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分流管脑室端梗阻6例,腹腔端梗阻4例,分流不足5例,分流过度3例,分流管皮下段外露并局部皮肤感染3例,颅内感染3例(外院1例),分流管脱入腹腔1例。结论分流管梗阻是V—P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颅内感染及分流过度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分流不足是最易忽视的并发症,应针对不同原因及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位置的变化,探讨V-P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式与分流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V-P分流术治疗的33例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穿刺额角脑室置入分流管脑室端,取剑突下正中切口长约4cm,依次切口各层,打开腹膜后置入腹腔端分流管,术中未固定和特殊处理腹腔端分流管。术后定期复查头颅CT,同时行腹部平片观察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变化。结果术后观察33例患者分流管均通畅,效果良好。随访1个月~1a,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7~9个月发生腹腔感染,经控制感染后行脑室-心房(V-A)分流术后痊愈,余患者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分流管腹腔端无特殊固定及处理,术后1d大多数分流管腹腔端降入盆腔,术后随访分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讨论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1994年3月~1999年3月共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4例,术后井发症予以对症治疗。结果 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分流管梗阻者5例,感染者3例。5例分流管梗阻者,经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例)或分流泵穿刺冲洗(1例)等处理治愈。3例术后发生感染者经抗感染药物治疗,1例治愈;2例无效而拔管,在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治愈。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和分流管位置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原则,分流管梗阻者可经调整分流管位置使之通畅;颅内或腹腔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或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皮下积血或积液应以静脉留置针管进行引流。  相似文献   

5.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结合献讨论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1994年3月-1999年3月共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4例,术后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分流管梗阻5例,感染3例。5例分流管梗阻,经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4例)或分流泵穿刺冲洗(1例)等处理治愈。3例术后发生感染经抗感染药物治疗,1例治愈;2例无效而拔管,在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和分流管位置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原则,分流管梗阻可经调整分流管位置使之通畅;颅内或腹腔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或感受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皮下积血或积液应以静脉留置针管进行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7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法,腹部采用剑突下正中切口(长4~5cm),腹膜切开3~5mm,确认分流管通畅后将腹腔端置入腹腔内。结果 79例分流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头CT见脑室较前缩小57例(72%),无明显变化20例(25%),颅内出血2例(3%)。出院1个月后骨窗压力下降15例(共23例颅骨缺损),意识障碍程度好转10例,术前头痛者均有减轻,颅内感染再次手术拔除分流管2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24个月,其中死亡5例(与分流手术无关),仍昏迷19例(术前昏迷26例),确认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再次入院手术。其余患者调压稳定后均病情平稳。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腹部采用剑突下小直切口,腹膜小切口,将分流管置入腹腔内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不用腹腔镜的情况下,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等。本组采用人工气腹,腹部行5mm小切口,在不使用腹腔镜的情况下置入分流管腹腔端。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室端梗阻2例,脑室端异位’1例和腹腔端包裹性积液1例,无腹腔端异位或腹腔脏器损伤发生。结论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轻微、节省医用资源、减少费用、并发症少等特点,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改进陈建平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是腹腔管端阻塞。近4年来,我们将腹腔分流管端作一些改进,效果尚佳,现报告如下。作者单位:063500河北滦南县医院外二科材料和方法1.材料:24号乳胶蕈状导尿管、有分流阀的分流管或单根分流管、铜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01~2010-01期间采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方法治疗的5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脑积水手术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7例,好转12例,无改善2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颅内感染1例,分流管脑室端脱出致分流不畅1例,头部皮下积液1例,分流不足1例,分流管排异1例。未发现分流管腹腔端阻塞。排异1例取出分流管,到上级医院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其余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分流管腹腔端阻塞少,创伤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把握手术指征,适时分流,并严格无菌操作及动作轻柔,减少术中副损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78例,为预防分流管脑室端阻塞予以额角穿刺或立体定向下枕角穿刺;为预防分流管腹腔端阻塞,直视下或腹腔镜下将分流管腹腔端放置于肝脏膈面并固定;为减少经皮肤感染机会,皮下隧道采取颈后-背部-肋缘下路径;双侧室间孔分别阻塞时予以双侧侧脑室额角分别置入分流管、经头皮下串联后以一根皮下管道分流至腹腔;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在分流术前均予以弹力绷带绑缚软衬托起塌垂脑组织;患者体质允许,VPS与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病人长期卧床情况下优先选用普通分流管。结果 5例失随访,其余73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复发1例,感染1例,均再次手术治愈;死亡7例,未发现因脑积水进展而死亡病人;其余病人因脑积水引起的症状恢复良好。结论针对VPS特殊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套管式”(自行研制的多孔式套管)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6例脑积水病人在腹腔镜下行“套管式”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分流管末端的固定方式分别采用腹腔镜缝合打结固定法、腹腔镜钛夹固定法和腹腔镜穿刺皮下固定法。结果统计学分析发现手术前后的颅内压、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随访发现1例并发肝膈间隙脓肿,6例分流管脑室端梗阻,2例腹腔端梗阻。结论电视腹腔镜下“套管式”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方法先进,省时、省力,创伤微小,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腹腔穿刺针联合单孔腹腔镜在治疗脑积水手术时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放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采用新型腹腔穿刺针(腹穿组)联合单孔腹腔镜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穿组手术时间及腹部切口长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而传统手术组的感染及分流管堵塞的并发症远远高于腹穿组。结论应用新型腹腔穿刺针联合腹腔镜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端置入,具有较多优势,如创伤小、手术视野开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特别是在肥胖、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或分流调整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诊断脑室腹腔分流装置梗阻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腹腔分流术后病人32例,其中分流装置梗阻16例(梗阻组),分流装置通畅16例(对照组)。病人先平躺1 h后改坐位,将0.1 ml 5%葡萄糖溶液注射入贮液囊,20 min后抽0.1 ml,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1倍后应用血糖仪检测葡萄糖浓度。结果 对照组贮液囊内葡萄糖浓度[(6.6±1.6)mmol/L]较梗阻组[(31.9±2.8)mmol/L]明显下降(P<0.05)。梗阻组病人入院后均行脑室-腹腔分流管调整术,手术证实分流装置梗阻,术后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术后3 d复查头颅CT结果显示脑室体积较术前减小11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 此方法可检测分流管内脑脊液的流动情况,为诊断分流装置梗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流系统脑室端阻塞5例,腹腔端6例,泵本身阻塞1例。经再次手术后,12例随访半年至2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分流系统阻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手术时机、分流管的选择、分流管安放的位置和深度、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术前对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成分增高者做相应处理,对预防分流系统阻塞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分析了我院在1993~1997年间用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各不同类型的脑积水56例,并就术后主要并发症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5~67岁,平均29岁。梗阻性脑积水31例,交通性脑积水25例。56例中高颅压积水48例,正常颅压脑积水8例。2.手术方式:除2例因左侧脑室扩大较显著而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54例,均行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颞部,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部后经腹直肌切口送入腹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梗阻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53例脑积水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流系统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室端梗阻27例,分流泵和储液囊梗阻7例,颈、胸、腹段引流管梗阻4例,腹腔端梗阻15例。53例患者经调整或更换分流系统后脑室系统较术前缩小,48例恢复良好,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1例术后即转回当地医院康复,3例再发梗阻调整后好转。结论规范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无菌观念、及时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分流系统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8例。年龄16~63岁,平均46.7岁。交通性脑积水33例,梗阻性脑积水14例。高颅内压性脑积水39例,正常颅内压性脑积水8例。均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额角41例,三角区6例。证实通畅后,腹腔端经胸腹部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游离于腹腔39例,置于肝脏表面8例,置入约25~30cm,不作内固定。1.2结果引流管阻塞6例,发生于为术后1周~15个月,平均4个月;其中脑室端3例,2例插入太深,调整后好转,1例行对侧分流:腹腔端3例,探查解除大网膜包裹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2月再次堵管,改为脑室-心房分流后症状消…  相似文献   

18.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需接受再建术者,儿童为51%~61%,成人为28%~37%。分流不畅的原因:导管闭塞65%,断离15%,感染1l%。导管断离的原因有:材料老化、儿童成长的牵引力及外伤等。断离部位多在腹部接头处。通常腹腔内游离的导管无症状,考虑到开腹手术可能发生腹膜及脏器粘连等合并症,有人主张不必积极取除导管。也有人认为游离导管可引起细菌感染及脏器粘连,减少了吸收脑脊液的有效的腹膜面积。亦有报导腹腔游离导管迷入阴囊内或穿通消化道而引起急腹症。为预防合并症,期望能采用损伤最小的方法取出导管。 作者报告三例用腹腔镜成功地取出腹腔内游离的导管。例1为25岁男性,1973年因小脑星形细胞瘤切除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981年因分流不畅行Ames再建术,1995年发现分流管断离,腹腔侧导管游离于膀胱直肠窝。例2为21岁女性,1989年因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及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993年7月发现分流管断离,游离于子宫直肠窝。例3为9岁男孩,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致脑室内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术后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出血量较大,再次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止血、清除血肿并灼烧脉络丛,恢复良好;1例出血量较小,直接行VPS,术后1周分流管腹腔端出现阻塞,再次手术调整后恢复良好。结论包绕脑室端分流管的新生血管断裂是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致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神经内镜处理脑室端分流管可能是预防脑室内出血有效措施,及时止血、清理血肿、烧灼脉络丛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包括分流装置梗阻、感染、过度分流等,其中分流装置梗阻最为常见.梗阻可因分流装置堵塞、脱落或断裂引起.目前,诊断分流装置梗阻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挤压或穿刺储液囊,但最终需手术探查来确诊.因此,术前确诊分流装置梗阻对于临床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应用磁共振相位电影成像技术(Pc cine MRI)检查分流管内脑脊液(CSF)的流动情况,以期为诊断脑室-腹腔分流装置梗阻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