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特征。方法脑梗死组48例,正常对照组33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增大指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Ep、β、PWVβ、A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C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Tracking技术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和32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对照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膨大指数AI)及内中膜厚度(IMT)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双侧颈总动脉Ep、β、PWVβ及AI较对照组升高,疾病组AC较对照组减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弹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Tracking(E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定量检测.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弹性指标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Ep、β、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s、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ET技术有助于评估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的评价作用.方法 T2DM 60例,正常对照印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膨大系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确定颈动脉硬化ET参数诊断截断值.结果 T2DM组颈动脉β,Ep,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A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I差别不明显(P>0.05);ROC分析β,Ep,PWVβ,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0.86,0.77,建议分别以β8.50,Ep108.5 kPa,PWVβ6.65 m/s,Ac 0.76 mm2/kPa作为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糖尿病动脉弹性下降发生在内中膜(IMT)增厚之前,其中以β,Ep,PWVβ作为T2DM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AC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弹性成像技术(E—Tracking)技术在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早期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人采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颈总动脉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值。并将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β、Ep、PWVβ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AC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AI测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Tracking技术能尽早地反映高血压病早期动脉硬化血管的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在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正常对照人群作为A组(对照组),67例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根据饮酒量分为3组:B组(20例,少量饮酒组),C组(25例,中等量饮酒组),D组(22例,大量饮酒组)。比较各组间应用ET技术获得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B、C、D组Ep、β、PWVβ值较A组高,AC值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饮酒量的不断增加,Ep、β、PWVβ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能准确评价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的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跟踪(ET)技术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病人无粥样硬化时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6月,于青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电子血压计选择病例。应用ET技术检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0例正常高值血压病人及50例理想血压病人颈动脉硬化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高血压组的β、Ep、PWVβ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于理想血压组;高血压组AC低于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低于理想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75~101.259,P<0.01)。各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4,P>0.05)。结论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弹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8.
张艳梅  杨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57-458,46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评价腔隙性脑梗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attach,TIA)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TI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ET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度参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conducting velocity,PWVβ)和增大指数(augment index,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组的Ep、β、PWVβ及AI较正常对照组及TIA组显著增高(P<0.05,)AC明显减低(P<0.05)。TIA组除β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余弹性功能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评价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及ET技术检查40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任意一种或合并多种上述疾病的受检者94例(A组)、没有任何上述疾病的受检者143例(B组)。常规超声检查以内中膜厚度大于1mm或存在斑块、狭窄情况视为阳性。ET测量获取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超出正常值范围视为阳性。结果:A组β、Ep、PWVβ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C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与常规超声相比,ET技术对A组的定性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B组的定性判断结果具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ET技术可对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做出评价,可提高中老年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阳性率,有利于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提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脑梗死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NIDD)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检测45例脑梗死合并NIDD患者(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NIDD,CN组)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并与40例脑梗死患者(cerebral infarction,CR组)及43例正常人(health control,HC组)相比较。收集双侧颈总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inti ma-media thickness,I MT)、阻力指数(resiste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及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ystolic phase/diastolic phase,S/D)。应用ET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的运动轨迹,系统自动得出颈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iameter of systolic,Ds)、舒张末期内径(diameter of diastolic,Dd)、硬度指数(arterystiffness,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lasticity modulus,Eρ)、顺应性(artery compliance,AC)、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β)。结果:CN组、CR组的颈总动脉I MT、RI、PI、S/D、β、Eρ、AI及PWVβ均较HC组升高,AC较H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组颈总动脉I MT、RI、PI、S/D、Eρ、AC及AI测值与C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β与PWVβ较CR组升高(P〈0.05),较CR组降低,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可敏感地反映出脑梗死合并NIDD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早期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择早期高血压患者58例,同期随机选取正常人45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分析这些指标在早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卒中筛查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在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者500例,将其体格检查、生化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慢性病等录入计算机,并加以分析。结果 500例筛查者共检出内膜增厚240例,占48.00%;颈动脉斑块形成198例,占39.60%;颈动脉狭窄53例,占10.60%。随着年龄的增高,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发生狭窄的几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越多,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针对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颈动脉弹性,探讨 ET 对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跟踪描记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5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较健康志愿者测量颈动脉 IMT 稍增厚,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β,Ep 以及 PWVβ均增高,AC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评价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7.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6):2728-27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79例患者分为斑块组201例,非斑块组78例,所有患者都记录既往有或无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并进一步检测血糖及糖耐量、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明显增多(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年龄、吸烟、脑梗死、高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情况。方法: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ET),同时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用氯沙坦50mg Qd连续治疗2个月。结果显示:EH患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氯沙坦降压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收缩压与ET呈正相关关系(r=0.56)。结论:氯沙坦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内皮细胞(VE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不同病程高血压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高血压病患者124例,其中短病程组57例,长病程组67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使其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同时运用ET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脉搏波传递速度(PVWβ),并选取健康查体者4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参数β、Ep、AC、AI、PVW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P<0.01);药物干预使血压降至标准值以下,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除AI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β、Ep、AC和PVWβ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病程不同,效果不同,运用ET技术能够检测并定量反映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