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血肿87例,其中男6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44岁。有高血压病史49例,血管畸形2例,白血病1例,不明原因35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4h,最长25天。<72h为急性期,72h~14天为亚急性期,>14天为慢性期。治疗结果:生存66例,死亡21例(病死率24.14%)。急性期血肿抽吸术后病死率低于亚急性期,且生存质量明显高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GCS指数5分以下或并发脑疝及破入脑室和丘脑血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作者认为,基底节血肿患者应尽早争取在急性期手术;对血肿破入脑室者应同时行脑室引流术;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血肿,抽吸术后需行血管造影,行显做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脑室内铸型出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的疗效。方法:本组25例全脑室内铸型出血,急诊手术行双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血肿反复冲洗。结果:15例恢复良好,3例好转,4例死亡,3例病情无改善自动出院。结论:对于自发性全脑室出血,及时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对病情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2-2009年收治的36例颅内自发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和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以脑动静脉畸形多,占58.3% (21/36).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偏瘫.出血部位多在脑叶,占41.7%(15/36).颅高压症状明显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7例,脑室外引流术2例.21例脑动静脉畸形中,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同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愈3例,栓塞后再手术切除2例,显微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16例.1例右后交通动脉瘤经开颅手术夹闭.3例海绵状血管瘤患儿均经开颅清除血肿并显微切除病灶.2例烟雾病患儿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痊愈.36例治愈23例,轻残7例,中残4例,死亡2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CT、MRI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血肿清除加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至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为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其常见病因: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其中动脉瘤最多见。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残,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及时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单纯血肿穿刺引流、一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穿刺+侧脑室穿刺引流,辅以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56例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室出血。结果恢复良好13例(23.2%),中度残疾21例(37.5%),重度残疾14例(25.0%);植物生存2例(3.6%);死亡6例(10.7%)。结论微创钻(锥)颅血肿穿刺、脑室穿刺溶血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其中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5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内灌注尿激酶7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4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良好5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6例。结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及早诊断及时将血肿清除或行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并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多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伤后7 h以内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脑室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26例)行颅骨钻孔侧脑室内置管持续外引流3d,对照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治疗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室待续外引流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做好创腔引流及脑室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正确的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生活自理5例(其中重返工作岗位3例);部份生活自理6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8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所致颅内血肿术前误诊原因。方法:我科2007-03/2008-12行颅内血肿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中,术中探查证实为AVM的患者共11例,病理证实8例,分析术前误诊原因。结果:11例患者中8例在清除血肿同时行显微外科手术一期切除畸形团,重残1例,恢复良好7例,无一例死亡;未切除的3例中,死亡1例,重残2例。结论: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血肿,术前均应认真分析病因,对可能系AVM所致的颅内血肿,应早期行全脑DSA,争取一期手术切除畸形团。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脑血管,是由一支或几支动脉供血,不经毛细血管床,直接向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内有脑组织,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增长,其周围脑组织可因缺血而萎缩,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有陈旧性出血。AVM出血的诱因大多数可归纳为:(1)各种剧烈运动:(2)情绪激动;(3)排便用力;(4)剧烈咳嗽;(5)饮食及天气、血压、季节等变化;(6)妇女妊娠期,AVM出血危险性增大。因此做好AVM患者的病情观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AVM破裂出血的相关宣教知识和心理护理对预防AVM的破裂出血至关重要,现将预防AVM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克刚  刘翼  游潮  蔡博文  贺民 《华西医学》2006,21(2):239-240
目的总结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7例老年脑动静脉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患者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3.4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17例患者中11例出现脑出血而急诊入院,4例因突发癫痫急诊入院,仅2例因头痛平诊入院。入院后有10例病患通过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除1例放弃治疗,1例行介入栓塞 γ刀治疗外,其他病例于入院后1周内择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清除病灶及畸形血管团。术后死亡2例,1例因大面积脑梗塞而死亡,另1例因就诊时脑出血已继发脑疝,于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偏瘫1例。其他病患无严重神经功能废损而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老龄不一定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畸形,可以达到切除病灶,预防出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脑室引流术至今仍是治疗各类脑室出血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颅脑CT检查、颅内血肿锥孔引流术和尿激酶(UK)的普遍应用以及诸多学者的探讨,使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1脑室出血(IVH)的常见原因1.1原发性脑室出血(PIVP)常由脑室壁及脉络丛出血所致,多以脉络丛血管瘤、脑室内或周边血管畸形破裂最常见。CT表现为脑室外无高密度出血灶,仅见脑室内高密度影[1]。1.2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是指外伤、肿瘤、血管异常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导致的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其中以高血压性脑出…  相似文献   

13.
脑室内出血(Intravent ricular Hemorrhage,IVH)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急,症状、体征重。早期部分血肿可堵塞室间孔、导水管、四脑室出口而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而多数在发病后1周左右由于广泛蛛网膜下腔粘连及蛛网膜颗粒堵塞,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通性脑积水,甚至迁延成慢性脑积水。脑室引流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传统有效方法,如长时间引流,发生脑室感染几率将明显增加。但若早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又易发生分流管堵塞。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评价华杨,凌晨,段安安综述丁育基审校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脑血管先天性发育障碍,颅内某一区域形成异常血管团。该血管团主要病理表现是由一条或多条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形成直接短路,造成血...  相似文献   

15.
齐建发 《华西医学》2009,(10):2726-2727
目的:评价应用颅内血肿碎吸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脑室出血患者用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交替注入尿激酶进行液化血肿,交替引流脑脊液循环通畅后,在不同密闭的装置中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脑室积血3d内基本消失7例,5d内8例,7d内1例,死亡3例(16.3%)。存活患者无脑积水发生。结论:侧脑室穿刺并腰椎穿刺引流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循环正常化,减少了脑积水等并发症,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46例,采用针钻一体的穿刺针微创穿刺至脑内血肿,碎吸、液化、引流清除血肿,辅以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结果:近期复查CT血肿清除率在70% ̄100%;46例中成活4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3%;生存病例随诊2 ̄6个月,按照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4例,Ⅴ级1例,良好率80.4%。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学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手段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而逐步让位于定向穿刺、血肿抽取和脑室外引流。早期行脑室外引流对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受压、降低脑细胞死亡等而言至关重要。置管期的护理更是脑室外引流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自1992~1997年共收治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人17例,均行脑室外引流,除一人经脑室外引流后再次发生多处出血致死亡外,其余疗效均满意。现就脑室切航护理体别厂。区严密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绝对静卧,将头稍垫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严密观察并及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200例微创清除颅内血肿(脓肿、积液)外科治疗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特制穿刺针,对〉60ml的脑内血肿全部采用双针穿刺引流、对口引流,配合生物溶酶技术清除血肿,配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60ml死亡率为2.1%,〉60~80ml约8.2%,其余死亡率为0。结论 (1)特重型脑出血双靶点微创手术治疗,配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是提高颅内巨大血肿清除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方法;(2)自发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损伤小,疗效好,定位准确,恰当并及时应用血肿液化剂,防治再出血,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等是影响预后的关键;(3)微创更广泛的应用于外伤脑出血、脑脓肿、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出血等神经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 Speed^TM 4.X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颅内病变的45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扫描的原始图像导入Sun Workstation 4.0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5例中,正常的14例,动脉瘤14例,血管狭窄及Moyamoya病各1例,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1例,胶质细胞瘤4例。脑动脉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4级分支显示率为62.2%(28/45)。动脉瘤14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2例动静脉畸形.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8例脑膜瘤和1例听神经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高,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脑血管更精细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颅内病变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40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病因主要为:高血压(65%)、动静脉畸形(12.5%)、外伤及其他原因(7.5%)。保守治疗14例,全部治愈;单纯脑室引流22例,死亡19例;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脑室壁动静脉畸形(AVM)切除、脑室外引流4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