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确诊3例;X线及MRI检查2例,确诊1例;X线平片,CT及MRI检查5例,确诊4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5例病灶呈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灶内有明显不规则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可见硬化边,内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邻近关节积液3例。MRI检查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较高信号。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联合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椎体血管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椎体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3个椎体血管瘤病灶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X线检查显示10个病灶,骨小梁呈“栅栏状”改变;CT扫描显示12个病灶,横断面表现为蜂窝状或风状结构;MRI扫描显示全部13个病灶,10例显示为短T1、长T2的信号影,3例显示为长T1、长T2的信号影,并且清晰显示了脊髓情况。结论:椎体血管瘤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MRI对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非潜水性骨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非潜水性骨梗死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为病变区骨质疏松,MRI检查T1WI梗死灶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平片、CT主要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和斑片状、条索状钙化,MRI检查T1WI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T1WI梗死灶边缘呈环状低信号,T2WI上分为二层,内层为高信号带,外层为低信号带,病灶边缘呈地图状改变.结论:非潜水性骨梗死在慢性期X线平片、CT和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在急性期、亚急性期MRI特征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表现。结果:9例中,关节囊积液9例,其中6例为中等量,滑腱增厚8例,关节内软组织结节9例。关节面下骨侵蚀3例。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位能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面下骨侵蚀及其周围硬化。CT除能显示平片的表现外。可以显示关节囊内突向关节腔的滑膜增生结节,表现为近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其内可见磨玻璃样钙样高密度。MRI时显示关节积液和滑膜增厚尤其敏感,滑膜增生结节T1WI,T2WI均呈低信号5例。T2WI等信号2例。T2WI低信号中伴有高信号2例。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关节内脂肪垫受侵8例。软骨下骨质受侵2例。结论:X线平片时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诊断缺乏特异性,CT仅能反映部分特征,MRI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可从病理学角度反映其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其中6例行X线平片检查,1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局部侵蚀破坏;MRI表现为相应部位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或关节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X线平片及MRI影像资料。结果3例x线平片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MRI在T1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在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外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骨挫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4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余下41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其中2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而未能很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部位、范围及形态,骨挫伤的典型M刚表现松质骨内斑片状、地图状或网状异常信号jsE序列T1WI呈低或等信号,FSE序列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境界不清,WFSTI/T2FatSep序列。病变呈显著高信号,境界清晰,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改变。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ML)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 MS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14例,混杂密度肿块11例,实性肿块2例,双侧肾上腺多发混杂密度肿块1例,12例有钙化,5例有出血及坏死,其中有2例患者混杂密度肿块内既有钙化又有出血及坏死,13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19例做MRI检查的患者中,有11例MRI表现为右侧肾上腺区肿决T1wI、TW2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影,7例表现为左侧肾上腺区肿块T1wI、TW2 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例双侧肾上腺多发病灶者表现为右侧肾上腺T1WI、TW2 I混杂高信号影,左侧多发病灶T1WI、TW2 I呈混杂信号.结论 MSCT及MRI在AML中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12例,MR检查1例。结果19例病灶位于长管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6例,肱骨2例,另1例位于肋骨;干骺端11例,骨干5例,骨端4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4例,髓腔型(或中央型)6例。皮质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10例)或多房状(4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髓腔型病灶位于骨髓腔,X线平片、CT表现为呈中心性扩张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例皮质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但影像学特征不同,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典型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在骨内的位置,灶内及周围骨结构的详细情况,对明确诊断起重要作用;MRI显示软组织及骨髓优于CT,能帮助对个别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呈等或稍高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袁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1及T2W1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3.
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临床随访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1例骨梗死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结合骨梗死早、中晚期病理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梗死早期X线、CT阴性或仅局部骨小梁模糊,MRI表现为骨梗死灶中心区呈等至短T1、T2信号改变,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长T2信号带,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与正常骨髓间有充血水肿;中晚期X线、CT表现为斑片状、条索状及不规则骨质硬化和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信号带。最后MRI呈长T1、短T2信号影,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或骨化。结论 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MRI发现早期病变较平片和CT敏感,中晚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而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的影像学异常征象和影像学特征,提高软骨肉瘤的诊断水平和认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20例,行MRI检查者20例,行NM检查者10例。结果 X线平片显示病灶内有钙化者30例,CT检查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和大小不一的钙化影,其中伴有软组织肿块者25例,可见骨膜反应者3例。20例行MRI检查者显示髓腔受累范围均比CT显示的范围大且清晰,肿瘤实质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根据恶性高低而分别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病灶呈不均匀、分割样强化。结论不同分型的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共性,结合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non-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NMO)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NMO分期早期2例、中期3例、晚期4例;X线平片显示7例软组织周边密度增高,2例仅有软组织肿胀;CT显示4例肿块周围明显水肿、周边持续不规则强化,6例可见"蛋壳状"钙化影,7例病灶呈三层分布,肿块中央液化或坏死;MRI显示2例T_1加权成像(T_1-weighted imaging,T_1WI)呈不均匀高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强化,环绕于肿块周围持续强化水肿带"晕征";3例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病灶中央呈高信号,周围少量呈絮状稍高信号带,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4例呈等T_1WI、等T_2WI信号改变,信号与临近骨质信号相同,边界清晰,不与临近的骨骼相连。结论 MRI肿块周围明显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带持续轻度强化呈"晕征"、CT病变边缘环形高密度影或病灶三层分布及X线"蛋壳状"钙化影等是NMO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X线乳腺摄影和超声表现,为这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提供诊断线索。方法: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全部经过超声检查,10例经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特点。结果:11例超声结果显示较周围正常腺体不同的大片不均匀低回声,其中6例病变内出现1~3cm管状更低回声区。9例X线摄影显示异常,其中限局性不对称密度6例,2例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肿块,另1例弥漫肿胀,几乎累及整个乳房。两种方法显示6例腋下淋巴结增大,均为炎性增生。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中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密度、超声中不均匀低回声区域内出现管状结构更低回声,在除外恶性条件下,提示有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可能,最后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术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及低场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膝关节外伤X线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膝关节隐性骨折的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下在T1WI、T2WI上呈线样、裂隙样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斑片状边界模糊的高信号,3例在T1WI低信号带周围可见点状、斑片状稍高信号,T2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结论:MRI能够清楚显示隐性骨折,尤其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与体征怀疑隐性骨折时,MRI是本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髓腔水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78个踝关节)骨髓腔水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踝关节骨髓腔水肿MRI特征。结果78例中左踝骨髓腔水肿33例,右踝45例;距骨滑车上缘损伤41例(52.6%),距骨颈损伤23例(29.5%)、距骨体损伤18例(23.1%)、胫骨内踝关节面损伤18例(23.1%);MRI显示水肿病灶182处,T2wI压脂、PDWI压脂序列信号较一致,均呈高信号病灶179处(98.4%),均呈低信号病灶3处(1.6%)。结论踝关节骨髓腔水肿MRI检查T2wI压脂及PDWI压脂序列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可呈各种信号;对疑诊踝关节骨髓腔水肿患者应及时行MRI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总结该病影像学特点,提高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且由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学检查图像由2名专职医师进行分析,记录发病部位、密度、信号、生长方式、骨质破坏等影像学特点,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结果:患者CT检查显示溶骨性破坏13例,广泛骨质破坏12例,伴随临近骨质硬化9例,边缘散在骨质碎片6例。MRI检查显示病变混杂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可在CT检查疑似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时,作为补充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5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为单发病变,1例上下相邻两个病灶。X线平片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呈"皂泡状"或"蜂房状",边界清楚;CT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状硬化边,其内软组织密度,未见完整骨性分隔;磁共振成像(MRI)平扫T2WI低信号为主,T1WI及质子密度加脂肪抑制见病灶中央低信号,中间呈花环状T1WI稍低信号、质子密度加脂肪抑制高信号,外周带均呈环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中间花环状强化呈高信号,病变中央及外周带未见强化。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