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区域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日益增多,其对老年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病死率的影响有待总结. 目的 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区域阻滞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病死率的影响. 内容 讨论区域阻滞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以及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趋向 区域阻滞麻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全身麻醉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区域阻滞麻醉是否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病死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持续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尿道下裂手术多见于小儿,最小者仅为1岁,且手术难度大、要求高、时间长,故此类手术对麻醉的方法、实施和管理要求也很高,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1]。若选用全身麻醉,则具有药物用量大、副作用多、苏醒延长、管理困难等缺点,且不便行术后镇痛[2]。作者采用骶管阻滞复合浅全身  相似文献   

3.
张杰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47-147,14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高血压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拔管后以及术后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时、拔管后以及手术后30min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开腹手术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是高血压开腹手术最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病例单双号分为2组: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术前、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联合组臂丛阻滞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全麻组相比,联合组拔管时间更短[(7.5±4.1)min vs.(10.0±5.1)min,t=-2.085,P=0.042],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用量更少[(282.7±110.4)mgvs.(516.7±193.1)mg,t=-5.685,P=0.000)],而且联合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8.1±0.7)分vs.(6.8±0.6)分,t=7.447,P=0.000)]。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分别于全身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TAP阻滞(观察组)下进行剖腹探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中舒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6.
环泊酚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静脉麻醉药物, 是在丙泊酚的侧链上加入环丙基, 降低其亲脂性, 增强其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的亲和力[1]。临床Ⅱ期及Ⅲ期研究显示, 环泊酚用于短小全麻手术的效果并不劣于丙泊酚[2,3]。虽然环泊酚已被批准用于成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 但Ⅳ期临床数据有限, 尤其针对老年患者, 因老年患者血管顺应性减低, 且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保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安全极为重要。因此, 本研究拟采用序贯法测定环泊酚诱导老年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为全身麻醉诱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神经疾病之一[1]。脑深部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植入术是PD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其麻醉方式主要有局部麻醉、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2]。随着DBS植入术数量的增加、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影像学的发展,该手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麻醉科医师应当掌握DBS植入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手术的影响以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预后安全。本文对PD患者DBS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65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阻滞组(A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的MAP和HR;记录术后4、8、12、24h的VAS评分,追加镇痛药的例数;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于术后48 h行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 结果 A组术后4、8、12 h VAS评分[2(1~2)、2(1~2)、1(0~1)]均低于同时点B组[3(2~3)、3(2~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追加例数A组为0例,B组为2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满意度(93%)明显高于B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肛肠病手术治疗常用的麻醉方式有3种: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肛门皮肤表面的小手术、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和骶管阻滞,适应证广泛,用于3h以内的下腹部手术,所有肛肠病手术没有明显禁忌证者。椎管内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硬膜外阻滞还可用于术后镇痛。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的用量可控、可逆,适用于对生命器官功能有较大干扰的手术或有创性检查;手术创伤大、范围广、时间长或同时进行多部位手术者;不合作或难以合作者进行手术或有创检查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岁,男性,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及实验组(TAP组),每组40例。C组行常规全身麻醉,TAP组全麻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患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所有患者操作均由同一麻醉医师完成;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术后2、4、6、12、24、48 h疼痛程度,并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相关误入血管、腹腔、刺破脏器、穿刺部位感染、局麻药中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AP组患者术后2、4、6、12、24 h VAS评分均较C组下降(P0.05),术后48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为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n=2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对照组。TAP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实施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行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静脉自控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TAP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技术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中能使患者早期苏醒,减少术后疼痛,提早下床活动及减少住院时间等作用,有益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结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实施THA的480例患者,ASA Ⅰ~Ⅲ级,年龄45~75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8例在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下行THA (试验组),其余252例在单纯全身麻醉下行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谵妄情况及DRS评分、VAS评分和下肢肌力。[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R、MAP、SpO_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试验组在CAM-ICU标准评定的术后谵妄发生、镇痛泵按压次数、VA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相应时间点股四头肌和髂腰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减少THA后POD的发生率,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腹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腹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月,70例ASAⅡ~Ⅳ级,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52例(腔内修复组),开腹切除术18例(开腹切除组)。开腹切除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腔内修复组采用的麻醉方法包括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酔、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和监护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快速顺序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控制呼吸,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采用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经喉罩行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监护麻醉保留自主呼吸,适当镇静镇痛。结果开腹切除组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均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腔内修复组有57.7%(30/52)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4.6%(18/52)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和7.7%(4/52)的患者在监护麻醉下完成手术。与开腹切除组相比,腔内治疗组术中血压较平稳,麻醉时间[(90±27)min vs.(210±44)min,t=13.668,P=0.000]、手术时间[(45±22)min vs.(187±36)min,t=-19.811,P=0.000]、术中输注晶体液[(750±178)ml vs.(1896±367)ml,t=17.486,P=0.000]、胶体液[(349±147)ml vs.(1257±266)ml,t=18.034,P=0.000]、异体血[(50±34)ml vs.(898±154)ml,t=-37.615,P=0.000]、术后返ICU患者比例(15.4%vs.66.7%,χ2=17.231,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8.5±2.1)d vs.(15.2±4.3)d,t=8.700,P=0.000]均明显降低。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麻醉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水平远低于腹主动脉瘤开腹切除术,且监护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适用于该术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老年患者心、肺等脏器伴有不同程度功能衰减,开胸手术时易出现呼吸、循环方面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目的 就老年胸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老年胸科手术麻醉质量. 内容 麻醉前应评估心肺系统功能状况、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建议采用吸入全身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单肺通气时应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肺复张技术,根据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原则管理循环;术后给予充分镇痛. 趋向 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年农历同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又分别根据年龄将其分为≥65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组。对比两个时期总体及各年龄段手术麻醉方式的异同及完成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共完成创伤骨科手术285例,与2019同期(784例)相比下降63.7%;≥65岁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2020疫情期间占比29.5%(84/285),较2019年同期占比18.1%(142/784)明显增加。与2019年同期非气道管理麻醉的患者占比[38.3%(300/784)]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56.5%(161/285)]显著增高,其中≥65岁年龄组患者分别为41.6%(59/142)和71.4%(60/84),两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疫情期间椎管内麻醉[36.5%(104/285)]、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4.9%(14/285)]较2019年同期[25.5%(200/784)、0.3%(2/784)]均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7.7%(79/285)]较2019年同期[48.9%(383/78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中,2020年疫情期椎管内麻醉[48.8%(41/84)]、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7%(9/84)]较2019年同期[29.6%(42/142)、0]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1.4%(18/84)]较2019年同期的[47.9%(68/14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9年同期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6.2±0.4)min]及插管/+阻滞操作时间[(7.4±0.4)min]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12.6±0.4)min、(13.2±0.3)min]均有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方式以不影响呼吸道的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非气道管理为主,可能由于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与COVID-19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相混淆;且麻醉时间较2019年同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日益增多,然而老年人常并发多种疾病,给麻醉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下肢手术腰麻是重要的麻醉方法[1],左旋布比卡因理论上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同的作用而心脏神经毒性较小,我们将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是术后常伴随切口疼痛,少数病例由于术后急性疼痛未经制止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慢性痛。腹横筋膜(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一种区域麻醉技术,它可以通过局麻药阻滞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腹壁传入神经纤维,有效阻断腹壁前侧的痛觉传入[1~3]。自2001年Rafi博士将经TAP阻滞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大量文献证实TAP阻滞可为腹部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所需罗哌卡因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全身麻醉下行VATS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0.25%罗哌卡因PVB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0.33%罗哌卡因PVB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0.50%罗哌卡因PVB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单纯全身麻醉组(D组)。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后5 min(T1)、拔管后2 h(T2)、拔管后4 h(T3)、拔管后24 h(T4)静息及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术中舒芬太尼和间羟胺的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PACU补救镇痛的例数,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与A组和D组比较:B组与C组患者静息与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ACU补救镇痛的例数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例数减少(P<0.05);C组术中舒芬太尼和间羟胺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5)。与B组比较,C组术中舒芬太尼和间羟胺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5)。4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3%罗哌卡因与0.50%罗哌卡因行PVB均能减轻老年患者VATS术后疼痛。0.50%罗哌卡因更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及拔管,推荐其为老年患者VATS的最佳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研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合并肺部疾病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药物采用0.4%盐酸罗哌卡因,手术开始前常规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监测神经阻滞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20、30 min时SBP、DBP、HR、SPO2值。结果各时间点BP、HR、SPO2无显著变化,麻醉满意度100%,无一例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降低麻醉风险,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