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子宫肌瘤组18例,恶性肿瘤组86例,其中肺癌19例,食管癌19例,胃癌22例,结直肠癌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的血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种恶性肿瘤术前组织因子(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的血浆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性肿瘤组TF、TAT、u-PAR及PA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术前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TF、TAT、u-PA、u-PAR及PAP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u-PA、u-PAR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含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e,AECOPD)诊断的临床意义,为AECOPD治疗过程提供血清学依据.方法 观察组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患者,对照组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别采静脉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TAT、PAP、D-D 7项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中D-D、TAT、PAP的含量与对照组中的D-D、TAT、PA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显著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在诊治AECOPD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AE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79例肺癌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肺癌FDP和DD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溶栓的肺癌患者血浆FDP水平与DD呈线性相关(P<0.001)。各组间t P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小肿瘤组织间t P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大小与t PAI-C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凝血活性与纤溶活动是一致的,t PAI-C或许提示了肿瘤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姚汉玲  杨珺 《疑难病杂志》2011,10(9):648-650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n=40)和非高压氧治疗(非高压氧组,n=46),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非高压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延长,TT缩短,Fib含量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优于非高压氧组(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DIC产妇和37例健康产妇的PLT计数、PT、APTT、TT、Fib及D-Dimmer)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IC组产妇的PLT计数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D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通过凝血与纤溶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血液凝固状态,预测微血栓的形成和出血倾向的发生,对预测产妇DIC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 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 t-PAIC)对于脓毒症致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中心监护室确诊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IST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DIC组28例和脓毒症非DIC组5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液和健康组的血液,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健康组血液样本中TM、TAT、PIC、t-PAIC的水平,绘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TM、TAT、PIC、t-PAIC与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System Ⅱ)进行分析,综合评估新凝血4项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脓毒症DIC组的TM、PIC和t-PAIC在第1、3、7天的浓度均高于脓毒症非DIC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93、0.932、0.898,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第3天分别达到98%和97.2%。但是脓毒症DIC组的TM、TAT、PIC、t-PAIC均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M、PIC和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个检测,但不能对这部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透析过程中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作用的影响 ,对 1 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交叉设计 ,使用铜仿膜和聚砜膜透析器透析 ,应用ELISA法检测透析过程中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透析后透析器表面凝血情况。结果显示 ,用 2种透析膜血透过程中TAT、PAP、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透析前水平 ,用铜仿膜透析TAT、PAP、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用聚砜膜。提示 ,从凝血纤溶激活看 ,聚砜膜生物相容性好于铜仿膜 ,长期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能会减少出凝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18):144-145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干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为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对照组,n=40)组与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n=40)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的损害(NDS)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纤溶酶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纤溶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于纤溶酶治疗前后测定其血管内皮(NO、ET、6-K-PGF1α)和凝血(PT、APTT、TT、Fib)指标。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纤溶酶治疗后其血管内皮观察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0.05);而其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纤溶酶治疗脑梗塞患者对其血管内皮和凝血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对患者的凝血指标于3天内可调节到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2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静点同时服用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仅服用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动态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分别对比用药前、后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贺淑霞  雷晓丽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36-103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43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3例,B组15例,C组15例。另外B级和C级的患者根据腹水的有无,分别分成两组。分别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在有腹水的16例肝硬化患者中,FDP水平均大于5mg/L,平均D-D含量为3.97mg/L。14例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FDP水平大于5mg/L,平均D-D含量为0.77mg/L。另外,在同级病例中,有腹水患者D-D水平远大于无腹水患者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t-PA水平略高于无腹水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PAI水平与无腹水患者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的病例,其中A级13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中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t-PA近似于正常纤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重要因素,t-PA/PAI的失平衡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早期(发病<72 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脑梗死早期的患者,分为(1)治疗组(N):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给予纤溶酶200 U+0.9%生理盐水250mL,1次/d,共3 d。(2)对照组(D):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0.9%生理盐水250 mL,2次/d,共3 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早期安全、有效,是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国际标准化比率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在10 d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用药安全,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围术期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2例围术期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的产前状态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在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常规检查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bg)降低,D二聚体(D-D)升高;不同病因产妇发生DIC时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检查结果不同,表明随着产妇DIC的发生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bg降低,D-D升高;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的PLT计数和Fbg水平显著性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DIC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TPP、PT和TT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熊联强  钟华  陈莉  李颖  汪顺利  伍绍强 《重庆医学》2013,(27):3262-326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纤溶酶注射液首日100U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U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共14d;对照组40例,单用纤溶酶,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治疗前后监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7、14、30、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及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采用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