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79名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作为对照组,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名健康人群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与ALT比值.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与ALT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慢性肝炎患者AST与ALT比值为1-2,肝硬化患者AST与ALT比值能够达到2.0.结论:通过观察AST与ALT比值变化,可以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便于临床医师诊疗,也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且选择健康体检人员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计算AST和ALT的比值。结果在计算AST和ALT比值中,研究组中的AST和ALT数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AST和ALT比值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炎患者进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对诊断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疾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本院住院 40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用BECKMAN 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清晨空腹静脉血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 χ2 检验或t检验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入院前TBA水平是标准值的 (17.6± 10 .5 )倍 ,与TB、DB、ALT及AST相应值比较 ,有显著差别(P <0 .0 5 ) ;住院后TB达高峰时 ,ALT、AST、TBA的倍数值有所下降 ,TB、DB有所升高 ;出院时 ,TBA倍数值为 5 .3± 4.2 ,与其它几个指标相应值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出院时TBA复常较晚 ,用其评价肝细胞损伤恢复比TB、DB、ALT和AS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解伟伟  张运斌 《右江医学》2002,30(5):420-421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血清抗白蛋白抗体 (AA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10 0例及肝炎组 187例的血清AAA ,并研究其结果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白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81.8% (15 3/ 1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且AAA阳性率与转氨酶 (AST、ALT)的升高程度呈相关倾向 (r=0 .784 3)。结论 :检测血清抗白蛋白抗体对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61例肝穿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对比分析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4期以上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高于S0~S3期的患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AST/ALT比值≥1时,诊断早期肝硬化(S4期以上)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80.8%。结论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覃江  周庆南  梁荣新 《微创医学》2004,23(3):289-29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52例病人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22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30例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结果大三阳组ALT为(345.72±268.40)u/L,AST为(435.63±339.61)u/L;小三阳组ALT为(155.63±118.53)u/L、AST为(161.27±121.50)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大三阳病人的肝功损害比小三阳的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7.
血清GLD和(ALT+AST)/GLD比值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朱志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42-3844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GLD)和(ALT+AST)/GLD比值在肝细胞损伤疾病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3例健康者和16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7组,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GLD活性和(ALT+AST)/GLD比值。结果: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GLD活性均高于健康者,其中在急性缺血性肝炎和急性中毒性肝坏死时GLD升高幅度最大,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阳性率均可达100%。急性病毒性肝炎的(ALT+AST)/GLD比值为68.3,较其他各疾病组显著升高,而急性缺血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坏死和原发性肝癌患者(ALT+AST)/GLD比值分别为4.5、4.2和5.5,不增高。结论:检测GLD活性和(ALT+AST)/GLD比值对各种肝病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评价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甘利欣组 ( 5 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 ,观察其降低ALT、T Bil和疗效 ,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甘利欣组降ALT2周为 ( 70 4± 6 2 7)u/L ,4周为 ( 76 6± 6 4 1 )u/L ;降T Bil 2周为 ( 6 3± 84)mmol/L ,4周为 ( 84± 1 0 6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降ALT分别为 ( 34 9± 42 4)u/L和 ( 4 2 9± 495 )u/L ,降T Bil分别为 ( 2 5± 77)mmol/L和 ( 32± 72 )mmol/L ,t检验 ,P <0 0 5。甘利欣组治疗总有效率 92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 5 % ,u检验 ,P <0 0 5。结论 :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 ,能改善症状 ,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 ,是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夏嘉陵  朱渝  蒋虹  万朝敏 《四川医学》2006,27(11):1198-1199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寻找更经济合理,便于临床实施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3年中治疗的儿童病毒性肝炎病例87例,按住院天数分为两组:实验组(住院天数≥14d)和对照组(住院天数<14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占57.5%;发热、腹痛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恢复率和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恢复率和下降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急性肝炎时ALT是肝功能较敏感的指标,经14d以上治疗的患儿恢复较好;AST则是较稳定的指标,其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金宇  胡宏章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44-1146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总胆红素(TBi)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对1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B型超声显像仪检查其胆囊壁厚度,依据胆囊壁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同时检测其肝功能指标TBi及ALT。结果:胆囊壁增厚组TBi水平(126.40±99.67μ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52.5±60.19μmol/L),两组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6.415,P<0.001)。而两组患者的ALT水平正常组为246.72±298.15u/L,增厚组为505.25±814.25u/L,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733,P=0.464)。胆囊壁增厚组患者TBi异常率(100%)高于ALT异常率(82.1%),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胆囊壁厚度对判断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183例病毒性肝炎AST、ALT两项指标,为肝细胞损伤最重要的指标。设肝炎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健康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有升高倾向,慢性肝炎时比值可升高到1.0以上,肝硬化时可达2.0。临床上测定AST、ALT并计算其比值,对诊断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很大帮助,同时动态观察对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大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测水平数据差异相近,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谷草转氨酶(AST)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88.89%与对照组66.67%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项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的15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查2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胆碱酯酶(ChE)水平.分析6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的36例急性肝炎患者中AST、ALT以及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LB、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3例慢性肝炎患者中,ALB、PA及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重型肝炎者及41例肝硬化患者中,AST、ALT以及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LB、PA及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B、PA、ALT、GGT、AST以及ChE联合检测可明确诊断各类肝病,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二陈汤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3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陈汤,疗程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ɑ-谷氨酰转氨酶(GGT),血脂中的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以及CT肝脾密度比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ALT、AST、GGT、CHOL、TG、CT肝脾比值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GGT下降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CHOL、TG、CT肝脾密度比值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9%,而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加味二陈汤联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具有较好的保肝护肝、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了1 3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 50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敏感性高于AST、γ-GT、ALT.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较理想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清酶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常见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性肝炎(acute icterohepatitis,AI H)、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hronic persisitent hepatitis,CPH)、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CC)及胆道疾病(dis-ease of biliary tract,BTD)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血清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健康者及140例肝胆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活力。结果:各型肝病组TB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肝病组(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0.01),与血清ALT和AST几乎平行升高;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TBA显著高于ALT和AST,但与ALT和AST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时ALT和AST升高而TBA反而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TBA测定对于急性肝炎患者具有高度灵敏性,对ALT和AST正常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但单独应用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局限性,与ALT、AST、GGT及CHE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名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两联保肝药,治疗组用四联保肝药,同时两组胆红素增高者加用思美泰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AST、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情况。结果 AST极度升高最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药物性肝炎,第三为急性低血压。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短期大量联合保肝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熊 《吉林医学》2011,32(23):4840-484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37例)的血清TBA,AST和ALT的活性。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AST和ALT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109.8±80.6)μmol/L,(215.5±106.9)U/L,(196.8±103.7)U/L。肝硬化代偿病期人血清TBA,AST和ALT分别为(37.6±23.9)μmol/L,(43.7±23.9)U/L,(50.9±26.6)U/L,正常对照组TBA,AST和ALT分别为(11.9±7.3)μmol/L,(19.3±10.9)U/L,(23.3±11.6)U/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TBA,AST和ALT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肝硬化代偿期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TBA灵敏性高于AST和ALT,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AST高于ALT,可能因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损伤重。  相似文献   

20.
时代音  董蕾  鲁晓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19-521,524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在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以乙酰半胱氨酸300mg/kg,进行干预,每日1次。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酒精模型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76.50±8.70U/L,188.10±24.2U/L和20.60±3.60nmol/m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OD值为196.12±24.03U/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脂滴浸润和炎症改变。而乙酰半胱氨酸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49.40±9.61U/L,150.60±26.90U/L和8.90±1.41nmol/m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SOD值为279.9±7.9U/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乙酰半胱氨酸组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脂滴浸润。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