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卵巢穴治疗卵子滞留症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针刺卵巢穴治疗卵子滞留症 38例 ,临床治愈率达 94 7% ,中药对照组为 46 6 % ,表明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 (P <0 0 1 )。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11):1522-15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和外用药物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无效率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法对运动型网球肘有较好疗效,其效果优于临床普遍用的外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刺,红外线,TDP治疗软组织损伤385例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贵珍 《中国针灸》1999,19(9):525-526
采用针刺、红外线、TDP对 3 85例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 ,结果表明 :①综合组(针刺加TDP和针刺加红外线 )疗效最好 ,疗程最短 ,针刺组疗效较好P <0 0 1 ;②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优于慢性 ,P <0 0 1。针刺配合红外线或TDP治愈率均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丹宇  陶冶 《中国针灸》1998,18(1):17-18
对 1 1 3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针刺镇痛、WHO药物三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显效 :药物组 (2 0 .5 9% )与针刺组 (4 8.6 5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总有效率 :药物组 (5 0 .0 0 % )与针刺组 (72 .9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针药组 (95 .2 4%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针刺镇痛优于药物止痛 ,针刺和药物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药合用治疗扁平疣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文杰  徐春朝 《陕西中医》2006,27(3):293-294
贾文杰徐春朝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475003)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类中药配伍并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消疣汤(板蓝根、苦参、紫草、蜂房等)配合针刺(疣体阿是穴)治疗本病30例;对照组30例用西药病毒唑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治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疣汤有清热解毒,祛湿凉血的功效,配合针刺,内外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 5 5例 ,药物组 4 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 ,药物组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太极通天液和西比灵。结果 :针刺组治愈率为 5 2 7% ,总有效率为 96 3% ;药物组治愈率为2 8 6 % ,总有效率为 73 8%。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何新芳  胥海斌 《中国针灸》2006,26(8):569-570
目的:观察阳陵泉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华  李永峰  董联合  李银太 《陕西中医》2002,23(12):1116-1117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患者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 ,平补平泻手法。结合按揉、滚牵、过屈或过伸膝髋关节等推拿手法 ,治疗骶髂关节错缝 1 2 0例。结果 :治愈率为 84.1 7% ,较单纯针刺为高 (P<0 .0 0 5)。提示推拿手法是纠正该错缝的主要手段 ,而针刺对促进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骨盆带固定和背腰肌煅炼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自春 《山西中医》2005,21(3):36-3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组40例与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10次为1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85%(χ2=8.544,P<0.05)。结论:针刺配合拔罐疗法治疗胃下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启琴 《中国针灸》1998,18(4):223-224
胃下垂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作者自1974年应用长针治疗胃下垂共1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0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8例为门诊与住院病人。男38例,女7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6.6岁,以30~50岁为多。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1.2 诊断标准(1)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纳差,饭后腹胀,下坠感,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乏力消瘦等。(2)根据X线钡透或摄片将胃下垂分为~度,见表1。表1 胃下垂X线分度标准临床分度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cm)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cm)度度度<1.51.6~4.5>4.66~7.57.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30例为治疗组,口服迪皿(左旋西替利嗪)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复发,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谢立娅 《陕西中医》2003,24(2):161-162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牵引按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针刺风池、颈夹脊 3~ 7为主穴。针刺后牵引 2 0 min,重量 5 kg~ 1 0 kg,以耐受为宜。牵引后按摩 ,施一指弹推拔、滚、拿、拔伸、点穴等手法做颈背部按摩。结果 :治疗 46例 ,总有效率为95 .7%。提示 :本方法有通经活络 ,舒筋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针灸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红 《陕西中医》2004,25(11):1029-1029
目的 :观察针灸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 :针灸取穴攒竹、阳白、下关、地仓等 ,先针刺 ,后艾灸 ,之后嘱患者自我按摩面颊 ;结果 :观察 40例患者 ,治愈率 90 % ,总有效率 1 0 0 % ,;提示 :针灸诸穴配合按摩 ,可温通经络 ,行气活血 ,促进患病面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将8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取"安眠2"穴、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对照组取常规用穴.治疗7次为1个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1.1%,对照组治愈率34.1%,(P<0.01).观察组第一疗程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刺"安眠2"穴、百会穴、神门穴、肝俞穴治疗失眠症比取常规用穴更好.  相似文献   

15.
隔姜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小香 《新中医》2004,36(8):52-53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隔姜灸组40例,采用隔姜灸治 疗;针刺组38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隔姜灸组治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7.5%;针刺组分别为44.7%、73.7%。2组 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振香 《中国针灸》2006,26(7):475-476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9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药物组2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激光组190例,采用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总结疗效。结果:针刺激光组总有效率93.7%,治愈率64.7%,6个月复发率6.7%;药物组总有效率62.0%,治愈率32.0%,6个月复发率3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激光照射是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针结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保强  曹双凤 《陕西中医》2010,31(3):346-346
目的:观察体针结合灸法治疗原法性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应用针刺(取穴:曲骨、地机、三阴交),艾条灸(关元、次髎);对照组只用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2.5%,对照组治愈率为42.5%;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有益气温阳、理气活血、镇痛调经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大陵、"失眠"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廷樾 《中国针灸》2005,25(5):331-332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91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常规针刺组(43例).观察组取大陵、"失眠"穴;常规针刺组取常规穴位.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1.25%,常规组治愈率34.8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1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大陵、"失眠"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玲  高秀领 《陕西中医》2004,25(6):549-55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 1 2 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静点方法。针刺取穴 :风池、太阳、阿是穴等 ;药物静点 :川信 1 0 0 ml。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提示 :本法有活血通络 ,祛风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