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彩超对肝脏弥漫性病变肝静脉门静脉血流检测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通过对肝脏弥漫性病变患门静脉,肝静脉的超声多普勒频谱分析。以确定二之间的相关性,将其作为肝弥漫性病变的定量性检测指标,并对比分析肝脏血流多普勒检查对肝脏弥漫性损害程度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6例肝弥漫性病变与33例正常人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频谱的检测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人肝静脉呈双向三峰型,门静脉流速<0.15cm/s,正向平直血流,急性肝炎组肝静脉与门静脉多普勒频谱与正常人无显性差异,脂肪肝,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肝静脉血流波形分为三种双向三峰型,平直型,单向双峰或单向波峰减低型,门静脉频谱可分为正向流速正常,正向流速减慢,双向流速减慢,离肝负向减慢血流,肝静脉,门静脉频谱的变化与肝弥漫性病变分类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对肝静脉门静脉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可以作为肝弥漫性为诊断的一项定量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癌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肝癌术后肝功能受损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肝切除术前与术后肝功能检查及彩色多普勒研究。结果:肝癌术后血流量下降,且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异,两者的符合率为80%,较术前Child肝功能分级与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符合率(50%)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对评估肝癌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恢复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流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35例正常健康人和3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人肝血管的血流参数,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肝硬化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充血指数增高,肝动脉血流阻力增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Child C级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Child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的充血指数有关.结论测定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判断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程中门静脉充血指数(CI)、血流量(QPV)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38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B、C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DSV)、平均血流速度(VSV),计算CI、QPV,对比吲哚菁绿代谢试验ICG15min滞留率(ICGR15),探讨几者关系。结果 CI、QPV与ICGR15对肝储备功能评估相同,Child-Pugh评分越高,CI越高、QPV越增多、ICGR15越高,几者关系呈正相关。结论 CI、QPV明确反映肝储备功能,是对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代谢试验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诊断肝硬化的意义。材料与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参数,按Child肝功能分级法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A、B、C级组比对照组增宽,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A、B、C级组比对照组减慢,门静脉血流量A、B级组比对照组增加,C级组比对照组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参数,不仅能诊断肝硬化,而且能判断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常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检出肝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原位肝移植的患者于术后2周内常规每日行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和频谱的异常情况判定有无肝动脉血栓形成,其中有8例行动脉造影,1例死亡病例行尸体解剖,所有存活病例均行随诊观察。结果:共6例患者经造影或尸体解剖证实有肝动脉血栓形成,其中5例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肝门及肝内均未探及肝动脉血流信号,1例表现为频谱圆钝且流速减低,其余病例均无肝动脉血栓形成。结论:肝移植术后常规行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肝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诊断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和评价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移植患者肝实质、血管、胆管声像图改变和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时。对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记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等相关指标,观察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并且与肝静脉血流改变对照。结果 6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5例,肿瘤复发伴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8例。54例无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患者肝静脉血流改变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肝移植术后肝静脉、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和肝功能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点,以提高超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方法对7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结果与其病理或CT、MRI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1)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常出现于肿瘤中央部位,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常出现于肿瘤周边部位;(2)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峰值速度前移,常出现于收缩期的前三分之一时段,收缩期上升及下降速度均较快,表现为上升波和下降波陡直,舒张期起始波常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下,舒张末期常无血流或出现反向血流频谱;肝腺瘤和肝血管瘤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峰值速度常居中,出现于收缩期的中三分之一时段,收缩期上升及下降速度均较慢,表现为上升波和下降波倾斜,舒张期起始波常出现于收缩期下降波的中点以上,舒张末期常出现血流频谱。 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及其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是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右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波形图以帮助分类各个疾病。方法 对177例肝病患者进行多普勒频谱检查,其中,肝硬化患者为90例、肝纤维化患者32例、脂肪肝患者30例、其他肝病患者25例,健康者38例。多普勒频谱波形分为3型:Ⅰ型:三相波,Ⅱ型,二相波,Ⅲ型:平台波(见图1)。结果 波形Ⅰ:在所有的健康者中及其他各种疾病中均可出现,包括41%的肝硬化患者。波形Ⅱ:在15%的肝硬化患者、12%的肝纤维化患者、4%的非肝硬化肝病患者中可出现,然而,在健康者、脂肪肝患者中没有出现。波形Ⅲ:在46%的肝硬化患者、12%的肝纤维化患者、27%的脂肪肝患者中可见到。然而,在正常健康者中以及除外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后的其他肝病中未见到平台波。结论 可以认为波形Ⅲ是肝硬化的波形,尽管它在肝纤维化、脂肪肝中也可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寻与肝功能血液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双多普勒先进测量技术同时对6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选择6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血流变化情况。60例肝硬化患者均进行肝功能血液检测,探寻肝动脉阻力指数、以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速度与其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较正常人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高,阻力指数增加,但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正常人略有减低。当肝动脉阻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7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液检测指标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至少有一项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呈正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功能血液检测指标密切相关,有规律可寻,超声可以无创检测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变化反应肝功能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用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声对肝癌、肝硬化患者腹腔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肝硬化患者腹腔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190例正常人、94例肝硬化合并肝癌、87例肝硬化患者运用灰阶、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腔动脉内径、最高流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和血流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腹腔动脉的血流量较肝硬化患者高。结论腹腔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为诊断肝癌、肝硬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利声显对不同肝肿瘤的彩色多普勒信号和肝实质区回声的增强作用。材料和方法:肝肿瘤患者共4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继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1例。使用HP Sonos 2500型彩超仪,控头频率2.5MHz。将利声显稀释为浓度为300mg/ml的溶液,由外周静脉注入,持续观察肿瘤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程度及肝脏实质区回声。结果: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情况为:32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较大胆囊转移癌明显增强,3例原发性小结节型肝癌、4例转移性结节性肝癌、2例肝血管瘤轻度增强,肝硬化结节无增强。肝实质区图像清晰度改善,于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区内又测及新的小病灶。结论:利声显可增强肝肿瘤的血流信号,且不同肝肿瘤的增强程度有差异。它对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初步分析肿瘤的病理性质,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门静脉(PV)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诊断肝硬化的意义。方法:运用CDFI超声检查了30例肝硬化患者的PV,并按Puph肝功能分级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正常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V内CDFI可显示本色、红色、混色或充盈缺损。PW可显示血流速度正常,减低或双向血流。血流速度、血流量随着Puph肝功能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SV)内探及类动脉频谱,增厚的阳囊壁内可显示胆囊壁静脉。结论:CDFI检测门静脉不仅能诊断肝硬化,而且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研究脂肪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脂肪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脂肪肝程度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102例脂肪肝患者肝静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分析脂肪肝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结果重度脂肪肝的肝静脉、门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值,并与脂肪肝的程度成反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脂肪肝病变程度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薇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6):1077-1079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患者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的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诊断提供指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血管瘤患者肿瘤内血管分型,肝脏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及管腔直径,肝血管瘤中肝静脉血流波形,同时lo-gistic分析肝血管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0例患者中,72.5%(58/80)为肿瘤斑块内血管型,肝脏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平均为Vmax=55±4.23,RI=0.54±5.13;肝血管瘤中肝静脉血流波形均为HV0,瘤体内外静脉血流Dv/Sv=0.53±0.132,Sv〈60 mm/s。体重指数大于28、有遗传史以及患有抑郁症为肝血管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彩色多普勒评价肿瘤内血管分型,以及检测动静脉血流速度,管腔直径和瘤体内外静脉波形有利于肝血管瘤诊断,并且认为体重指数大于28、有遗传史以及患有抑郁症为肝血管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彩超对肝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 2 0例肝脏囊性恶性肿瘤、 2 4例肝脓肿和 4 8例肝脏囊性良性肿瘤 (肝囊肿 )的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每类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囊壁回声、囊内分隔及彩色血流的有无、部位、性质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反映肝脏囊性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特征。肝脏囊性恶性肿瘤中 ,囊壁及囊壁结节内检出血流信号、囊内出现分隔、囊壁有结节或乳头的比例显著高于肝脓肿和肝囊肿 (P<0 .0 5 ) ,以囊内检出血流信号为标准 ,鉴别肝囊性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5 .0 %和 94 .4 %。结论 灰阶超声在肝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 ,彩色多普勒在囊壁、分隔或乳头上检出血流信号对肝脏囊性恶性肿瘤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测值与慢性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457例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取1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门静脉、肝动脉超声检测和血清学、病毒标记物检测,209例患者经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将超声测值与血清学检测的肝损害程度分期对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轻度组,在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肝动脉流速、阻力指数和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峰值比值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在血流定量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流速、肝动脉流速及肝动脉阻力指数等能反映肝脏肝功能损害程度,从而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治疗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血流信号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彩色多普勒信号的增强作用。方法 对35 例原发性肝癌、5 例继发性肝癌、3 例肝血管瘤、1 例肝硬化结节、3 例肾癌、3 例子宫肌瘤进行研究。将7 ml 浓度为300 mg/ml 的利声显由外周静脉注入,观察肿瘤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程度及脏器实质区图像。结果 32 例原发性肝癌和1 例较大的胆囊转移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信号明显增强,肝血管瘤的略增强,肝硬化结节的无增强,肾癌和子宫肌瘤的增强均好,且实质区图像改善,于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区内又探及新的小病灶。结论 利声显对肝、肾、子宫肿瘤的血流信号均有增强作用,它对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分析肿瘤的病理性质,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彩色多普勒探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人肝动脉及其分支,包括第一肝门处肝动脉主干(HA1)、门静脉左支矢状切面处的左肝动脉(HA2)、右肝动脉近末梢支(HA3)的血流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观察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和舒张末流速(EDV).结果正常人HA1及其HA2超声显示率100%,HA3显示率为80%(24/30).各级肝动脉的PI(搏动指数)和RI(阻力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各级肝动脉的流速(包括PSV、Vm、EDV)自主干向分支递减,各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响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显示率和频谱参数的因素较多,超声医师必须熟悉解剖,掌握操作技巧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寻找合适的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20.
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低回声型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 (PDI) ,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 18例共 2 2个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进行研究。结果  CDFI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内血流显示率 2 7.2 7% ,PDI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显示率 90 .91%。动脉血流检出率为 2 2 .73%。“病灶染色” 9个 (40 .91% )。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呈低速 ,阻力指数 (RI) <0 .6(6 0 %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