有效样本5 854人。结果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前5种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广播、网络、学校教育,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广播、网络、宣传资料;重点人群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网络、宣传画、广播,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报刊书籍、电视、宣传栏、广播、宣传资料;高危人群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宣传资料、网络、Vct门诊,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电视、网络、报刊书、宣传资料、艾防员宣讲;前5种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分别覆盖总目标人群的32%~92%;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不尽一致,一般人群获取方式与心理需求方式一致性为50%~90%,明显好于重点人群45%~70%和高危人群35%~70%,一致性水平与知识知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不尽一致,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心理需求方式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据此提出了3类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较适宜的方式和四种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海淀区流动人口较多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利用调查问卷对1 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57.1%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得分低于8分(满分16分),而文化程度不同,其避孕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00〈0.05);文化程度越高,避孕知识得分越高。有53.4%的人希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获取避孕知识,有45.2%的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避孕知识,有43.4%的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得避孕知识。结论 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高者避孕知识掌握较好;更期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医务人员指导和网络获取到避孕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中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及对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并探讨其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北京、上海和成都三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选择研究对象6 304人,并就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以及意愿问题对所抽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在近1年内获得过避孕节育知识的比例上,成都(32.59%)低于上海(43.38%)和北京(34.43%);不同城市、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居住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小孩个数、性生活频率、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等因素与是否获得避孕节育知识有关联;在现居住地,调查对象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宣传资料(37.25%);流动人口最期望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是面对面咨询(43.56%);最期望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内容是避孕方法的使用(33.96%)。结论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较少,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不够,政府对于开展流动人口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咨询和指导也有很大的不足与欠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普兰店市农村健康知识讲座的需求及质量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3年参加普兰店市健康知识讲座的600名农村居民。结果 86.3%和84.9%的调查对象希望在讲座中获取慢性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87.6%的调查对象认为健康知识讲座内容通俗、易懂,89.4%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很有必要。80.1%的调查对象表示获取了知识或要改变一些不良行为。结论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讲座较为满意和欢迎,有效的健康知识讲座达到了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某部560名基层官兵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卫生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入伍前来自城市(城镇)的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入伍前来自农村的。基层官兵喜欢健康咨询、广播、黑板(墙)报等教育形式,内容应放在官兵亟待知道的常见病防治,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古蔺县地氟病区中小学燃煤型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为地氟病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古蔺县地氟病区4065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地氟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37.11%;知晓率最低的三个知识点分别是"严重氟骨症引起的表现(5.75%)"、"卫生炉灶高出屋脊的高度(20.18%)"、"地氟病主要表现(29.23%)";调查对象目前地氟病防治知识来源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生41.1%、学校老师41.1%、宣传途径37.8%,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地氟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生56.2%、学校老师39.1%、宣传途径36.8%。结论古蔺县中小学生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获取健康知识途径少,迫切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解辖区内居民卫生知识需求及健康传播期望形式,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1个街道、9个镇、1个工业区的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患者或家属4类人群共2 0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金山区居民最希望获得的卫生知识前3位为传染病[59.2%(1 114/1 881)]、慢性病[57.7%(1 085/1 881)]、意外伤害[44.6%(839/1 881)],最后一位为遗传病[28.1%(529/1 881)]。居民对健康传播期望形式顺位为影视[64.5%(1 214/1 881)]、报刊或书籍[46.4%(872/1 881)]、讲座[45.8%(862/1 881)]、折页[36.4%(684/1 881)]、传单[35.8%(673/1 881)]、广播[34.9%(656/1 881)]、咨询活动[32.7%(616/1 881)]、墙报[30.6%(575/1 881)]、文艺演出[21.9%(412/1 881)]。不同特征人群对卫生知识的需求及健康传播期望形式有所不同。结论该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把握重点全面地传播健康知识,无论是形式或内容,应根据对象的特征不同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1.
何朝  游凯  赵莹颖  郑奇光  乐嘉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03-210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甲型H1Nl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为今后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月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各部门配合在全区大力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于11月笔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社区老人、职业人群、餐饮住宿业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及流动人口6类人群共7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对于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知晓率均达85%左右;但流动人口和以流动人口为主的餐饮住宿业服务人员以及社区老年人3类人群知晓率相对较低;67.73%的调查对象增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在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中,疾病发展态势、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类信息受关注;53.45%的被调查者相信政府官方发布的信息,40.30%的被调查者相信专家学者发布的信息,仅有6.25%的被调查者相信亲朋好友及其他途径发布的信息。了解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前3种主要途径为电视(80.93%),报纸、杂志、书籍(41.07%)和海报、宣传材料(32.67%);而希望获取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前3种主要途径为电视(69.20%),专家学者的培训或讲座(46.27%),报纸、杂志、书籍(33.47%)。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但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工作。同时应针对公众关注的核心信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平台,辅以专题培训、讲座和宣传材料,通过政府官方和专业技术部门专家学者进行信息宣传发布,保证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七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共纳入2 335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SymbolcA@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七省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6.7%,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36.5%),传染病防治(33.0%)、基本医疗(27.8%)、慢性病防治素养(22.8%)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更高(初中OR=1.625,P=0.001,高中OR=1.621,P=0.004,大专及以上OR=2.066,P<0.001)、流动次数较少(OR=0.919,P=0.049)、城市地区(OR=1.677,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次数多的重点人群以及农村重点地区开展干预措施,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公众及外来务工人员对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实际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和单纯抽样的方法,对龙岗区社区公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共8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社区公众而言,95.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1%)、免疫接种(20.7%)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2%),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占16.4%)、消毒隔离措施(占12.3%)和疾病预防(占12.3%),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占16.2%)、网络知识(占14.4%)和书籍(占12.2%);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87.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疾病防治知识需求前3位是传染病(22.7%)、劳动保护和职业病(20.5%)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9%);最希望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占18.6%)、预防措施(占13.9%)、危害程度(占12.8%)和合理饮食及注意事项(占12.8%);最感兴趣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是免费宣传小册子(占21.9%)、墙报宣传栏(占13.0%)、书籍(占12.2%)。结论:对不同对象提供疾病防治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针对地开展健康传播工作,同时应进一步丰富健康教育知识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深圳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况及需求进行调查,以探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最佳实践模式。方法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对象为15~49岁的非本市户籍已婚妇女。结果流动已婚妇女93.79%已落实各类节育措施,占已生育人数的99.41%,其中83.37%使用长效措施;72.20%的对象接纳婚前性行为,50.47%有过婚前性行为,42.78%首次性行为的年龄<20岁,11.33%有多个性伴;17.77%做过人工流产术,反复流产率高达28.29%,26.33%的人有过生殖道感染患病史;91.38%的人希望获得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90.15%希望在业余时间由计生或妇幼保健部门提供讲座、面对面咨询服务,91.61%认为男性也应该参加生殖健康教育;对于免费避孕药具,有50.15%的人会主动领取,43.67%的人愿意自己购买避孕药具并坚持使用。结论本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药具等综合管理与服务,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促进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常住人群对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开展看电视、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放资料及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社区人群进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等知识宣传,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病毒性肝炎的KAP调查,分析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及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社区居民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获取知识的渠道以电视为主(65.21%),其次为报刊(51.3%)和卫生宣传资料(41.9%),干预后主要为电视(66.31%)、卫生宣传资料(64.21%)和报刊(57.48%)。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肝炎传播途径、危害及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了解甲肝和乙肝危害者的比例仍较低,分别只有45.5%和60.0%。干预后人群中“肝炎恐惧”现象有所下降,“肝炎歧视”现象明显降低,乙肝或感染者被远离和遭遇就业升学困难的比例也明显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单位,长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松江区流动人口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95.57%的流动人口平常饮用开水;经常吃冷食品的流动人口仅占4.96%,87.23%的流动人口家里能够做到经常开窗通风,77.80%的流动人口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38.43%的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相关行为产生影响。[结论倡导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服务和宣教的针对性,促进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及居住地环境卫生状况,为灾区长期的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大邑县受灾相对较重的出江片区作为研究现场,在出江片区的4个乡镇33个自然村中每个村随机抽取5~10户,对每户的户主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需求、居住地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其中男性99人(42.5%),女性134人(57.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1.6%)。调查对象卫生知识平均得分为10.37±1.62分;低年龄组、文化程度高者得分较高(P〈0.05);居民对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知识点得分在0.90以上,而饮水卫生和消毒杀虫知识知晓程度较低,知识点得分在0.63~0.89之间。大部分居民都能够做到喝开水(93.1%)和不吃腐败变质食物(97.4%)。居民最需要的健康服务是消毒杀虫(51.5%)和传播卫生知识(50.6%);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56.2%)和现场服务(43.3%)。结论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卫生知识,具有较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但在传染病防治和饮用水卫生知识、生活用水消毒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全市10个远郊区县的5236名1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高血压8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24.5%;对糖尿病7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16.7%。居民对流感的4个主要预防措施全部认知率为71.2%;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4个主要措施全部认知率为60.6%。居民健康知识掌握呈现出平原地区的居民最好,山区居民最差的情况。居民主要希望通过电视(73.4%)、广播(33.6%)和健康大课堂(29.8%)方式来获取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视(87.4%)、广播(35.6%)和报纸(33.3%)方式获取知识。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有待提高;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流动人口伤害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杭州市31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47.8%的流动人口认为伤害的危险性较大,47.4%没有参加伤害保险,72.6%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健康教育;41.6%的流动人口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伤害急救知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流动人口对伤害急救的态度和相关行为倾向有所不同(P〈0.05)。结论流动人口对于伤害的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性,伤害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