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璋 《中医学报》2020,35(1):1-4
《黄帝内经》所讲之"神"类似"心",泛指精神、意志及心理等;所讲之"形"是形态、身体及特征的表现。神形统一是正确的健康观。神与形俱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预防及诊治疾病,神形必须统一起来。文章从神形统一观的内涵、神形统一观具有多元文化支撑、神与形俱的具体做法等3方面进行论述。神形统一观的内涵包括:①精神活动统领人体一切活动;②人之精神活动在脏腑之间形成一个协同互动的完整严密系统;③神与形二者是神为形主互动转化的关系;④精神活动有一个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过程;⑤精神过用与不及是引发疾病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⑥精神失守的病因病机有内外之别,必须坚持辨证论治。神形统一观具有多元文化支撑,包括:易学的神形统一观;儒学的神形统一观;佛学的神形统一观;道学的神形统一观;西方文化的神形统一观。神与形俱的具体做法包括:恬淡心态,心烛常亮是实现神与形俱的第一秘诀;心理开导,调整心态,发挥神志对心理的调控作用;遵时守位顺应规律,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促进神全身健的良好条件;通过药物调理,安定心神;养德、养神、养生互融相合,全方位综合诊治。  相似文献   

2.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养生之道的哲理 ,从认识论角度看 ,是以“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为核心。从方法论角度看 ,它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与辩证观。从学科角度看 ,它代表了中医的预防医学。本文浅析中医养生学历来倡行的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和方法。1 古典医籍对养生时间医学的论述  正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辩证唯物认识 ,《内经》已明确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哲理与“四气调神”等养生大法 ,认为形和神(身心 ) 、自然和人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开创了中医学顺应自然 ,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3.
“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的生命观、“形神并重,动静适宜”的养生观、“顺应自然,避邪有时”的预防观、“阴阳失调,邪实正虚”的疾病观、“宏观考察,谨守病机”的诊断观、“整体调控,医患相保”的治疗观,是中国传统健康观念的主要特色,值得认真继承,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冰深谙道家养生之旨 ,养生思想独具特色。主要特点 :一是奉养天真的守道观 ;二是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养生观 ;三是形神一体的养生观 ;四是和谐守度的养生法则 ;五是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深入探讨王冰的养生思想 ,对指导养生、防治疾病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7.
形神观,主要讨论生命的形体和精神、情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概括了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所以它既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内经》的形神统一观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又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内经》的形神观,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养生以及心理疾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内经》形神统一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高度概括了《内经》的形神统一观。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内经》在古代哲学思想“精气…  相似文献   

8.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顺势思维与养生养生即保养生命 ,增强体质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形成了顺应自然、养性全神、固护肾精、慎事摄身、饮食调养、动静结合等养生原则及方法 ,顺势思维则贯穿于上述养生原则与方法的多个方面。3.1顺应天时自然之势《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各种生理功能与天地自然变化之间形成了近乎同步的节律性 ,故养生当顺应天时自然变化 ,特别是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 ,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理。对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提出了根…  相似文献   

9.
苗青  杨晓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51-151
心理护理是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理人员也充分认识到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康复医学之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 ,中医康复医学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养生康复以及病后的摄生调养都主张从整体出发。整体观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指导作用反映在中医康复学之“全面康复”的思想 ,即利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达到人体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恢复。具体体现在 :人与自然一体观 ,人与社会一体观 ,形神康复一体观方面。1 天人相应观中医康复医学以天人相应观为指导 ,强调天地自然的规律对人体康复进程的影响 ,顺应自然 ,因时因地制宜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法则。《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圣人治病 …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三个相互循环和贯通的观念 ,即天人论、人贵论和性善论所构筑的人生哲学。天人论主要描述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 ,对人的宇宙地位予以定位 ;人贵论重在阐明人与动物的关系 ,强调人在生物系统中的价值 ;性善论则主要在于表明人获得幸福生活的内在依据 ,强调在人类自身中间 ,不同的道德品性造就不同的生存意义与行为方式 ,只有培育优良道德禀性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此三观所体现的整体心理观是理解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及其所表现出自身特色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The individual's reaction to imminent death depends on his concept of the existential meaning of death.

There are two main, but opposing, concepts, one positive and the other tragic. The first sees death as a transition to another mode of being. Within that three main modalities are to be distinguished, in which is considered either as an element in the cosmic harmony, the reinteg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to the universal (the `Tagorian' mode); or secondly the possibility of man's external existence through his transfer, together with his entir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pparatus, to a realm of legend (the `Mioritic' mode); or thirdly the culmination of life, the moment of maximum existential concentration overflowing into the universe and encircling it (the `Rilkian' mode).

The second concept, the tragic concept, sees death either as a desired solution, which puts an end to the nothingness of life (the `Tracklian' mode); or as a nonsense, as an absurd injustice of nature (the `common' mode); or as a necessity of which we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a dialectical moment of eternal change (the `Stoic' mode).

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the dying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patient's concept of death, in order to maintain his morale and possibly diminish his terror of death. The doctor must therefore be a good psychologist and a genuine philosopher, in the strictest sense of the word.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温州医学院在旧有的心理健康医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背景和专业优势,走出了关注个体“身心双重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开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金字塔”结构模式,为医学院校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的健康观及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健康观念及养生智慧,不仅囊括了现代健康的内涵,更极具自身特色。中医学的健康观主要包括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和谐观、气血阴阳的平衡观。中医学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治未病、调情志、重正气、法自然。深入研究并推广运用中医学的健康观和调节手段,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疗行为作为一个医学法学上的概念,无论是在医事法律法规上,还是在医学或法学理论界均未有统一的定义。医疗行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服务性劳动,它具有商品性和福利性。医疗行为是法律上认可的医疗行为人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对人或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的一种社会服务性劳动。  相似文献   

17.
六经概念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古今献资料,探讨六经概念的起源、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以及六经与三阳三阴概念的关系。认为六经一辞,出自《内经》,原指经脉,隶属于三阳三阴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六经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以致后世六经与三阳三阴概念互混交错,但其实质仍有一定差异。然无论内涵与外延之变迁如何,其为生理概念之属性,始终未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提出了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概念及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论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推进我国高校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导入质量成本概念开展医疗质量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莉  黄健  黄洪章 《中国医院》2003,7(7):18-22
质量成本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得以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质量成本提出了质量管理的经济属性,用企业通用货币语言,描述了质量管理活动,通过质量成本的计量,使质量及其成本形成过程更加清晰和定量化,为传统质量管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着重医疗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研究,对质量的经济性很少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积极导入质量成本概念,开展医疗质量成本研究,拓展传统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领域,促进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相互配合发展。本文对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成本的发展、研究现状、意义进行概述,并对导入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的解决,对建立医疗质量成本概念和分类提出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