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及证型的文献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及证型的表现特点。[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发表的亚健康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建立亚健康文献信息提取表和亚健康文献信息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72篇,共提取亚健康常见症状86个,包括失眠多梦、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常见证候有37个,其中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等最为多见。[结论]通过对亚健康的文献研究探讨亚健康常见症状和证型的表现特点,以期为亚健康状态的辨证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学生在学习、经济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增,由于他们过度承受压力,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容易产生疲劳,最终导致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占20%,而75%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而在亚健康人群中主诉疲劳的占24%[2]。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我国人群的亚健康状况调查表明[3]:亚健康发生率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由此可见,亚健康对人类的威胁已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了。疲劳性亚健康是以疲劳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特点.方法 采用疲劳自评量表,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比较疲劳性亚健康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疲劳特点.结果 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特点不同,如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值[分别为(31.06±17.08)分、(24.63±14.50)分、(24.38±13.39)分、(26.36±11.97)分、(30.63±22.70)分、(42.89±21.47)分]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分值[分别为(25.60±22.98)分、(17.80±18.44)分、(20.54±18.53)分、(21.20±17.15)分、(18.18±25.47)分、(41.21±2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程度的不明显、轻、中、重分布情况不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的情况及疲劳情境性的不明显、轻微、比较明显、明显、非常明显程度分布情况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分值不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疲劳类型、程度及情境性、睡眠/休息对疲劳的缓解情况等特征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候人群的疲劳特点。[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并按照一定原则对辨证结果进行归类;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不同证候类型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进行量化评定,并通过统计软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疲劳分值、总体疲劳分值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精神疲劳分值、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组各组人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疲劳性亚健康不同证候人群的疲劳状况存在差异。2)肝郁脾虚证人群的躯体疲劳表现、精神疲劳和总体疲劳较其他证候人群明显,尤其精神疲劳表现较其他人群突出,疲劳对其生活、工作的影响也较为明显;阴虚证类精神疲劳、总体表现及疲劳对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均不明显。3)疲劳特征方面:阳气虚证类人群的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的状况最为突出;肝气郁结证人群的疲劳最易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而加重或减轻。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时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例亚健康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36.4%)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9.2%),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3大常见症状(占52.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613例,73.2%),而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1.3%)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4.3%)与阴虚质82例(9.7%).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健康状态以30~39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以疲劳、失眠、疼痛为常见状态,而且亚健康状态人群心理状态趋向不稳定、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并已影响该人群的整体生存质量,提示制定亚健康干预方案时需注重疲劳、失眠、疼痛状态的重点干预.运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性干预时,应根据其体质特征多为阳虚质、气虚质采用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认知功能(简单反应时)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中躯体疲劳分别与体重、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和疲劳程度总分分别与肺活量、台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肺活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均与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人群的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认知功能(简单反应时)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中躯体疲劳分别与体重、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和疲劳程度总分分别与肺活量、台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肺活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均与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人群的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人群亚型症状特征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考察亚健康人群不同亚型的症状学特征。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以特征根λi≥1为公因子提取原则,对1 828例亚健康样本人群59个症状变量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果KMO统计量为0.85;Bartlett’s球形检验2χ=22 506.58,P<0.001;经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提取出17个公因子,结合医学知识,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7个亚健康亚型。结论亚健康人群在不同亚型下有不同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此类人群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籍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分析8627例,其中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共有226例,占总纳入数的2.7%,18~34岁年龄段的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发生率最高(50.9%),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67.8%)。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中较常见的不适状态依次是精神不振、容易感觉疲劳、体虚无力、腰腿酸痛、记忆力减退等,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上下班交通拥挤是影响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中以18~34岁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而缺乏体育锻炼、上下班交通拥挤、过度劳累是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在对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人群进行健康指导时,应重视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1186例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73人偏颇体质为1113人,其中偏颇体质占93.84%。其中气虚质302人,阳虚质57人,阴虚质64人,瘀血质22人,痰湿质463人,湿热质152人,气郁质38人,特禀质15人。结论:9种体质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偏颇体质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为以后开展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盛增秀运用经典名方归脾汤、逍遥散、越鞠丸调治亚健康的经验进行说解。[方法]通过整理盛老师治疗亚健康的门诊资料,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案3则,通过医案举隅、盛师按语、学习者思考、疾病分析、文献溯源、归纳总结等形式详细地分析医案。[结果]盛老师认为亚健康的治疗应遵循"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准则,临床对于以乏力、失眠、健忘、面色不华、脉细弱等心脾两虚证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于急躁易怒、神疲食少、胸闷胁胀、脉弦而缓等以肝脾不和为主症的患者,给予逍遥散以加减治疗;对于情绪紧张、抑郁、烦闷不畅、脉象有力等以气机郁滞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则以越鞠丸加减治疗。同时,应重视轻清透邪之品和重镇安神药的使用。于治疗时更要嘱咐病人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悦。[结论]盛增秀老师谨守病机,运用归脾汤、逍遥散、越鞠丸调治亚健康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们身心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中医学认为,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宜从调护脾胃出发,认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土,禀赋不足是脾胃虚弱的致病原因。而脾胃升降失司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病证与现代医学对亚健康所述某些病症表现极为相似。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调治则能有效抑制诸多亚健康症状。亚健康宜从脾(胃)防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汉族与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省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在四川省进行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陈青山等制定的亚健康量表进行亚健康状态评定,分别用亚健康状态现患率、症状数及各维度的现患率反映2组人群的亚健康状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超重和高血压等因素的混杂影响,进行2组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的比较分析.结果 汉族亚健康现患率为52.3%(3611/6911),藏族亚健康现患率为57.9%(1034/1787).症状数在3个及5~14个的受试者所占比例在藏族受试者中均高于汉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藏族受试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汉族受试者的1.2840倍(95%CI为1.1460~1.4390).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藏族人群亚健康症状数明显多于汉族人群,藏族受试者的亚健康患病风险为汉族的1.2908倍(95%CI为1.1820~1.4096).藏族人群各亚健康维度的现患率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尤其是免疫力和躯体症状维度.结论 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群也有较高的亚健康状态患病情况,值得医学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和亚健康状态人群面部不同点位的光谱色度情况,为健康状态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健康状态评价问卷"H20V2009对470名无明确急慢性疾病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主观量表得分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辨证对亚健康进行五脏定位分析。采用CM-2600D分光测色仪,观测额部、眉间部、鼻部、下颏、左颧部、右颧部、左眼胞及右眼胞8处的L、a、b、C值以及400~700nm不同波长段的面色反射率。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整体面部色度特征L值偏高(P〈0.05),a、b、C值偏低(P〈0.05),提示亚健康组面色较健康组浅淡、色度偏低;在400~560nm段波长反射率,亚健康组偏高(P〈0.05),显示亚健康组面色偏青;亚健康组面部额部、眉间、鼻部a、b和C值差异明显。亚健康五脏分型各组L值较健康组升高(P〈0.05);亚健康不同脏腑辨证组间色度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肺型与其他各型差异最显著,a、b和C值较其他各型降低;亚健康不同脏腑辨证组间光谱反射率比较,肺型在400~520nm、脾型在420~600nm段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型低于其他脏型,脾型高于其他脏型。结论:亚健康状态不同五脏辨证分型者的面部不同点位光谱色度不同,可以为健康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香港地区亚健康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分布等情况,为香港地区亚健康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让受调查者现场填写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内容,结合查体结果,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判断受调查者的亚健康状态,并统计分析香港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等.结果 亚健康现患率为68.4%.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x2=7.899,P<0.01);年龄在70岁以上者亚健康状态现患率最低,30~50岁者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健康人群比例亦依次递减,疾病人群比例却依次递增(x2=303.939,P<0.01).亚健康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结论 香港地区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采用以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为主的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患者68例。[结果]38例痊愈,29例效果显著,6例有效,总有效率100%。[结论]全身推拿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脾固表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2岁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表的中药复感宁方,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散(双歧三联活菌),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杆菌菌群变化及B/E值,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B/E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都仍然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则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运脾固表法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及B/E值,降低肠杆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