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并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omy,UR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PCNL组(行MPCNL治疗)和URL组(行UR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MPCNL组术后3d和1个月后的结石清除率(95.0%、100%)和临床治疗成功率(100%、100%)均明显大于URL组,但同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大于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RL比较,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更为理想,但是也具有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的弊端,因此临床可给予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长型鞘在MPCNL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经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月-2012年2月的6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仅用普通peel-away鞘,2012年3月-2013年12月的52例作为加长型鞘组,在普通peel-away鞘基础加用加长型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长型鞘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长型鞘能明显提高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率,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来研究显示,人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前脂肪细胞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文中建立人眼眶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以便深入了解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8~56岁成人眼眶脂肪组织中分别以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前脂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脂诱导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2种方法均可获得前脂肪细胞,细胞为长梭形,呈"S"形生长,可成脂分化,且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从人眼眶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出纯度高、增殖快、成脂分化率高的前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视是眼眶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和眼外肌病变是常见的眼眶疾病,复视为共同特征.本文介绍了眼眶骨折造成复视的机制、检查方法及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甲状腺相关眼病可累及眼外肌,炎症活动期和静止期均可发生复视,但治疗方案有所不同.眼外肌病变包括特发性炎症、寄生虫囊肿及多种良、恶性肿瘤,经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研究术前均经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18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包括良性病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恶性病变: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 1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占7例,良性占11例;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6例,定性准确率85.71%(6/7),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5例,定性准确率71.43%(5/7);在11例良性病变中,螺旋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符合7例,准确率63.64%(7/1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准确率90.91%(10/11)。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有优势,优于超声检查,但两者都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而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性病变的分型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更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性,10岁.因"左眼部肿物2月余,逐渐增大",于2010年1月4日来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就诊.患儿2009年2月偶然被发现左眼视力差,外院就诊时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眼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虹膜新生血管,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玻璃体絮状混浊,视网膜全脱离,大量视网膜下出血.  相似文献   
9.
B超在诊断眼内脉络膜肿瘤中的价值肖利华宋国祥脉络膜肿瘤是成年人常见的眼内肿瘤包括各种良性、恶性肿瘤,可危及视力及生命。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研究对象为1980年1月~1996年10月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眼内脉络膜肿瘤71例(72只眼),包括黑...  相似文献   
10.
应用标准化A型超声诊断眼眶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化A型超声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标准化A型超声对72例眼眶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泪腺多形性腺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瘤、黏液囊肿和横纹肌肉瘤等病变进行检查,分析并总结图像特征,测量平均内反射百分比(Q-I值),并经病理结果验证.结果标准化A型超声通过病变反射波峰的高低、内部结构是否规则、声衰减程度等提示病变性质.每种肿瘤有独特的图像表现,入、出反射波峰间的Q-I值各不相同.海绵状血管瘤呈中高波峰,平均Q-I值25%,均匀衰减.泪腺多形性腺瘤衰减明显,前1/2段波峰陡峭下降,后1/2段为中低波峰,平均Q-I值16%.泪腺腺样囊性癌衰减明显,基线前1/3段波峰陡峭下降,后2/3段为低波峰,间杂中波峰或无波峰.平均Q-I值12%.神经鞘瘤为中低波峰,间杂无波峰的平段.平均Q-I值9%.血管外皮瘤为甚低波峰,间杂无波峰的平段.平均Q-I值5%.横纹肌肉瘤为无波峰的平段,无明显声衰减.间杂甚低波峰.平均Q-I值2%.黏液囊肿在入肿瘤波峰前有少许中高波峰,内回声为均一的平段,无声衰减,平均Q-I值0.结论标准化A型超声对于眼眶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