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西米替丁。结果: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可降低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以及发生消化道出血后的死亡情况.方法 524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56例,发生率10.69%.通过对56例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意识障碍,出血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脑出血忘者年龄越大,出血量越多、昏速程度越深及继发性脑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死亡串越高,与性别无关.结论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对机体损害大.死亡率高.早期预防应用抗酸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在脑干、丘脑、小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蔡明文 《吉林医学》2012,33(12):254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静脉推注。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某些因素及奥美拉唑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112例 ,其中脑出血患者组 4 8例 ,脑梗死组 6 4例 ,留置胃管引流 ,观察急性应激后胃液 pH及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1)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率显著高于无溃疡病史患者 (P <0 .0 5 ) ,脑出血患者胃液 pH值明显降低 ,奥美拉唑治疗后 ,止血总有效率和平均止血时间均较脑梗死组低及时间长 (P <0 .0 5~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应激性溃疡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患者急性应急时更易引起出血 ,胃液 pH值持续低的患者 ,奥美拉唑疗效差 ,出血不易控制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③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脑出血患者伴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在本院选择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奥美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奥美拉唑及西咪替丁,对照组不用抑酸药,观察应激性溃疡的指标和对死亡率的影响,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奥美拉唑组为0,西咪替丁组12.24%,无抗酸药组21.35%,奥美拉唑组与西咪替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二组与无抗酸药组比较,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抗酸药组(P<0.01)。结论: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急性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寅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70-170,181
目的 探讨重症脑出血早期应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2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成奥美拉唑组、雷尼替丁组、法莫替丁组,应用卡方检验其效果.结果 奥美拉唑组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三者间有显著差异,而雷尼替丁组和法莫替丁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比H2受体持抗剂更能有效的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9.
黄永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66-116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在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 ,观察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率为 3 84 % ,对照组为 36 % ,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临床研究证明 ,奥美拉唑对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侦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8例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40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60mg/d)和奥美拉唑组(38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d),观察两组临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情况。结果泮托拉唑、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4.7%。结论泮托托唑、奥美拉唑均有预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观察奥美拉唑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2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5%,病死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奥美拉唑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警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早进行防治。方法监测血尿素氮胃液pH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12例Cushing’s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无出血患者,胃液pH值均<3.0,采取防治措施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及早做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和诊断,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118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曾德映 《中外医疗》2013,32(16):33-34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奥美拉唑和凝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便血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便血持续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 对1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与同期高血压脑出血不并发肺水肿33例作对照组比较,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与肺水肿的关系。结果 肺水肿多发生于丘脑出血(>15ml)及皮质下出血(>50ml),同时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肺部感染,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肺水肿是高血压出血病情垂危的重要标志,预防肺水肿的发生是减少该类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迅速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刘力 《北京医学》2005,27(12):714-7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降低胃部分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总结1985年1月-1999年12月间治疗的各种原因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再手术止血。5例保守治疗。结果 治愈7例,死亡2例,1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肝功衰竭,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  相似文献   

18.
顾洪库  车万民  冯国余  任铭 《北京医学》2005,27(12):711-7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期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采用早期鼻饲预防消化道出血,监测血清渗透压,预防肾功能衰竭,早期气管切开预防肺部并发症,及用亚低温减轻脑继发性损伤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消化道出血28例,肾功能衰竭6例,肺炎52例.此三种并发症发生率为34.6%,总死亡率为27.4%.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期并发症,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