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存中医典籍里,是<难经>首先较系统地记载了命门学说.而<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中最早而详细地论述"命门"的著作.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包括"内景经"和"外景经"两部分,其中直接提到"命门"者有7处,如果加上类似的说法如"生门"、"阳(明)门"等(按唐代两位著名的<黄庭经>注家务成子和梁丘子的解释,这两者都与"命门"同义),则涉及"命门"的论述达11处.明代三位阐发命门学说的著名医家孙一奎、张介宾和赵献可,不约而同地说,他们对命门的阐释均受到<黄庭经>的影响[1~3].<黄庭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魏晋(220~334年)之间,与<难经>的成书年代(东汉即25~220年以前)非常靠近.因此,比较上述医道两家经典对命门论述的异同,对理解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其对中医学术的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明代医家肖京阐发命门与元气学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发源于命门,与命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元气虚损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治病求本,固护元气,治疗重在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3.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伤寒六经气化学说是由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发病及六经传变机理时逐渐兴起的一种学说,该学说经民国医家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著作方面,涌现出二十多部伤寒气化学著作。理论方面,提出新的六经六气分配规律及手足经异化理论,同时扩大开阖枢理论应用范围,并以地域差异归纳气化用药规律等,此外,引入阴阳理论、命门学说、六经疆界、西医理论等概念改良标本中气从化规律。这些成果极大的推动了民国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发展,同时丰富了伤寒气化学说理论体系,为临床应用张仲景《伤寒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治疗耐药伤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治疗耐药伤寒观察南京市传染病医院詹镕娥,钟备,俞海英关键词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伤寒中图法分类R516.31991年7月~1993年10月,我院分别用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治疗耐药伤寒4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凡入院时病程超过2...  相似文献   

6.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7.
命门与命门学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往有关命门与命门学说的研究文献作了系统整理和评议,认为命门名义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今之命门学说肇始于《难经》,经医、道、儒家的发展,至明代趋于成型。同时提出,探讨个门实质应充分注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赤水玄珠·伤寒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景学说。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扩充治法,重三焦命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突破成规,创男子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9.
张景岳配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介宾,号景岳,字会卿,别号通一子,遥承易水学派,是以脏腑证候的病机及治疗作为研究课题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位医家。其著作有《类经》、《景岳全书》等;并从《内经》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得到启发,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的理论。生理上重视阳气,治疗上强调温补,善用熟地,强调甘温固本,为温补派的主要人物,人们亦称他为张熟地;命门为脏腑之本,元气之根,治法上强调补益命门和元阳元阴;阴阳精气互根互济,治宜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其学术思想既出入李果、薛己之间,又对王冰水火有元之说最有研究。以脾、胃、肾共论元气,不仅对李杲的“脾胃论”有所补充,即于丹溪“阴常不足”的理论,亦大有发展。勿容质疑,张介宾的配方特点是由于其学术思想和特色决定的。本文就《景岳全书》方剂中的药物配方特点的论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武汉430030石淑仙,李英姿关键词伤寒;抗生素类中图法分类号R516.3,R978.1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我科收治伤寒病人28例,应用环丙沙星(三峡制药厂生产的盐酸...  相似文献   

11.
《类经》注文不仅阐释了《内经》的旨意 ,也体现了张介宾的学术特色。其学术特色主要有 :从属虚属实或有邪无邪阐释病机十九条 ;从精气互生观点阐释天癸的含义及虚证的病机和治法 ;认为君火相火皆为人之阳气 ,阳在上则为君火 ,阳在下则为相火 ;论治疾病强调补虚和温补阳气 ;发挥命门学说和医《易》同源思想等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学术研究与未来发展探讨王兴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关键词:伤寒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仲景学说汉代名医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不仅使外感病的辨治有规律可循,而且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受到历代医...  相似文献   

13.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理学的太极元气学说探讨了孙一奎的命门学说,并从孙氏的证治用药来验证太极命门说的临尿意义。认为孙氏以肾间动气为命门,着眼于精气神的互生互化以处方用药,注重纳气、益精、养神,与单纯温补肾命者大异。所以,将孙一奎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考察命门学说的历史,分析命门学说理论结构,探讨命门学说兴衰原因,进一步探讨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命门学说兴于明代,衰于清代,在现代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其兴起源于对阐述生命原动力及动力机制的需求,并以宋明理学为核心基础构建;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命门学说自身的存在缺少实证基础。现代处于边缘位置,主要是有两个特点:第一,在介绍命门学说的章节中,缺少命门学说原本的理论框架;第二,出现了以命门学说理论框架部分结构构建的新概念,即以"动力—肝、心、脾、肺、肾"这一结构重新构建新的概念。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肝主疏泄的理论构建上,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主流思想的改变,使命门学说的核心结构与核心理论的结构存在差异,相互排斥,使得命门学说原本的问题被放大;第二,对生命动力及原动力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厘清这一点,对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引学说源流初探陈定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0135)关键词:中药药性;药引学说;考证中图法分类号:R285.1药引,是医家专为提高方剂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矫味矫臭等而设。一般成为药引者当符合以...  相似文献   

17.
喻昌作为伤寒学派中错简派之中坚,其学说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重订突出治法,释义不落俗套;虽嫌标新立异,却开创了《伤寒论》学术争鸣的先河,亦开启了后世医家们从多角度研究《伤寒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理学的太极元气学说探讨了孙-奎的命门学说,并从孙氏的证治用药来验证太极命门说的临床意义。认为孙氏以肾间动气为命门,着眼于精气神的互生互化以处方用药,注重纳气、益精、养神,与单纯温补肾命者大异。所以,将孙-奎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20.
王朴庄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石学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100094)关键词:王朴庄;学术思想;伤寒论;伤寒学派王朴庄,清代著名医家,以研究《伤寒论》而名噪一时。其生平事迹、著述及学术思想,在《清史稿》、《中国医学源流论》等著作中有所记载。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