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干细胞存在于成年肝脏Hering管 ,肝脏受损严重或肝细胞增殖受阻时激活、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 ,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重大关系。它也存在于胎肝 ,近来又发现一部分来源于骨髓及胰腺等肝外组织。多种因素调节其发育 ,在此过程中动态性表达一系列的表面标志 ,据其特异性标志进行分离、培养 ,可作为细胞替代疗法的细胞来源和基因疗法的受体细胞治疗肝病  相似文献   

2.
肝癌起源于成熟肝细胞去分化或肝干细胞成熟受阻一直存在争议。肝干细胞存在于成年肝脏Hering管或胚肝,肝干细胞的增值与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癌与肝干细胞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无限增值能力、分化能力、表达相同的蛋白和相似的信号通路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支持肝癌起源于干细胞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成体肝内存在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能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骨髓内存在能够向肝脏细胞横向分化的干细胞,本文对这几种干细胞的特征,分化调控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卵圆细胞是存在于肝脏中的一类肝干细胞,目前已证实了它在人及多种动物中存在。卵圆细胞来源并定位于肝内的胆管系统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当肝脏发生严重损伤且肝细胞再生障碍时才受到激活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以修复重建肝脏组织,恢复生化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卵圆细胞必将在移植、生物人工肝、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治疗等方面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肝/肝干细胞移植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移植以其移植技术简单、可重复进行、对受体影响小以及一肝多用、免疫排斥反应弱等优点为肝脏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尤其是近年来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这一技术由实验室过渡到临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以笔者实验室自1998年至今的连续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回顾了其发展历史,并围绕移植细胞的来源、细胞移植技术、细胞移植机制、移植细胞的示踪等四个方面问题,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移植细胞的来源主要讨论了肝细胞和肝干细胞;细胞移植技术主要为脾内移植技术;在细胞移植机制方面,主要探讨受体肝卵圆细胞的作用;移植细胞的示踪方面主要是应用磁探针标记和磁共振技术进行肝干细胞的示踪。  相似文献   

6.
肝癌起源于成熟肝细胞去分化或肝干细胞成熟受阻一直存在争议。肝干细胞存在于成年肝脏Hering管或胚肝,肝干细胞的增值与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癌与肝干细胞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无限增值能力、分化能力、表达相同的蛋白和相似的信号通路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支持肝癌起源于干细胞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肝干细胞在成体肝脏中分离难度较大,目前认为采用胎肝分离纯化是一较好途径,我们在Suzuki等利用荧光活化细胞分类法获取肝干细胞的方法基础上予以适当改进,建立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上讲,肝干细胞并非特指某一类细胞,而是与肝脏胚胎发育及再生有关的各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类型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根据其起源的不同,通常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深入 ,发现成体肝内存在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 ,能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 ,骨髓内存在能够向肝脏细胞横向分化的干细胞。本文对这几种干细胞的特征、分化调控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脏再生是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命题,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肝脏再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肝内不同区域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而且其多倍性特征也在肝脏再生和肝脏稳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肝细胞、胆管细胞、肝祖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作为肝脏再生的细胞来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损伤诱导了最适合再生的细胞类型,阐明新生肝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的再生医学价值。深入研究肝脏再生有助于解决如何加速肝再生,逆转肝纤维化,利用再生医学寻找肝衰竭的新疗法,扩展肝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肝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和平衡肝脏移植供体受体的基本生存需要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现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对肝再生的内源性细胞来源这一主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脏依靠肝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肝卵圆细胞(HOC)的增殖分化两大途径参与肝损伤的修复。HO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在肝脏再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肝硬化肝细胞再生能力低下,HOC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和重建,其活化,增殖及分化等与肝硬化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HOC在肝硬化中介导肝脏再生的机制及细胞移植的优势,将为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提供新策略。笔者就HOC的特征、其在肝硬化微环境下的作用、以及肝硬化微环境对HOC介导肝脏再生的调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肝损伤时肝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分布和增值,初步探讨肝脏的损伤修复与肿瘤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3,-me-DAB喂食大鼠四周,建立应激模型刺激大鼠肝内干细胞的迅速增殖,取材、固定制成石蜡切片,ABC法检测肝干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蛋白CD34、C-11、CK19、OV6和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Nestin在大鼠肝脏内的表达。结果:大鼠肝实质结构改变显著,汇管区内结缔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浸润周围肝组织形成假小叶。靠近界板处断续的排列着卵圆样细胞分别表达CD34、CK19、OV6和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相似,而且具有典型的干细胞的特点。此外,肝实质内可见大量的单个核样干细胞分别表达OV6、CD34、Nestin和CK19。这些细胞类似造血系统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布在肝索、肝血窦、肝内血管、增生的小叶间胆管和胆管之间,多见于汇管区的结缔组织内。结论:3’-me-DAB作用后,肝内存在着多种干细胞,而且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增生的干细胞在损伤应激下继续增殖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参与肝脏的组织修复,同时成为引发肝脏肿瘤的可能原因之一,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机体多功能器官,肝脏疾患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临床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肝脏外科的发展速度较快,随现代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肝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在各个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就其中几个突出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肝外科基础研究的突破1.肝外科疾病与细胞凋亡:肝细胞的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再生、异样增生和肿瘤形成是肝脏外科中与多种疾病相关、彼此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外伤和病理状态下的多叶肝切除,我们期望促进肝再生,抑制凋亡;肝肿瘤或肝癌发生时我们又期望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总结肝窦内皮细胞的表型标志以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肝窦内皮细胞"、"肝再生"及"肝脏疾病"作为关键词,利用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关于肝窦内皮细胞与肝脏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窦内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及表型标志,在肝脏再生、肝脏免疫耐受、肝脏纤维化及肝脏损伤的过程中最先感受"损伤信息",并且作为第一道屏障既起着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也是肝脏损伤的最初改变,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复杂,其在肝脏疾病病变过程中具体如何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肝干细胞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 ,国外有关肝干细胞 (又称肝祖细胞或肝干 /祖细胞 )研究进展迅速 ,但国内研究甚少 ,主要原因是方法学受限。肝干细胞方法学较为复杂 ,涉及其活化、分离培养、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筛选及细胞体内演变的鉴定等。现将有关研究方法进展综述如下。一、分离培养方法 (图 1 )肝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必要前提 ,因而倍受重视。Yasui等[1 ] 从LEC(Long EvansCinnamon)大鼠分离肝脏细胞 ,继用胶原酶、蛋白酶E、胰蛋白酶及DNA酶破坏大肝细胞 ,然后将细胞悬液覆盖于 1 .0 35~…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焱  姜波健 《腹部外科》2009,22(5):309-310
近年来细胞移植研究的重点是干细胞研究。干细胞是存在于许多组织中的原始细胞,可在需要时进行多向的分化。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成熟个体的组织器官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以某种形式存留的干细胞,如骨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间叶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肝脏来源的肝卵圆细胞、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及外周血中可分离到的干细胞等。这些来源于组织或器官的干细胞可以相应地分化成该组织或器官及其他系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P-450是一组存在于肝脏内主要参与药物代谢的单加氧酶系,加入麻醉药的肝内代谢过程也主要由该酶系催化,如何使用酶诱导剂后,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增加,吸入麻醉药体内代谢程度也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卤族类挥发性麻醉药的肝肾增性,卤族类性麻醉药不仅为肝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而且其本身对该酶也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脏内重要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可分泌、释放多种胶原纤维和细胞骨架蛋白参与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正常状态下,HSC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和降解维持肝脏正常的组织结构;肝脏损伤时,HSC被激活,活化的HSC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形成并最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HSC在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并研究与HSC相关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肝移植过程中离体供肝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并结合电镜观察,检测低温保存时间分别为0、3、6、9小时的4组免肝脏在低温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 在低温保存后的再灌注期间,4组动物的肝组织内均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而且低温保存时间越长的肝脏,其再灌注后产生的肝实质凋亡细胞数量越多,但各组肝脏于低温保存末,其组织内  相似文献   

20.
人体持续更新的组织如骨髓、皮肤、肠粘膜上皮等存在干细胞池,通过干细胞不间断的增殖、分化来产生成熟细胞。在肝脏,由于成熟的肝细胞仍然具备分裂、增殖的能力,肝组织内是否存在干细胞是一个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发育生物学尤其是干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