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强  刘翼  游潮   《四川医学》2019,40(2):206-20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慢性头痛1年加重1周”入我院。患者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大脑大静脉瘤畸形(VOGM,见图1A-B)。患者入我院时,查体神志浅昏迷,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 5mm,光反射迟钝,双侧肢体肌力查体不配合,肌张力不高,双下肢病理征可疑阳性。头部急诊CT扫描发现三脑室和松果体区巨大占位,密度稍高,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张伴脑室周围外渗明显(见图1C-D)。甘露醇脱水后患者意识障碍无明显缓解,在全麻下急诊行侧脑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脑出血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但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我国的脑出血相关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近年国际上一系列临床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对我国脑出血研究和规范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的脑出血临床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要想走向世界,必须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正在开展INTERACT3试验,以及准备开展STICHⅢ试验,希望能够推动中国脑出血研究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脑干损伤性昏迷,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使用脑电图作为其确立诊断和推测预后的客观依据者,尚乏报道。近半年来,我们收集11例脑干损伤性昏迷病人,并进行了8只不同平面脑干实验性损伤家犬的脑电图动态观察,经分析,初步获得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的特征性变化。因例数较少,故尚未归纳出较恒定的相关脑电波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c-fos、c-jun基因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30 min组、1 h组、2 h组、6 h组,每组6只大鼠.自制颅脑瞬间DAI模型致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损伤后c-fos、c-jun基因表达.结果 实验显示脑组织中c-fos、c-jun基因30 min即有表达,1 h有所增强,2 h达到高峰,6 h逐渐下降,且皮层、白质、脑干、丘脑、小脑均呈弥漫性表达.结论 c-fos、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与颅脑损伤机制、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67例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敏  郭付有  游潮 《华西医学》2003,18(2):212-212
颅内动脉瘤是SAH的首要原因之一,随着神经影像学进一步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仍无统一意见。近年来我院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印讥基因在神经管缺损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中密度芯片基因比较正常小鼠与神经管缺损小鼠胚胎9.5、10.5d时神经管组织中Spin基因的表达差异,并经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印讯基因在正常神经管组织表达上调趋势(Cy5/Cy3〉2.0),而在维甲酸诱导的神经管缺损组织中呈现下调趋势(Cy5/Cy3〈0.5)。结论Spin基因参与神经管缺损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在神经管异常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基因的研究有助于阐释神经管缺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mRNA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1例神经胶质瘤组织和22例正常脑组织中IL-1α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IL-1α mRNA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10,在正常组脑组织中为0.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07.0,P=0.016)。IL-1α mRNA在WHO Ⅲ-Ⅳ级神经胶质瘤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72,在Ⅰ-Ⅱ级中为0.0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6.0,P=0.001);而IL-1α RNA相对表达量在性别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 mRNA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其可能在神经胶质瘤的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二十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不降,治疗方法无明显突破[1].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表明,快速地诊断脑出血有望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而探索病因和部位的关系,有助于根据出血部位快速作出病因诊断,尽快分流管理脑出血患者,选择适当地治疗措施,从而提高预后及预防脑出血的再发.故本文就脑出血病因与部位的关系简要综述如下. 一、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其常损害小的穿支动脉或皮层下小动脉,多为基底动脉(或大脑前、中和后动脉的分叉处或其附近)起源的小穿支动脉.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 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 结果 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 结论 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