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至今,报告例数逐年增加。我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到2001年底已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2例,其中1例已于2001年死亡。为了掌握我市艾滋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发病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对我院诊断的11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HIV感染和AIDS的发病途径以性传播(54.5%,包括不洁性行为和夫妻间性行为)和血液传播(36.4%)为主;HIV感染者无临床症状,AIDS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因此,低发病区综合性医院的HIV感染和AIDS的发病情况有其特辣性,应加强对输血病人、高危人群的HIV抗体检测,预防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 648例外科手术病人术前进行HIV抗体的初筛检测,阳性者送贵州省疾控中心艾滋病(AIDS)确证实验室做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确诊。结果 129648例外科手术病人,HIV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检出率0.63‰。结论综合医院外科术前患者应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以便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避免AIDS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者的认识。方法对发现的30例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者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为2.44%(13/533),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中结核病的发病率为8.86%(17/192)。结论基层卫生单位要重视结核病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结核病人中的HIV/AIDS发现和HIV/AIDS中的结核病人发现。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检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对新确诊的结核病人及随访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对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结果在1250例结核病人中未发现HIV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在17例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中未检出结核病例。结论在1267例被检查者中未检查出TB/HIV双重感染病例,可能这些地区是HIV感染的低流行地区,但HIV防治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开展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开展了与HIV部门的合作,另一方面提高了相关医生的意识,并锻炼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病毒学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目前发现两种HIV,分别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IV-2),两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结构和传播途径。HIV-2毒力和传播力都低于HIV-1,它引起的艾滋病(AIDS)病程也较缓和。HIV-1是目前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主要病原,其感染人群占全球HIV感染者的  相似文献   

7.
陈春  王庆  罗红权  朱巧英 《四川医学》2007,28(12):1337-1338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妇女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及艾滋病(AIDS)感染情况。方法 我院“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对22507份妇女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将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认实验。其后,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这22507份标本中,HIV抗体阳性的标本有5例,阳性率为0.022%;年龄分布,20~30岁感染者3例,30~40岁感染者2例;受检查类型分布,孕产妇4例,一般妇女1例;感染者户籍均为暂住和流动人口。结论 做好妇女人群中的HIV抗体初筛工作,能控制AIDS在高危人群流行一定时间后,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约有34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感染者,2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由于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从1991~2001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1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 从1991—200l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l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 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它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以严重免疫缺陷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2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目前处于HIV快速增长期,专家预测HIV感染者2010年可能达到150~1000万人,流行形势十分严峻。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蔓延,到医院就诊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其流行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害,AIDS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目前我国AIDS的实验室诊断是以HIV抗体检测结果为标准。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核)和确证试验两步。  相似文献   

14.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有30%~50%出现眼部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对视功能威胁最大的是晚期HIV感染者中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感染[1].作者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 a来确诊为HIV感染者或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13例患者的眼底改变特征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自贡市2017—2021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ed person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HIV/AIDS)首次CD4分子标记的T淋巴细胞(CD4+T cell,简称“CD4细胞”)水平,为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Kolmogorov-Smirnov检验资料分布类型,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运用流式细胞仪法对2017—2021年自贡市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进行首次CD4细胞检测,并对新发现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和晚发现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现5 192例HIV/AIDS感染者CD4、CD8、CD3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260个/μl、768个/μl、1 136个/μl;无免疫缺陷622例(11.98%)、轻度免疫缺陷952例(18.34%)、中度免疫缺陷1 899例(36.5...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急性HIV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已能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半数艾滋病(AIDS)患者可表现多种不同的症状,90%以上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其原因是急性H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以致现有检测抗体的方法无助于“窗口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因此,在HIV感染者中常合并HBV、HCV感染。这为人们预防和治疗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HBV、HCV感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肝脏相关性疾病已成为HIV感染者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本文就目前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53例妊娠合并HIV/AIDS患者,对孕产期阻断母婴传播措施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3例中31例足月妊娠住院分娩,22例行终止妊娠手术,分娩的32例婴儿,随访率100%,≥18月龄的婴儿检测HIV抗体阳性1例,(婴儿HIV感染者),垂直传播率3.45%.结论:HIV感染的妇女妊娠,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好方法为综合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自愿咨询与检测(VCT)足发现HIV阳性孕产妇的重要关卡,只有孕早期前发现,才能更好的采取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河津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9年HIV/AIDS病例流行病调查资料、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2001-2009年,累计发现HIV/AIDS病例68例,累计管理HIV/AIDS 39例中,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首次发现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病例.2009年在孕产妇中发现HIV阳性病例.结论 河津市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转移,要依据艾滋病流行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20.
HIV感染相关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娥  李灼琴  杨丽 《医学综述》2014,(8):1404-1406
近年来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持续上升,控制HIV感染及改善HIV感染者预后的形势严峻。HIV感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机会性感染和相关性肿瘤。HIV感染相关性肿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侵袭性宫颈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等。HIV感染相关性肿瘤已成为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该文对近年来HIV感染相关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