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加隔姜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 8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1例 ,穴贴加隔姜灸组 30例 ,穴注加穴贴组 2 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加隔姜灸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穴位贴敷加隔姜灸或穴位注射加穴位贴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药物穴位注射加贴敷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确炎舒松A、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复方当归注射液分别注射颈夹脊、风池、天柱等穴位,24h后局部采用威尔牌磁性穴位贴,每周1次,5次1疗程.结果 治愈38例(55.88%),有效26例(38.24%),无效4例(5.88%),总有效率94.12%.结论 中西药物穴位注射加贴敷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晨  黄毅  庄帅武 《北京中医》2003,22(1):36-38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与药棒疗法结合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疗效。方法 穴位贴敷 :中药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合生姜汁调成药饼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等部位。药棒疗法 :中药红花、川芎等酒精浸泡后取汁备用 ,用手棒蘸取药液叩击相应穴位。两种疗法结合使用 ,对照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疗法。结果 观察组 85例 ,治愈 12例 ,显效 4 3例 ,好转 2 3例 ,有效率 91.8% ,对照组5 5例 ,治愈 6例 ,显效 2 0例 ,好转 18例 ,有效率 80 .0 % ,两组比较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药棒疗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疗法。  相似文献   

4.
杨雅红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6-1877
目的观察维生素K3穴位注射加贴敷艾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贴敷艾慈灸之综合组、穴位注射组及常规组,分别予相应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穴位注射加贴敷艾慈灸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穴位注射加贴敷艾慈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腰痛宁”贴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刘世琼教授“腰痛宁”贴膏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综合疗法组,每组36例.穴位贴敷组采用“腰痛宁”贴膏贴敷相关穴位;综合疗法组采用穴位针刺、拔罐和阿是穴放血等综合疗法.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穴位贴敷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1%和91.4%;综合疗法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和85.3%.两组比较,穴位贴敷组愈显率优于综合疗法组(P<0.05),而有效率却相当(P>0.05).结论:穴位贴敷“腰痛宁”贴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陈丽  张衡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59-60
目的:观察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蒙脱石散配合枯草杆菌肠溶二联活菌;治疗组40例,采用中医外治三位一体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温和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IBS-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穴位注射组和穴位贴敷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组60例和穴位贴敷对照组54例。结果:针刺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6.67%,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穴位贴敷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贴敷疗法治疗颈肌筋膜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颈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单盲方法分为3组。穴位注射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贴敷治疗,针灸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针刺结合贴敷治疗,基础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贴敷治疗。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P0.05),而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疼痛评分与针灸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组下降明显。针灸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贴敷疗法可改善颈肌筋膜炎短期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穴位贴敷与保留灌肠配合毫米波照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36例)和灌肠组(36例),分别采用芎柏前列散贴敷指定穴位(次髎、中极、关元、会阴、长强)和用如意金黄散保留灌肠加毫米波照射前列腺区域,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 NI H-CPSI)评分和疗效.结果:穴位贴敷组36例,脱落5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30/31);灌肠组36例,脱落7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7%(24/29),穴位贴敷组疗效更佳(P<0.05).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穴位贴敷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芎柏前列散穴位贴敷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优于保留灌肠配合毫米波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及中药穴位贴敷合谷、三阴交穴对缩短产程及缓解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妇随机分为4组,穴位按压加贴敷组、穴位按压组、穴位贴敷组均于宫口扩张1~2cm时进行治疗,贴敷中药选用自制的怀牛膝、法半夏配伍的药饼,用医用胶布固定,3组作用部位均选取双侧合谷、三阴交,对照组不予穴位按压及穴位贴敷。观察自然分娩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及宫缩痛情况。结果:4组第1、2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第1产程时间穴位按压加贴敷组、穴位按压组明显短于穴位贴敷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产程时间以穴位按压组产程最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产程时间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宫缩痛评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贴敷组与穴位按压组均可缩短第1、2产程,并能缓解宫缩痛,但穴位按压加贴敷可以减少按压时间,减轻临床工作量,对提高分娩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敏 《中国针灸》1998,18(7):389-390
应用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CPHD) 30例 ,同时设药物治疗对照组 2 9例进行对照观察。经 3~ 6个疗程治疗并随访观察 1年 ,临床治愈 3例 ,占 1 0 .0 % ;显效 1 1例 ,占 36 .7% ;有效 1 3例 ,占 43.3% ;无效 3例 ,占 1 0 .0 % ;总有效率 90 .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临床结果表明 ,艾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CPHD提高了本病治疗的优良率 ,并使呼吸系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敷贴与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敷贴乳房阿是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提高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癥口服液配合微波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以寻求保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肝郁痰凝型或冲任失调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8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消癥口服液配合乳腺微波照射,对照组为乳癖消合穴位敷贴治疗,共3个疗程。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肿块缩小、乳房溢液方面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消癥口服液配合微波具有软坚散结、缓消症块的作用,不良反应小,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勇生 《中医杂志》2006,47(10):761-762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P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三苯氧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丸合乳癖消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60例,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月,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患者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BI-RADS分级III级转I级、III级转II级、II级转I级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6例;对照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5例;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乳腺贴"贴敷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消癖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乳腺增生病59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2例,予自拟疏肝消癖汤配合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269例,单用三苯氧胺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82.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肝消癖汤合并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许建成 《河南中医》2011,31(1):39-41
目的:观察疏郁散结汤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2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疏郁散结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症状评分及电化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99例,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痊愈45例,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及LH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改善及对血清有关激素的影响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疏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其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莹 《中国针灸》2005,25(9):619-621
目的:观察针刺对乳腺增生病影像、血流动力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针刺和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增生腺体声像图、血流动力学、乳房红外线扫描及乳腺钼钯X线征象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蜂针加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针刺组、蜂针加针刺组三组,每组40例。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蜂针组愈显率为62.5%,蜂针加针刺组为90.0%,针刺组为65.0%,统计结果提示蜂针组与针刺组疗效相近,蜂针加针刺组疗效优于蜂针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蜂针加针刺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