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和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推药速度、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各60例;A组接受依托咪酯麻醉行MECT治疗,B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行MECT治疗;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电刺激后记录BP、HR、SPO2数值、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A组BP下降有差异性,电刺激后著显上升(P<0.01),然后逐渐下降,麻醉后B组BP下降有差异性,电刺激后逐渐恢复正常;HR在麻醉后、电刺激后A、B两组均有加快(P<0.05);A、B组患者主诉注射痛(9VS36),A、B组患者肌阵挛发生(28VS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和异丙酚分别应用于MECT麻醉均可达到满意效果,依托咪酯乳剂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于异丙酚,注射痛较少,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更适合于MECT多次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需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0例。分别记录诱导前、电刺激前、电刺激后、术后的MAP、HR、SpO2。观察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电休克治疗。B组的HR麻醉后电刺激前、电刺激后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B组的MAP麻醉后电刺激前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头痛、肌肉痛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在镇静的基础上又能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阮俊  别超  谢潘潘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17-1218
目的:对比观察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按MECT常规,每例患者行MECT治疗6次,共600例次。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时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及丙泊酚组(B组),下一次治疗时转为下一组,确保每例患者都完成一个疗程,且在每一组下均进行过MECT治疗3次。麻醉诱导根据组别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及琥珀酰胆碱1.0mg/kg。所有患者麻醉后,面罩给氧手控呼吸,待全身肌肉松弛且腱反射消失使用美国醒脉通Ⅳ型电休克治疗仪通电治疗。观察记录患者躁动、肌肉震颤、呼吸暂停时间延长、静推麻醉药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患者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和静脉注射麻醉药时注射痛的发生率均远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在MECT治疗时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较依托咪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丁启方  王静 《中外医疗》2008,27(36):2-3
目的 比较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氟哌啶醇针剂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8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为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B组为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啶醇针剂.分别在1、2、3、4周末进行PANSS评定,并在第4周末评定疗效.并用副作用量表(TE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A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B组在第4周末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MECT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氟哌啶醇针剂组.A、B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MECT和氟哌啶醇针剂治疗急性期兴奋患者的激越症状均有很好疗效.MECT的疗效、依丛性、疗效指数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判断其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刺激(rTMS)进行治疗,给对照组采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进行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2、3、4、8周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结果 治疗后1、2、3、4周,研究组症状变化、抑郁减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减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在1周后起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能快速起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现代电休克治疗(modern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时心血管反应和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22例患者,都进行3次MECT,随机选择丙泊酚1 mg/kg(A组),1.5 mg/kg(B组)或2 mg/kg(C组)进行麻醉;全程监测患者HR,SBP和DBP,记录MECT时的动作型癫痫和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结果 在MECT即刻心率和血压都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P<0.01),但在3组之间,随着丙泊酚剂量的增大,心率和血压升高幅度逐渐减小.动作型癫痫发作时间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随丙泊酚剂量增大逐渐缩短.结论 丙泊酚对MECT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型癫痫发作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加大丙泊酚剂量在减弱MECT引起心血管反应的同时,也使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缩短. g/kg(B组)或2 mg/kg(C组)进行麻醉;全程监测患者HR,SBP和DBP,记录MECT时的动作型癫痫和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结果 在MECT即刻心率和血压都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P<0.01),但在3组之间,随着丙泊酚剂量的增大,心率和血压升高幅度逐渐减小.动作型癫痫 作时间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随丙泊酚剂量增大逐渐缩短.结论 丙泊酚对MECT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型癫痫发作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加大丙泊酚荆量在减弱MECT引起心血管反应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纯MECT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中对患者实施MECT联合rTMS治疗,单纯MECT组中对患者实施MECT结合rTMS伪刺激治疗,每组各5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效测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采用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评定记忆功能,认知执行功能的评定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在第1次MECT治疗开始前(治疗前)和第24次rTMS或伪刺激结束后(治疗终点)运用上述3个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3个量表的评分在治疗终点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ANSS量表评分在治疗终点时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的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终点,图片、再认、理解和联想评分均高于单纯MECT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显示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联合治疗组在治疗终点均低于单纯MECT组,联合治疗组在治疗终点的完成分类数评分高于单纯MECT组.结论 MECT联合rTMS治疗与单纯MECT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效相当,但MECT联合rTMS治疗比单纯MECT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剂和阿立哌唑对MECT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四组:A组(MECT)40例,麻醉剂依托咪酯;B组(MECT组)40例,麻醉剂丙泊酚;C组(MECT+小剂量阿立哌唑组)40例,麻醉剂依托咪酯;D组(MECT+小剂量阿立哌唑组)40例,麻醉剂丙泊酚。MECT共治疗9次,记载每次麻醉前、麻醉后、电刺激时、电刺激后和呼吸恢复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电刺激量(J)、脑电发作时间(S)及适应度指数(ADEQ)。结果:依托咪酯延长脑电发作时间,丙泊酚有平抑心率、血压的作用;年龄、体重与脑电发作时间呈负相关(P〈0.05);MECT同时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ADEQ最高。结论:MECT同时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为理想选择;麻醉剂选丙泊酚为宜;半电量可作为首选电刺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以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B组给予丙泊酚2mg/kg及芬太尼1μg/kg,药物经肘正中静脉30s匀速注毕。两组患者均在眼睑反应消失后注入琥珀胆碱1mg/kg,1.5min后行电休克电刺激治疗。面罩给氧,待其自然清醒。采用ohmeda/AS3监测仪监测ECG、HR、BP、氧饱和度(SpO2)和RR等指标,分别记录诱导前、电刺激前、电刺激后、术后的MAP、HR、SpO2。观察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期、能量抑制指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电休克治疗。B组的HR麻醉后电刺激前、电刺激后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B组的MAP麻醉后电刺激前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头痛、肌肉痛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在镇静的基础上又能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麻醉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两组,A组为利培酮合并MECT,B组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分别在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疗效,并用副作用量表(TESS )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A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B组在治疗的第6周末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利培酮合并MECT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A、B两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确诊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第3天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时间为(14.12±3.43)d,B组为(21.42±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9.08±5.37)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Harri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钉结合3D打印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术后下地早、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其治疗效果优于PFNA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门静脉压力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腹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报告及术中测得门静脉压值将患者分为肝癌无门静脉高压组(A组)及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组(B组),监测并比较A、B两组肝癌切除前、后门静脉压的差别.收集A、B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参数[肝功、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每天腹水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肝癌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平均每天腹水引流量、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PT、腹水引流量均优于B组.术后第7天A、B两组ALB、腹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压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腹水的治疗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痹效果.方法:对180例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0例,A组患者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B组患者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C组患者应用单一的丙泊酚进行麻醉治疗.对麻醉治疗后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对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患者清醒后的视觉进行模拟评分.结果:丙泊酚的总用量C组明显比A组和B组多(P<0.05);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中和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A组明显比B组和C组少(P<0.05);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中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的使用量,无不良反应,患者术后恢复治疗好.  相似文献   

14.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崇霞 《华夏医学》2007,20(4):789-79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行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10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监测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min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情况.结果:B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胎儿娩出后5min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HR、SPO2、ECG没有明显变化.B组麻醉起效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无差异.A组有26%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A、B两组均无麻醉后头痛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选取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电刺激作超前镇痛;B组为对照组,选择刺激点与A组相同,但不通电刺激。A组于HANS刺激前、刺激30min、术毕30min、术后8h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B组抽血时间是与A组对应的四个时点抽取,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3、8、12、24、48h肩背痛、切口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肩背痛发生率比B组低(P〈0.01),术后各时点肩背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肩背痛、切口痛出现时间比B组晚及持续时间比B组短;A组术后48h内切口镇痛效果良好,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HANS超前镇痛,能有效地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切口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配合药物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48例各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对A组中术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立即给予生理盐水5 mL肌注,对B组中术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10 mg肌注,对C组术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给予胃复安10 mg肌注的同时进行穴位按压,对术后24 h内A、B、C 3组呕吐的发生率及处理后3组病人再次呕吐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为51.7%,再次呕吐发生率40%;B组病人呕吐发生率为48.2%,再次呕吐发生率23%;C组病人呕吐发生率为52.6%,再次呕吐发生率8%,A、B、C 3组间呕吐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A、B、C 3组间再次呕吐发生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按压配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呕吐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线试验A和B、数字广度(DST)、数字符号和临床记忆量表(CMS)检测,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WCST测试的应答时间、总应答数及错误应答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连线试验A、B中,研究组患者的完成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及CMS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MECT治疗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患者的记忆功能及注意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疾病并患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乌拉地尔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选用乌拉地尔12.5mg预注,监测麻醉前、抽搐后1min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T波变化。结果 60例MECT均有有效发作,两组发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心率、血压变化较小,ST段、T波改变的例数及程度均小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MECT治疗应用12.5mg乌拉地尔具有很好的心脏保护作用且不影响MECT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经腹腔镜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A组)及160例经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B组),随机抽取A组中80例(A1组)、B组中80例(B1组)予常规护理,A组剩余80例(A2组)与B组剩余80例(B2组)予综合心理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试四组患者术后1周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术后1~3、4~6 d A2组与B2组PSQI评分均低于A1组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4~6 d次A2组PSQI评分均低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导致各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原因中,心理因素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术后1~3 d心理因素在A1组与B1组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其在A2组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 d心理因素在A1组所占比例明显大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形式的子宫切除患者,通过综合心理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促进其身体康复,符合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不同麻醉深度下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后的谵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加深 麻醉对改善 MECT 后谵妄的作用。方法: 将 2017-09~ 2018-12 期间,在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接受 MECT 治疗并 符合入组标准的 116 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 A、B 两组,在治疗中分别给予1.2mg /kg 和1.6mg /kg 的丙泊酚 进行麻醉,对治疗后谵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 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 P<0.05) 。结论: 适当增 加麻醉深度在同等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 MECT 治疗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