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基因治疗联合放疗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在一系列联合治疗的研究中发现,基因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辐射敏感性,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改善放射治疗的疗效.该文综述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有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方法的结合倍受重视,根据技术特点这种联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以及辐射保护性基因治疗.综述了近年来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基因治疗可加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且两者可有协同作用。综述了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基因治疗是当前热点问题。本文对肝癌基因治疗的几个方面: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基因载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并早已用于临床。而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单纯基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放射治疗联合基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 ,基因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主要内容 ,该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p5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该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1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  p53基因是  相似文献   

7.
放疗和基因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两种手段,放疗通过提高基因的转移效率、DNA的重组整合及诱导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增强基因治疗的效果,基因治疗通过提高辐射敏感性、减少正常组织放疗损伤、修复辐射受损的基因及提高血管的功能等机制提高放疗的效果,两者的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人人体靶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并且通过其正常表达,达到治疗基因病的目的。基因治疗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手段,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和某些传染病,其中又以恶性肿瘤为主要治疗对象,它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肺癌介入基因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不足15%.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是不少患者一经诊断多属中晚期,已不能手术,而经静脉化疗的效果也不理想,介入治疗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肿瘤的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肿瘤的希望,但其始终存在治疗基因的可控性表达及基因的靶向性导入这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为介入放射学和基因治疗找到了结合的契机.本文即对肺癌介入基因治疗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早在1986年,医学界已提出了基因治疗的概念。1990年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世界上首例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将成为ADA(腺苷脱氨酶)缺乏而患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的首选治疗方案。基因治疗方法已用于对AID6及恶性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试验初期,其有效性和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p53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珊文 《武警医学》2007,18(4):245-248
基因治疗是指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其对象主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针对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病例最多,占70%左右。通过腺病毒介导将人正常p53基因导入人体肿瘤细胞。以纠正p53基因的缺陷,发挥治疗作用,被称为替代性基因治疗,现探讨如下。1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突变可以引起细胞转化,导致癌变.通过特异性途径及载体人工导入野生型P53基因可以使肿瘤局部高表达野生型p53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目前,p53基因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及临床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p53基因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及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法、基因载体、载体导入途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骨肉瘤的基因治疗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及联合基因治疗等。基因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宫颈癌基因治疗尚存在许多问题,距临床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在传统的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的有机结合在宫颈癌治疗中却显示出可喜的前景。本文探讨了宫颈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而寻找其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放射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肿瘤临近部位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某些肿瘤对辐射具有抗性等问题,至今影响其放疗的疗效和应用.根据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各自的特点,Weichselbaum等[1]提出将两者联合应用,即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设想,其含义是将辐射诱导性基因的调控序列与肿瘤杀伤基因相耦联,转染肿瘤细胞,在对肿瘤实施局部放疗的同时,诱导肿瘤杀伤基因表达的增强,产生辐射和基因表达产物的协同抑瘤作用.该疗法一方面将放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辐射具有靶向性和可控性,实现了对杀伤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2].因此,肿瘤基因放射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仅对Smac及其生物学特性、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联合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对联合放疗的几点体会等方面内容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对16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并用增强CT评价其疗效.结果 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后1个月局部有效率为100%,缓解率为93.75%,中位生存时间为19.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有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 ,肝癌的癌基因谱已逐渐明朗。肝癌的基因治疗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介入医学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展望。癌基因治疗策略肝癌是多基因突变引起的 ,基因治疗的原则、目的和基因的选择比较复杂 ,常用的肝癌基因治疗策略有以下几类。1.免疫性基因治疗现代肿瘤免疫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恶性转化细胞逃避了机体的免疫监视 (免疫逃逸 ) ,从而在机体内自主快速生长的结果。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健择联合5-FU及CF2~3周期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0例;胰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胆管及腹腔内转移2例;胃腺癌术后腹腔内转移2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5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效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小,一般可耐受,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经介入手段行胰腺癌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胰腺的恶性肿瘤远较良性肿瘤常见 ,胰腺癌不但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1种 ,在全身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 ,其发病率也是较高的 ,约占全身癌瘤的 1 %~3 % ,消化道肿瘤的 8%~ 1 0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及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 ,诊断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不到 1年。近年来对胰腺癌的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也为其基因治疗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基因治疗是将基因组件转移至组织细胞中 ,基因转移成功后 ,基因产物的表达可以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无须药物或配合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