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该组病例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终池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不同途径(或联合途径),局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机会性院内感染致病菌,近年来其耐药性不断增强,已由多重耐药发展至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导致的颅内感染预后极差,治疗较为困难,虽然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活性较强,但因其脑脊液浓度低,FDA未批准其用于治疗颅内感染。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查阅文献协助医师制定替加环素多途径用药方案,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对相关文献做了文献回顾,目前研究结果证实其治疗颅内感染是有效的,经颅内给药治疗颅内耐药菌感染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其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李鑫  陈洋  王之赫  陆思静 《中国药房》2015,(8):1101-1102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单药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使用替加环素单药(20例)与经验性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20例)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替加环素单药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率分别为80%、50%(P<0.05)。结论:在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选择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例行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了该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药学监护要点.患者经内镜下清理颅内菌斑及沉积物,植入双侧Ommaya囊,高剂量美罗培南联合替加环素静脉给药,合并替加环素脑室内注射治疗后好转,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018年 2—3月收治的 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多黏菌素 B(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联合替加环素治疗 10 d后,病人临床症状好转;替加环素用药 8d后,病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高于正常值 5.73倍和 3.85倍。结论多黏菌素 B多途径给药模式联合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注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筛选有关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文献、1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组的临床死亡率(OR=0.18, 95%CI:0.09~0.37, P<0.00001)低于静脉组、细菌清除率(OR=20.40, 95%CI:5.94~70.12, P<0.00001)高于静脉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60, 95%CI: 0.16~2.23, P=0.44)。结论 多黏菌素静脉联合鞘内或脑室内给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致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丰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XDR-Ab或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4):733-735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RAB)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了其用药的合理性及其疗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3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并协助临床制订了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经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胸部CT检查示感染灶吸收,体温、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值均有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的会诊,体现了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分别联合5种临床常用抗不动杆菌属抗菌药物对5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琼脂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粘菌素、舒巴坦对57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均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后表现为协同或不相关作用,其中协同率较高的组合为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组,50.9%;其次为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组,29.8%,未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对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不相关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协同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颅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药学治疗服务模式。方法:从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给药,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提出药学服务要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静脉滴注及颅内冲洗给药,并进行相关用药指导,成功治疗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可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参与对1例前交通瘤和双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探讨多重耐药菌颅内感染病例的药学监护点,分享抗菌药物应用得失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建议,分析患者病情和感染因素,调整抗菌药物,联合脑室内和鞘内阿米卡星给药,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颅内感染得到控制,并且没有出现器官功能的损伤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应注重去除感染因素,依据药敏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药学监护下适时启用和停用局部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玥  郭冬杰  李朋梅 《安徽医药》2019,23(8):1617-1619
目的 探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收治的1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感染灶控制方案。结果 病人主诉癫痫发作1月余。术前诊断:右颞脑动静脉畸形(AVM),继发性癫痫。入院2 d后行脑血管造影,6 d后导航下行右颞AVM切除术。术后病人出现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耐碳青霉稀类的肺炎克雷伯菌,静脉注射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联合鞘内注射阿米卡星,结合复方磺胺甲〖XC口恶5.eps;%92%92,JZ;P〗唑、米诺环素等口服药物;结合腰大池引流、脓肿穿刺等感染灶控制方案,成功救治病人。结论 长疗程的静脉注射抗菌药物结合足量的鞘内/脑室内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和炎性脑脊液持续引流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颅内感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明  隋建美  杨继红  郑志昌 《中国药房》2012,(42):4025-4027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鲍曼不动杆菌导致颅内感染患者的救治过程,探索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加临床治疗团队,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对患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颅内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刘春河  赵瑛 《中国药房》2014,(46):4408-4410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全程药物治疗监护,查阅相关文献,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超剂量替加环素的治疗情况。替加环素的正常给药剂量为首剂100 mg,然后50 mg、q12h,但在此例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控制不佳。医师和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特性,考虑抗菌药物浓度不足控制目前感染状态,为达到控制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浓度,需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替加环素100 mg、q12h。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及症状较前好转。结论: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对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水平。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曾嵘  陆奇志 《中国药房》2014,(6):571-57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孤立肾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最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提出药学服务要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连续3 d复查脑脊液示外观清,白细胞数正常,葡葡糖、氯化物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结论: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相比,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不仅减少了药物剂量,同时提高了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降,平均住院天数下降,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且便于操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樊蓉  党大胜  史国兵  李楠  侯冠昕 《中国药房》2012,(46):4412-44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对1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患者从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相关指标监测等方面开展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本次药学监护,对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药师的积极参与下治愈了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治愈患者,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用药监护的方法。针对该病例,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患者感染控制后出院。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是实现药学服务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毛璐  李锦  李静 《中国药房》2012,(38):3631-363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创伤后骨感染患儿综合治疗的药学监护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创伤后骨感染患儿的治疗,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镇痛药物的选择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果:通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了合理用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2个具体案例,总结替加环素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2例不规范使用替加环素治疗耐多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及监护。结果与结论:对于耐多药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选择替加环素治疗,但是需要考虑剂量和疗程问题。同时,临床药师应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临床制定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运用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对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病例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调整和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在基于治疗药物的监测和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制定的万古霉素静脉注射联合脑室内注射的给药方案下,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应用群体药动学模型优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方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