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Integra支架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健康C57小鼠30只,在其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分别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真皮支架Integra作为创面覆盖物。将30只小鼠背部左右对称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SDF-1α组和对照组,各30个创面。SDF-1α组经皮下往创面内注射SDF-α,对照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术后第3、6、12、18和24天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创面收缩情况,并留取创面及周围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浸润细胞、肉芽组织厚度及血管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1) SDF-1α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5.7±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6±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P<0.05);(2)SDF-1α组术后第3、6、12天愈合创面收缩率分别为(7.3±3.3)%、(14.7±8.4)%、(27.6±6.3)%,与对照组[(8.3±2.5)%、(17.5±6.4)%、(31.2±1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27、0.262、0.208,P值均大于0.05);SDF-1α组术后第18、24天愈合创面收缩率为(36.6±6.7)%、(58.2±7.1)%,小于对照组[(67.6±10.7)%、(81.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2.094,P值均小于0.05);(3)创面肉芽组织术后第3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为(181.7±28.8)个/视野,与对照组[(190.8±33.4)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4.08, P<0.05);术后第6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382.2±43.4)个/视野],与对照组[((478.2±38.8)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6.20,P<0.05);(4)肉芽组织的厚度术后第6、12天SDF-1α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厚度为(255.8±41.8)、(387.6±36.8)μm,均小于对照组(407.3±43.4)、(490.2±49.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6.159,P值均小于0.05);(5)SDF-1α组术后第24天愈合创面与正常皮肤更为相似,对照组瘢痕明显,表皮薄;(6)SDF-1α组术后第12天创面肉芽组织中CD3、CD31阳性细胞的密度稍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局部使用SDF-1α可以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化,改善创面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AT2R cDNA转染到培养的大鼠VSMC中, 分别观察AngⅡ、AngⅡ+losartan、AngⅡ+PD123319等不同处理因素处理对VSMC的 细胞数目以及PCNA、 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losartan 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少于AngⅡ处理组,NOS表达量高于AngⅡ处理组, 而PD123319处理组细胞数目和PCNA表达量显著高于AngⅡ处理,NOS表达量较之为少。结论: 激活AT2R能拮抗AngⅡ的由AT1R介导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AT2R后NOS表达增多使 NO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 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肉芽组织下注射微粒皮浆对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于背部制作大小为3.0 cm×3.0 cm的创面,并将钢丝圈缝于创面内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和微粒皮浆组,每组各20只。一般创面组背部造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常规换药;慢性创面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并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微粒皮浆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取大鼠右大腿外侧皮肤制备微粒皮浆注射于肉芽组织下。造模完成次日开始观察创面情况,定为观察第1天。观察第7、14、21、28天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留取观察第14天的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下创面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CD31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14天,一般创面组创面明显缩小,慢性创面组皮肤爬伸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大部分愈合;观察第28天,一般创面组剩余部分残留创面,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基本愈合。观察第14、21、28天,一般创面组愈合率分别为(51.09±0.94)%、(75.43±0.92)%、(86.51±0.57)%,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0.30±0.95)%、(35.59±1.18)%、(45.82±1.35)%,微粒皮浆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00±0.86)%、(64.62±0.15)%、(91.25±0.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993.60、6 475.02、9 984.47,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90、50.93,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1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0、116.10,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8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3、94.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一般创面组可见少许新生毛细血管,慢性创面组未见明显新生毛细血管,微粒皮浆组其间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观察第14天,创面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31阳性表达呈棕黄色),一般创面组棕黄色的颗粒散在分布,慢性创面组棕黄色颗粒稀疏分布,微粒皮浆组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粒分布。观察第14天,创面微血管密度比较,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微粒皮浆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9.20±17.96)、(37.32±9.57)、(64.93±20.29)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9,P<0.05);慢性创面组创面微血管密度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1.50,P值均小于0.05)。 结论微粒皮浆肉芽组织下注射可促进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血管增生,其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30只雄性SD大鼠,用6 mm打孔器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4个直径为6 mm大小创面模型.每只大鼠的每个创面每天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30、15、0mg/mL)及PBS干预创面的愈合.在术后第1、3、7、10、14 d随机取6只大鼠计算各创面愈合速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中不同时间点各创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中不同时间点各创面中M1型及M2型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溶媒剂对创面愈合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ur15组及Cur30组创面愈合明显增快;Cur15组及Cur30组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创面VE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数值均多于相同时间点Cur0组及PBS组(P<0.05);Cur15组术后第3、7和10天及Cur30组术后第7天和第10天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数值均多于相同时间点Cur0组及PBS组(P <0.05);Cur15组及Cur30组术后第3和7天创面CD68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thase,iNOS)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少于相同时间点Cur0组及PBS组(P<0.05);Cur15组术后第3和7天及Cur30组术后第3、7、10和14天创面CD68与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多于相同时间点Cur0组及PBS组(P<0.05).结论 Cur能够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Cur对M1与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调节有关;Cur浓度为15 mg/mL时创面愈合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AT2)拮抗剂对梗死心脏肥厚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前7 d起分别用安慰剂、AT1受体拮抗剂撷沙坦(valsartan)(10 mg·kg-1·d-1)、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30 mg·kg-1·d-1)。术后1、3、7、14 d分别检测室间隔(IS)MMP-2,3,9及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基质纤连蛋白(FN)、肌腱蛋白(TN-C)表达,免疫荧光分析FN、TN-C分布。结果: 心肌梗死14 d, IS呈典型的肥厚心肌病变。 手术组大鼠室间隔MMP-2、3、9及TN-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IMP-1和F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 手术加valsartan组 MMP-2、3、9 和 TN-C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及手术加PD123319组, 相反, TIMP-1 和FN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手术组及手术加PD123319组 (P<0.01); 手术组与手术加PD123319组间MMP-2、3、9、TIMP-1、FN、TN-C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AngⅡ参与心肌梗死心肌组织的重塑,通过AT1起作用调节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 AT1受体拮抗剂的心脏保护作用与其抑制MMPs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肥厚心肌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 Ⅱreceptors, AT1及 AT2)拮抗剂对它的影响,探讨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利用小剂量ISO持续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动物分为ISO(3 mg·kg-1·d-1)组;ISO+缬沙坦(valsartan,1 mg·kg-1·d-1)组;ISO+ PD123319(30 mg·kg-1·d-1)组;对照组。观察期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心脏湿重、左室湿重,计算出心脏重量/体重及左室重量/体重,并测定左室收缩末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等指标。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 α-骨骼肌蛋白(α-skeletal actin, α-SKA)表达。结果: 实验第10 d, ISO组及PD123319组CaN和PTEN磷酸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的CaN磷酸化显著低于、PTEN磷酸化显著高于ISO组及PD123319组(P<0.05);ISO组与PD123319组的CaN磷酸化及PTEN磷酸化无显著差异(P>0.05)。α-skeletal-actin蛋白表达ISO组和PD123319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显著低于ISO组及PD123319组(P<0.05),ISO组与PD123319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ISO促进心肌肥厚的同时,也激活了内源性的抑制因子 PTEN,提示心肌肥厚的过程存在负性调控,AT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上调肥厚心肌组织的PTEN磷酸化抑制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8.
马桑提取物促进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马桑提取物(CSME)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成生理盐水(NS)组、白凡士林(WPJ)组、磺胺嘧啶银(SSD)组和CSME组,每组10只。将大鼠麻醉后,制备背部深Ⅱ度皮肤烧伤创面。而后分别用NS敷料、WPJ敷料、SSD敷料和CSME敷料覆盖治疗21 d。在第1 d、3 d、7 d、14 d和21 d,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创面状况(上皮化速率、结痂及被毛等)后,分别取出创面组织,用于组织学观察,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水平及胶原mRNA表达。结果:CSME组新生上皮生长高度活跃,有大量新生被毛生长,创面上皮化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0.05)。SSD组创面中央新生被毛稀疏而细小,而CSME组创面中央被毛密集,大部分被毛接近正常。CSME组镜下可见全部被多层上皮细胞覆盖,新生胶原纤维充分分化,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明朗,皮脂腺和毛囊增生极其活跃等,显著优于其它各组。本研究显示,烧伤后从第1 d到21 d,CSME组早期EGF和bFGF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后期迅速下降,低于其它组(P<0.05或P<0.01)。SSD组Ⅰ型与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比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和正常组织,CSME治疗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和正常组织(P<0. 05)。结论:本研究表明,CSME可诱导烧伤创面无瘢痕愈合。CSME的这种作用与其早期增强EGF和bFGF蛋白水平,后期抑制两者的水平有关,也可能与其抑制烧伤创面Ⅰ型胶原而增强Ⅲ型胶原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期尼古丁暴露后,子代大鼠中枢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反应性。方法 对孕期尼古丁暴露的子代大鼠(n =7)脑室内注射AngII、洛沙坦(Los)和PD123319(PD)后,观察尼古丁子代(尼古丁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气与正常大鼠子代(对照组,n =7)之间的差异,并检测下丘脑前区(AHA)c-Fos表达,AngII受体1a(AT1aR)、AT1bR和AT2R mRNA的变化,以及AHA区AT1R、AT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尼古丁组基础MAP与对照组无差异,但脑室内注射 AngII后,尼古丁组大鼠MAP高于对照组[(120.36±6.23) mmHg (109.87±6.86)mmHg,P <0.05],AHA区的c-Fos表达也明显强于对照组(25.8±2.91 比6.42±1.52,P <0.05),而Los预处理后,两组MAP无明显变化,但PD预处理后,尼古丁组MAP仍高于对照组。并且尼古丁组AHA区的AT1aR mRNA高于对照组(1.23±0.05 比 1.00, P <0.05),AT1R蛋白表达也高于对照组(0.581±0.06 比 0.353±0.05,P <0.05)。结论 孕期尼古丁暴露可导致子代大鼠AHA区AT1aR mRNA及AT1R蛋白高于对照组,可能导致中枢对AngII的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采集2组患者晨空腹静脉血3 mL;治疗第7、14天,采集患者引流袋中引流液5 mL,离心取上清液,移入已消毒的Eppendorf管中,密封,冻存于-80 ℃低温冰箱,并于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时取部分肉芽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血液中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肉芽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腐胺含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46)、(0.30±0.28) ng/mL,低于对照组(0.93±0.47)、(0.49±0.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15,P=0.03、0.04);观察组血清白蛋白[(27.13±2.13)、(28.78±1.90) g/L],高于对照组[(25.48±2.66)、(25.48±2.6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3.18,P=0.04、<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86.30±5.82)、(106.97±6.44) μmol/L,浓度高于对照组[(65.64±5.76)、(84.80±9.19)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7、9.25,P值均小于0.01);VEGF含量分别为(123.04±11.76)、(240.15±38.85) pg/mL,浓度高于对照组[(85.09±6.72)、(129.57±17.2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11.74,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腐胺浓度为(0.63±0.08)、(0.2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09)、(0.41±0.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12.15,P值均小于0.01);取材的肉芽组织中RAGE为37.1±6.76、17.17±5.54,表达低于对照组(52.94±8.72、38.00±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7.95,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为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29)。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与前列地尔促进血管内皮分泌一氧化氮、VEGF,加速创面腐胺清除,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的同时抑制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硬腭穿孔愈合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硬腭部制作早期硬腭穿孔动物模型,外用bFGF治疗硬腭穿孔。采用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肉眼观察发现bFGF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病理学检查表明bFGF能刺激肉芽组织的增长,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bFGF组成纤维细胞的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颗粒数目为3.73±0.52,对照组为2.11±0.31(P<0.05)。结论: bFGF有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硬腭穿孔创伤愈合的作用,有助于硬腭穿孔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愈合有无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大、中、小剂量对烫伤创面的愈合作用。在建立约10%的烫伤面积后.每日一次给创面滴抹不同剂量的表皮生长因子(EGF)予以治疗,共用药7天。测定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面积.并于治疗第7天取部分动物创面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猪腹部爆炸伤合并内脏外露时,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控制腹腔、创面感染的作用以及对腹部爆炸创面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盐水纱布组),实验组在6 h清创后置入压力为-125 mmHg VSD装置;对照组在6 h清创后使用盐水纱布覆盖爆炸创面,常规换药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6 h和治疗后1、3、5、7 d的创面肌肉组织进行细菌检测,分析2组的细菌量;ELISA检测伤后1、3、5、7 d的腹部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表达水平;采集2组治疗后第7天的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 VSD组在治疗后1、3、5、7 d创面的细菌数(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猪腹部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在伤后治疗第1天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3、5、7天VSD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三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SD组在第7天皮肤软组织中VE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MMP-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SD可以有效控制创面的细菌量,减少腹腔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6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适应性饲养2周后将2组大鼠均制作为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为烧伤),伤后立即液体复苏、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伤后第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创周切取组织、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碱性调宁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5.6±2.8) d]长于对照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9.1±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P<0.05);在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8±4.6)%、(37.6±7.9)%、(66.3±11.4)%、(85.4±4.8)%,明显小于对照组[(40.8±4.5)%、(62.1±6.7)%、(90.2±9.7)%、(9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6.69、4.51、3.87,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天,两组大鼠创面逐渐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逐渐增多,且对照组大鼠未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较实验组增多。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碱性调宁蛋白在烧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3±0.07、1.17±0.11、0.73±0.06、0.77±0.07,均高于对照组大鼠(0.75±0.09、0.60±0.10、0.63±0.06、0.6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8、10.92、3.44、3.10,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大鼠成纤维细胞PCNA在烧伤创面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54.19±102.80、820.84±112.86、766.68±156.63、232.75±55.37,较对照组(766.85±73.30、1322.22±121.44、1112.35± 142.32、740.79±106.9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8.55、4.62、11.94,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细胞凋亡数分别为58.51±10.89、41.53±9.95、27.28±6.58、20.13±4.23,较对照组(30.70±6.41、25.31±5.74、17.46±5.36、15.29±4.1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3、4.00、3.27、2.32,P值均小于0.05)。 结论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调控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是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和合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探讨Ang-(1-7)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分离出新生1~3d内的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4d后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ng-(1-7)组行加药干预,加药2d后显微镜下测量细胞表面积,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FGF含量。结果AngⅡ组细胞平均表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AngⅡ+Ang-(1-7)组细胞表面积较AngⅡ组明显减小,但仍大于正常对照组;AngⅡ组细胞bFGF表达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AngⅡ+Ang-(1-7)组bFGF表达灰度值较AngⅡ组明显减小,但仍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ng-(1-7)可拮抗AngⅡ的促心肌细胞肥大和促bFGF合成,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贺轶宇  蒋学俊  林涛  王涛 《微循环学杂志》2009,19(4):9-11,F0003
目的:探讨水凝胶携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18只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PBS、水凝胶、水凝胶+rHuEPO治疗处理,分别于烫伤即刻、14天、21天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指数;治疗21天后取烫伤组织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三组标本上皮化程度、肉芽组织生成和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评分;比较治疗21天后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21天,水凝胶+rHuEPO组组织学评分高于水凝胶组和PBS组,表现为较多的肉芽组织形成和血管生成(P<0.05),创面愈合指数大于PBS组和水凝胶组(P<0.05),VEGF表达量高于PBS组和水凝胶组(P<0.05)。结论:应用水凝胶携带rHuEPO治疗深Ⅱ度烫伤可以增加烫伤组织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肉芽组织生长、内皮增生和迁移,从而促进烫伤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下肢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7例合并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60例非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创面处理、抗感染、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等常规疗法;糖尿病组加用降糖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创面溃疡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出院后治疗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治疗后7 d,糖尿病组患者的创面组织中FGF2蛋白(87.4±7.8) ng/mL,VEGF蛋白(106.3±14.2) ng/mL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61.3±9.2) ng/mL、(68.8±13.1)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5、19.88,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的FGF2 mRNA(11.5±4.7)×104拷贝数、VEGF mRNA(8.7±3.9)×104拷贝数表达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9±2.6)×104拷贝数、(2.8±1.7)×104拷贝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10.52,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创面组织中MVD(14.6±2.5)个/视野低于非糖尿病组的(23.9±5.4)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P<0.01)。糖尿病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8.9±7.2)d与非糖尿病组(8.6±6.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16.3±5.5)d长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0.8±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31.9%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需家庭护理、社区治疗、康复设施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下肢烧伤患者的创面组织中MVD低表达表明创面愈合血管化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延缓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同时合并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对烧伤患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II)和血管紧张素-(1-7) 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肾素(原)受体 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VSMCs按以下分组:(1)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2)不同浓度AngⅡ组:分别加入AngⅡ10、100、1 000 nmol/L;(3)不同浓度Ang-(1-7)组:分别加入Ang-(1-7) 10、100、1 000 nmol/L; (4)AngⅡ+ losartan(AT1受体拮抗剂)组:losartan 10-6 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AngⅡ100 nmol/L; (5)AngⅡ+ PD123319(AT2受体拮抗剂)组: 先用10-5 mol/LPD123319预处理30 min后,再用终浓度为100 nmol/L AngⅡ;(6)CGP42112A(AT2受体激动剂)组:加入10-7 mol/L CGP42112A。各组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R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不同浓度AngⅡ可以促进(P)R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1);不同浓度Ang-(1-7)可抑制 (P)RR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各浓度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加入CGP42112A可以促进(P)R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1),与AngⅡ处理组比较,加入PD123319可抑制(P)RR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加入losartan不能抑制(P)RR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AngⅡ可通过AT2受体促进(P)RR mRNA和蛋白表达,而Ang-(1-7) 可抑制(P)RR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背景:铜具有广谱杀菌及耐药性强的特点,而且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的实验得到了利于生物体吸收的牛磺酸铜有机化合物。 目的:检测牛磺酸铜的抗菌活性及其对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 方法:①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②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铜组与生理盐水组两组,于每只大鼠背部制作1个直径1.5 cm的圆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牛磺酸铜组创面应用最低抑菌浓度的牛磺酸铜溶液1 mL,生理盐水组创面应用生理盐水1 mL,隔日用药1次,直到创面完全愈合。 结果与结论:①经测定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为4 g/L。②用药后第7,10天,牛磺酸铜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至第21天,两组创面都完全愈合。③组织学观察显示:用药后第7天,牛磺酸铜组肉芽组织更成熟;用药后第14天,牛磺酸铜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瘢痕窄,胶原内可见再生的毛囊和皮脂腺。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变化显示: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用药后第3天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第7,10天,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其余时间点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 0.05)。证实感染创面外用牛磺酸铜药液可以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大鼠感染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从而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在临床上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依次编码,采用随机排列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当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并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行创面清创术,分别在创面上敷以纳米银敷料、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以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于治疗后第5天,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采用痛觉评分标准,通过询问与观察患者换药时的痛觉情况,评估患者换药时痛觉评分。于治疗后第7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最终愈合时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SNK-q检验。 结果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在治疗后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分别为2例(6.6%)、9例(30.0%)、1例(3.3%),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2,P=0.004);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的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显著优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8.6±0.5)、(6.6±0.8)、(0.6±1.3)分],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61.67±18.22)%、(86.77±15.32)%、(99.80±0.56)%],创面愈合时间[(11.5±1.3)、(10.3±0.7)、(7.3±0.7)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F=201.7、19.9、55.7,P值均小于0.05);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换药痛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