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喉连续切片技术重点观察100例声门上癌向前上发展的病理特点:声门上癌向前上发展平均为75%,其中会厌室带癌向前上发展的频度最高,为90%,会厌癌为81.8%,室带癌为33.3%,构会壁癌和构区癌未见向前上发展,声门上癌向前上发展以累及会厌前间隙为主,共6O例,其中累及会厌舌面为42例次,累及会厌谷为17例次,累及舌根为12例次,累及甲状软骨前上部为7例次。通过研究明确了声门上癌向前上发展的规律,加深了对声门上癌的认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报告1960—1965年治疗较小声门上癌(T_1,T_2)72例的经验总结。发生部位(表1) 舌骨下会厌为最常发病部位(56例),有时侵及1侧或两侧喉室带。14例发于喉上部,特别是杓会厌皱襞及三皱襞的连接处。仅2例系从喉室越出。发生率(表2) T_1及T_2癌占所有声门上癌的37%,T_1占10%,T_2占27%。舌骨下会厌及喉室带T_1及T_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点,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声门上型喉癌和颈廓清标本经火棉胶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颈淋巴结转移55例,转移率55%;②颈淋巴结转移分四类:临床病理转移29例,病理转移26例,临床转移5例,无转移40例;③转移淋巴结分四期:癌早期、癌长期、癌满期、破膜期;④转移淋巴结分三型:单发型、多发型和融合型;⑤声门上型喉癌不同发病率部位癌转移率为:杓会皱襞85.7%,杓区66.6%,会厌室带56.8%,会厌46.4%,室带45.4%;⑥声门上型喉癌扩展到喉外者转移率为80%~84%。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转移淋巴结中融合型居多,破膜率高。分析肿瘤发病部位可帮助预测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急性声门上喉炎是菌血症的局部表现,虽很少见,但有致命危险。感染大多局限在会厌,但杓状软骨、室带、杓会厌皱襞也常被累及。本文报告4例,均在严密观察下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和抗生素(氯霉素、  相似文献   

5.
对声门上癌中常见的会厌室带癌50例采用火棉胶包埋,整喉连续切片的方法就声带运动障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50例中有33例(66.0%)发生声带运动障碍,其原因是癌组织直接或间接对声带、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声门旁间隙其下部分(喉室外下角水平以下)以及喉室,受癌组织的侵犯是声门上癌发生声带运动障碍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为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有运动障碍的声带,特别是已固定的声带应以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6.
王铁  于靖寰 《耳鼻咽喉》1994,1(2):103-105
对声门上癌中常见的会厌室带癌50例采用火棉胶包埋,整喉连续切片的方法就声带运动障碍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50例中有33例(66.0%)发生声带运动障碍,其原因是癌组织直接或间接对声带、杓状软骨及环杓关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声门旁间隙其下部分(喉室外下角水平以下)以及喉室,受癌组织的侵犯是声门上癌发生声带运动障碍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为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有运动障碍的声带,特别是已固定的声带应以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声门癌的会厌喉成形(Kambic-Sedlacek-Tuckermethod,K-S-T)术的远期根治性及功能性效果,总结100例会厌喉成形术的十年改良经验。改良要点为:①会厌瓣侧缘与环状软骨杓区缝合,形成代杓状软骨,以缩小过大的声门。②另侧会厌上缘和杓会厌襞与声室带断缘缝合,而不与甲状软骨断缘缝合,这样,两侧会厌的游离缘和杓会厌襞尽可能下移达声门水平,以形成代声带。③纵行切开会厌舌面软骨,但保留会厌喉面粘骨膜完整,以形成一锐角的代前连合。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79.5%及66.7%。认为会厌瓣是理想的喉成形材料。比较新旧两种术式的效果,显示新术式效果比原K-S-T手术好,保存了喉的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性会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会厌炎,或称声门上炎(supraglotti-tis),是声门上结构,包括会厌、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室带以致悬雍垂的急性细菌感染。1985年7月~12月,作者在多伦多儿童医院经治20例急性会厌炎病例,其中4例(20%)症状不典型,2例初诊为格鲁布,1例初诊为咽炎,另1例以脑膜炎入院,气管插管时偶然发现会厌充血肿胀,遂将会厌炎列为补充诊断。作者指出,典型的急性会厌炎就诊病史短,通常  相似文献   

9.
声门癌术后会厌喉成形术改良的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客观评价声门癌的会厌喉成形(K-S-T)术的远期根治性及功能性效果,总结100例会厌喉成形术的十年改良经验。改良要点为:①会厌瓣侧缘与环状软骨杓区缝合,形成代杓状软骨,以缩小过大的声门。②另侧会厌上缘和杓会厌襞与声室带断缘缝合,而不与甲状软骨断缘缝合,这样,两侧会厌的游离缘和杓会厌襞尽可能下移达声门水平,以形成代声带。③纵行切开会厌舌面软骨,但保留会厌喉面粘骨膜完整,以形成一锐角的代前连合。3、  相似文献   

10.
作者最初描述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是指会厌、假声带、杓会厌襞整块切除,包括会厌前间隙、舌骨及其上的带状肌、舌骨连同病变一并切除,保留外侧甲状软骨膜。这样大块切除癌瘤,术后疤痕粘连,将引起某些功能障碍、误吸和瘘管的发生。根据作者和Kirchner的经验,声门上癌很少累及舌骨和舌骨诸肌,因此作者在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时用舌骨肌瓣重建术,目的在于:(1)加强咽部切口的闭合,降低术后瘘管的发生率。(2)改善术后的吞咽功能。病例选择:除癌肿通过会厌前间隙累及其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梨状窝癌局部扩展的规律 ,为梨状窝癌的手术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石蜡包埋大体标本连续切片的方法 ,对 2 6例梨状窝癌全喉及次全喉切除的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 位于梨状窝外侧壁的肿瘤 ( 4例 )主要向外侧咽侧壁扩展 ,位于梨状窝内侧壁的肿瘤 ( 5例 )容易向喉腔及对侧梨状窝扩展。累及整个梨状窝 17例。声门旁间隙及甲状软骨是最易受侵犯的喉结构 ,环状软骨受侵较少 ;会厌及会厌前间隙的侵犯未见超过中线 ,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的侵犯途径有2个 ,肿瘤沿杓会厌襞向前及在甲状软骨板内侧直接向前侵犯声门旁间隙 ;肿瘤沿杓会厌襞向内上方及在甲状软骨板内侧上部侵入会厌前间隙。结论 会厌前间隙的受侵并不是喉部分切除的禁忌证 ,大部分位于梨状窝外侧壁的肿瘤及部分梨状窝内侧壁的肿瘤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位于梨状窝内侧壁及环后区的肿瘤易在环后区向对侧侵犯 ,对累及环后区的梨状窝癌 (Ⅰ ,Ⅲ型 ) ,应注意肿瘤在环后区粘膜下向对侧侵犯。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上肿瘤可分为喉上、喉内及喉咽各类如下: 喉上部: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及会厌尖部。喉内部:喉室带、喉室、会厌后面、声门处及声门下。喉咽部:咽会厌皱襞、梨状窝、环状软骨后及咽后壁。以上各类如合并出现,又可分为以下6组;(1)限于喉上部;(2)限于喉内部;(3)喉上及喉内部;(4)喉上及喉咽部;(5)喉内及喉咽部;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们自1951年以来共施行467例声门上喉切除术,男性430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Ⅱ期病例占全部患者的60%;所以无T_3病例,乃因按照UICC 1969和1974年所公布的定义,由于声门上T_3肿瘤最不常见,且在所定的分类中,凡杓状软骨和/或杓会厌、咽会厌皱襞和/或会厌溪及舌根,和/或会厌前间隙受侵全是T_4的指征。N-(N_0,N_(1a),N_(2a))组比N+(N_(1b),N_(2b),N_3)组多,为323∶84。在全部N_0和N_(1a)病例中有13.16%组织学证实有癌转移,故在实践中应尽可能对所有声门上癌病例行双侧选择性或根治性颈清扫术。声门上喉切除可扩大切除包括一个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舌根及邻近的梨状窝内侧壁等组织,保存其声带突并在中线位将之缝合固定于环状软骨。这被称为扩大的声门上喉切除术。这种技术可使很多病例的预后得到改善,并能防止后遗发音及吞咽障碍。全部病例的五年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6岁,因吞咽痛20天入院,无声嘶、憋气.检查见左披裂前部菜花状肿物,直径约0.5cm,轻度糜烂,累及构会厌襞,披裂活动好,声带、室带、下咽、颈部均正常.CT示披裂肿物,未侵及杓状软骨,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I级,诊断:声门上癌(T_1N_0M_0),根据Eckel HE等认为激光手术对声门T_1、T_2期及个别声门上、下肿瘤治疗有良效(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2,101:113)并参照其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喉部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照研究3个儿童离体喉标本相应断面的声像图与组织大切片,确认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室带、声带、喉室、杓肌的超声表现;然后对33名正常儿童进行喉部超声检查,确认各结构声像图表现。结果正常儿童甲状软骨为盾形等回声结构;杓状软骨为低回声结构,横断面为镰刀形,纵切面为类三角形;横断面环状软骨为"n"形低回声结构,纵切面显示环状软骨板为类长方形等回声结构;会厌软骨为细带状等回声结构;会厌前间隙和声门旁间隙是高回声结构;声带为长三角形等回声结构;室带为高回声结构。杓肌表现为双侧杓状软骨后方的等回声。结论超声对儿童喉部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室带、声带和杓肌显示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廓清术在声门上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981~1993年治疗的582例声门上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及廓清侧转移淋巴结再发情况。结果T3、T4病例392例(67.4%),而T3N+、T4N+147例(37.5%)。T3、T4占全组N+的86.5%(147/170)。N0未行颈廓清术126例,术后发生同侧及双侧颈淋巴结转移33例,其90.9%在T3、T4组(30/33)。N0行选择性颈廓清术286例,术后发生对侧转移40例,其75%也在T3、T4组(30/40)。对二次住院治疗的163例进行了随访。二期选择性颈廓清组3、5年生存率为86.7%及77.8%,术后转移组及术后再发组分别为64.8%、32.5%及33.3%、30.8%。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声门上癌T3、T4的N0病例应行选择性颈廓清术。出现转移后再行颈廓清术者疗效明显下降。声门上癌部分T2N0病例(如杓会厌皱襞癌、杓区癌或杓区受累、肿瘤>2.0cm、溃疡型、周边呈浸润生长等)也不属早期病例,应行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7.
会厌癌是最常见声门上型喉癌之一,约占喉部恶性肿瘤的25%,近年来略有增长,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会厌癌可局限于会厌或侵及杓会厌襞者、咽会厌皱襞,向下可侵及室带等。大多采用开放的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或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等外科手术方法,需行气管切开。本文报道支撑喉镜下超声刀手术切除治疗会厌癌(Epiglottis carcinoma)1例,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但未行气切。总结超声刀的手术技巧及优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肿瘤学上将声门上分为喉上区及声门上区二部分。喉上区包括舌骨上会厌部、构会厌皱壁、构状软骨;声门上区包括舌骨下会厌部、假声带、喉室。对161名颈淋巴结阴性的声门上喉癌(声门上区癌101名,喉上区癌60名)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手术及两侧颈淋巴结探查术,对怀疑的淋巴结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在161名喉癌中,18%(29/161)存在隐蔽性淋巴结转移。其中喉上区癌20%(12/60),声门上区癌17%(17/101)发生了隐蔽性颈淋巴结转移。但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即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行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并行喉功能重建18例,其中声门型癌12例,声门上型癌6例。采用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式(CHEP)11例;气管.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式(TCHEP)1例;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式(CHP)6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拔管,拔管率100%。CHEP术式,拔管时间为14~18d,平均15d;TCHEP术式,拔管时间20d;CHP术式拔管时间18—25d,平均21d。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呼吸及发音功能,保留会厌(CHEP,TCHEP)术式,短期误咽发生率为41.6%;切除会厌的CHP术式误咽发生率为100%。按术后8周评价,保留会厌者均无误咽,而切除会厌者误咽发生率占33.3%。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88.8%,5年生存率75%。结论根据喉癌发生的部位和累及的范围选择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采用不同术式和重建方法,既能良好地保留喉功能,又能完整地切除喉肿瘤,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20.
诊治喉腔神经鞘瘤3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这提高临床对喉腔神经鞘瘤的认识,报告收治的3例喉腔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该肿瘤主要发生于杓会厌襞,累及室带或突入梨状窝,声门下区少见。其起源于喉上神经的可能性最大。3例中,2例经喉裂开、1例经咽侧切开予以切除、均治愈,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