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适宜给药方案。方法:通过测定患者脑脊液的万古霉素浓度,对1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调整。结果:该脑膜炎患者采用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联合鞘内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案,成功地治疗了颅内感染,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每日或隔日鞘内注射万古霉素5~15mg,脑脊液谷浓度为9.45~105.34μg·mL~(-1),血中浓度始终<0.24μg·mL~(-1)。结论:患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代谢情况受到给药方案、患者状态等多因素的影响,脑脊液的药物监测可以为鞘内注射的给药剂量调整提供依据,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术后院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方法从药物选择、相关实验室指标监测、不良反应等方面,临床药师对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合并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通过联合使用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注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白细胞逐渐下降,腺苷脱氨酶(ADA)逐渐正常,且在治疗过程中无神经根刺激症状、癫疒间、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开展药学监护,对促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热的抗感染治疗经过。患者初期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发热,属于非感染性发热。之后出现颅内感染,根据临床相关指南及抗菌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优化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静脉给药方案。后期脑脊液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降阶梯使用头孢他啶,患者颅内感染治愈。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脱髓鞘性脊髓炎不良事件,考虑与庆大霉素鞘内给药单次剂量过大有关,及时停用鞘内给药方案,最终患者肌力恢复良好。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并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赖鸿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63-1166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鞘内注射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颅内感染患者8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不良反应(腰脘痛、神经根刺激症、抽搐、头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鞘内给药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且安全性高,并有效改善了其脑脊液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给药的药物代谢特点,对万古霉素鞘内给药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建立新西兰家兔鞘内置管动物模型,先行万古霉素药物半衰期测定,按不同剂量分三组,鞘内注入万古霉素后定时抽取脑脊液测定药物浓度,直至48h。间断给药实验动物按照注入万古霉素药物剂量分三组,每组均每日鞘内注入万古霉素一次,连续3日,每隔4h测定药物浓度,得出药物浓度曲线。结果 鞘内注射高剂量组在给药4h左右浓度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在16h浓度为4h最高的一半,48h已基本测不到;中低剂量组药物代谢曲线类似于高剂量组,除药物浓度峰值低于髙剤量组外,药物代谢速度似乎更快,代谢半衰期似乎更短。连续三日间断给药时,在每次给药后药物浓度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时间延长又再次下降,三组均不能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结论 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半衰期在16h左右,釆用鞘内注射1天1次的方法,难以在脑脊液内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静脉给药,联合替加环素鞘内、脑室内给药,患者颅内感染最终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给药方案,辅助使用替加环素鞘内及脑室内给药,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对于治疗方案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颅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药学治疗服务模式。方法:从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给药,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提出药学服务要点,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使用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静脉滴注及颅内冲洗给药,并进行相关用药指导,成功治疗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可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术后合并院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相关疗效指标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将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静脉给药联合鞘内给药,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结果加用复方磺胺治疗,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最终得到有效控制,且肝功能好转,治疗过程中无癫疒间发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开展药学监护,对促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根和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71-2173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用对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2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颅内压、脑脊液相关指标(葡萄糖、白细胞和蛋白定量)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颅内压、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用治疗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较显著,有效改善了其颅内压和脑脊液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0.
覃燕玲 《中国药房》2011,(30):2878-288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晓枫 《中国药房》2014,(30):2870-2872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选用与治疗方法及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疗程、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颅脑围术期预防用药可依据本院、本科室细菌流行病学特点,选择透过血脑屏障好的抗菌药物;颅内感染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结合脑室抗菌药物冲洗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抗菌药物避开血脑屏障;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3 d后可停用抗菌药物,不能过早停药;应重视二重感染和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颅脑术后引起的发热症状会诊时应多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发热原因,不但要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同时也要注意因应用抗菌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手术科室的抗感染治疗与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骨科腰椎间盘突出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在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下,成功治愈患者,使临床对颅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有了进一步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例45岁男性患者,以“左侧桥小脑角区(CPA)占位”入院,行左CPA肿瘤切除术后持续发热。痰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替考拉宁治疗后仍有发热,症状未缓解,脑脊液检查示颅内感染。临床药师依据病原学检查、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抗感染治疗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建议临床医生将替考拉宁替换为万古霉素,并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调整万古霉素给药剂量,患者治疗6日后,感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万古霉素脑室内注射并腰大池引流对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术后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采用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显著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恢复,5—7d基本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或P〈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脑室内注射万古霉素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通过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RAB)致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颅内抗感染治疗中作用。方法:以1例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例,在脑脊液培养结果提示前将头孢吡肟替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评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PRAB致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结果:36例治愈出院,4例自动出院。结论:做好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加强鞘内注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做好对症支持和基础护理可提高疗效,促进此类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颅内感染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脑脊液浓度、脑脊液渗透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因细菌性脑膜炎入住新生儿科并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脑脊液浓度,计算其渗透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平均血药浓度为11.72(9.54~15.22)mg/L,脑脊液浓度2.32(1.90~3.09)mg/L,渗透率23.02(14.49~33.33)%。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日龄、矫正胎龄、体质量、血肌酐水平相关(P<0.05);万古霉素脑脊液渗透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相关(P<0.05)。结论:万古霉素的药动学在新生儿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应根据年龄、体质量和血肌酐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并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和脑脊液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方法:就临床药师对1例后颅窝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及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依据颅内感染和我院细菌耐药情况,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征,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同时进行文献分析,总结颅脑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解决临床问题是临床药师参考临床实践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