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心脏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振杰 《西部医学》2003,1(1):75-78
目的 回顾近年来心脏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 ,比较胸部小切口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室颤或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心血管外科介入手术、胸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的特点 ,展望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1953年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由Gibbon完成并获得成功以来,体外循环技术已伴随心脏外科走过50余年的历程。体外循环技术也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心脏外科所取得的成就融入了广大体外循环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在新生儿中高达6.7%,每年我国约有15~20万名先天性心脏病出现。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该病外科可治性高、疗效好。如果对这些患儿不加处理,其中1/3患者因病情危重将在6个月~1岁内夭折。因此,未成熟儿、新生儿、婴幼儿期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仍成为21世纪心脏外科的挑战、除了外科操作技术的发展外,各学科密切配合是心脏外科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心内科对该病的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资料的结合已成为诊断统一体;心内外科镶嵌治疗成为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体外循环设备技术的发展,使新生儿、婴幼儿患者对体外循环耐受性提高,保证外科医师有足够时间进行精细手术操作;麻醉、监护设备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应激的耐受性,降低了不必要的机体能量消耗,加快了康复。提高手术的生存率;ECMO或VAD已成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心肺支持的重要手段;合成和生物材料的更新,提高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可治率,延长了植入材料的寿命;未成熟心叽、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和胎儿心脏外科是当今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及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装置、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已大大下降.尽管如此,体外循环下心肌损伤及心肌保护的研究仍是心脏外科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OB)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这一技术使心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对体外循环技术的认识和理论的提高,人们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在肺癌根治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难治性中央型肺癌提供了手术切除机会,成为中央型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26例在体外循环下得到救治的体会。方法:常温下股动脉-静脉(A-V)转流用于气管肿瘤6例,肺移植1例,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1例。一侧肺A-V转流13例,股V,门V-腋V转流5例。结果:26例中除1例布加氏综合症术后第2天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为某些疑难、重症病人提供了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谢瑞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67-86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由于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和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引起越来越多心脏外科医生的兴趣,并在不少心脏外科中心广泛开展起来。我院近年来也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内直视手术86例转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循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心内直视手术以来,使心脏外科有了飞速的发展。我院自1993年~1997年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86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有关转流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中男47例,女39例,平均年龄257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术,1例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技术,2例分别采用降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输血技术,2例分别采用升主动脉与股静脉和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股静脉插管转流技术。结果 9例体外循环转流顺利实施,体外循环时间17~180 min,3例阻断时间29~46 min,8例手术及急救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抢救无效,心脑复苏失败,死亡。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高难度非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也为非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抢救提供新的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脑灌注方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4年Gibbon首次报道临床应用体外循环,为心脏外科手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的日臻完善,心脏手术技术的发展,心脏外科相关材料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术后出现的神经系统损伤严重阻碍该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用以维持病员的生命并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无血和静止的手术。为了使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地完成,这就要求灌注护士术前认真仔细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仔细检查体外循环设备,术中积极主动协助灌注医师监测分析各项指标,准确无误地执行各项医嘱。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涌初 《广西医学》1998,20(1):64-66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院韦涌初综述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院曾建业审校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这一技术使心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人工心肺机的改进及灌注技术和理论的提高,国内外已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非心脏手术,逐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体外循环装备的完善,低龄和低体重的婴儿心脏手术已不再是手术禁区。我院于2005年2月22日为1例1500克早产儿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获得成功。现就CPB的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微创体外循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心脏手术操作、体外循环技术和麻醉管理的进步及医用设备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心脏外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高危患者的比例也在增加,心脏外科面对更大挑战,为改善手术预后仍需多方面改进。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所引发的炎性反应、凝血紊乱和脏器损伤等一直受到关注,几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探索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并寻找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发展的两大基石.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功的体外循环技术利用人工心肺装置替代循环和呼吸功能,使得心内直视手术成为现实.但在初期,阻断心脏血液供应,进行心内手术对心脏造成的损害,严重制约了心脏外科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心肌麻痹液灌注技术临床应用改善了心肌保护效果.20世纪80年代含血心肌麻痹液应用于临床,之后提出了综合心肌保护技术,使心肌保护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低温体外循环和心肌麻痹液灌注心脏停搏成为几近完善的心脏外科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体外循环诞生以来,体外循环为心脏外科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体外循环相关设备、装置改进,以及对体外循环患者的病理生理认识不断深化,体外循环技术及其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外,体外循环在循环和呼吸辅助、心肺复苏、局部组织灌注、全身热疗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体外循环因其由人工心肺机的电子机械设备和人工装置构成,其过程因可能出现各种医疗意外而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现有的体外循环条件和设备对患者具有明显的损伤性,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7.
6 kg以下婴幼儿危重先心病体外循环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年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手术矫治是小儿心脏外科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共对23例体重在6kg以下危重先心病婴幼儿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心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手术量空前的增加,而死亡率却逐渐的下降,体现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从心脏外科、麻醉科、灌注师(一个人到一个科)、手术护士到病房ICU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没,体外循环专业的发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的抗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部分心脏外科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技术支持下完成。因体外循环转流导致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严重者将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造成死亡。为此,学者们对围体外循环期机体炎性反应的机理,以及发生的病理生理基本过程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试图找出体外循环中抗炎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广东医学》2002,23(2):115-115
自从 1 953年Gribbon研制的体外循环机问世以来 ,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大部分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来完成 ,冠状动脉搭桥术也不例外 ,由于体外循环有为数不少的并发症 ,心脏外科医生又重新采纳了这种古老被放弃的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1 939年 ,Beni首次成功地为 1例冠心病患者完成了非体外循环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自1 997年以来 ,这种手术方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纳 ,目前很多心脏外科医生利用这种手术方式完成搭桥手术。1 OPCABG的优点  减少脑卒中率 ,利用体外循环完成冠脉搭桥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