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研究罗替戈汀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关于罗替戈汀治疗RLS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罗替戈汀在RLS中的作用。以罗替戈汀组和安慰剂组在国际不宁腿研究组评分量表(IRIS)评分变化方面的加权均数差(WMD)和罗替戈汀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I)方面疗效显著率的OR值作为主要终点事件进行疗效评价;以其在不良事件方面的OR值为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总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篇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罗替戈汀组IRLS评分的总体平均变化更为显著(MD=-4.64,95%CI:-5.72~-3.57; P 0.00001);罗替戈汀组CGI-I评估疗效显著率更加明显(OR=2.18,95%CI:1.85~2.57; P 0.0000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应用部位反应、恶心、头痛和疲劳。总体而言,罗替戈汀在原发性RLS患者中耐受性良好。结论罗替戈汀治疗RLS是安全且有效的。然而,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更多的证据来比较罗替戈汀和其他多巴胺激动剂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影像学标准作为探索性结果测量,以确定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与替奈普酶的可能的效应值。方法在这个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评估研究中,选取在武汉市汉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招募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后,随机分配患者(1:1),静脉注射+滴注阿替普酶(0.9mg·kg~(-1)·d~(-1),最大剂量90mg·d~(-1),初次推注10%剂量,剩余90%1h内输注)或替奈普酶(0.25mg·kg~(-1)·d~(-1),最大剂量25mg·kg~(-1)·d~(-1),单次推注)。使用最小化和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每组8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h,治疗后72h,以及治疗后7d进行NIHSS评估。在第30天和第90天通过电话采访进行了失能评估量表(m RS)评估。在治疗前进行CT灌注和CTA成像。影像学随访包括溶栓后24~48h的非灌注CT和CT血管造影。结果 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共计104例入选。52例患者被分配接受替奈普酶治疗,52例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替奈普酶组患者具有较大的中位核心体积,并且在治疗前CTA该组中具有较大的动脉闭塞的比例较高。71例患者的主要影像检查效果良好,67例适合于再通评估。安全评估显示替奈普酶组8例和阿替普酶组14例有出现脑内出血。与阿替普酶组中的5例(10%)相比,替奈普特组中只有1例患者患有实质性出血。出现症状的脑内出血,SITS-MOST(Safe Implementation of Thrombolysis in Stroke-Monitoring Study)或ECASS II(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II)在治疗组之间无差异。在第90天,有22例接受替奈普酶治疗,16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的效果无差异,替奈普酶单独给药方式的简易性使替奈普酶更加有利于临床,对用于AIS的替奈普酶应用效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01—2017-12确诊的PIS并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5例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替罗非班应用的持续时间,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5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NIHSS评分下降4~13分,平均7.2分。在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后血凝系列出现变化的3例,血栓弹力图均未见明显变化;5例患者在应用替罗非班前、后和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可逆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阻断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这一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唯一途径,发挥高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治疗PIS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在健康志愿者和肾移植患者中进行的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吗替麦考酚酯肠溶衣片、分散片、胶囊三者间有生物等效性。但3种剂型的临床效果是否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活体亲属肾移植后早期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环孢素及泼尼松行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对比。 方法:纳入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组移植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环孢素+泼尼松治疗;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组移植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环孢素+泼尼松治疗。两组环孢素、泼尼松用法和血药浓度控制相同;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用量为0.5 g(体质量大于70 kg者给予0.75 g),2次/d口服。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两组肾移植后的不良事件和各项实验室化验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病例全部如期完成观察,两组患者的6个月人肾存活率为100%,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组、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组分别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各1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肌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用于活体亲属肾移植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一样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可以减少患者的医药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活体亲属肾移植;环孢素;胶囊;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麦普替林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国产麦普替林与阿米替林随机双盲对照治疗26例老年抑郁症,结果发现二者疗效相近,麦普替林组副反应比阿米替林组少且轻微。看来,麦普替林似较适用于老年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联合组)。结果联合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氟西汀对阿米替林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氟西汀对阿米替林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例抑郁症用氟西汀20mg/日联合阿米替林100mg/日,与20例单用阿米替林100mg/日抑郁症病人的阿米替林血浓度于治疗第一、二、三周末进行对照。结果 两药联用的病人阿米替林血浓度较单用阿米替林病人显著增高。结论 氟西汀能阻断阿米替林的代谢,从而增高阿米替林的血浓度,两药联用应注意阿米替林血浓度检测,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碱化血液抢救阿米替林中毒一例报告吴诚和本文对一例阿米替林中毒患者在毒扁豆碱缺乏的情况下,采用碱化血液法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2岁。门诊诊断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相,给予阿米替林治疗。患者于1994年12月3日晚8时,顿服阿米替林10...  相似文献   

9.
用国产麦普替林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52例,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药疗效相近,麦普普林组显效时间明显早于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麦普替林组比阿米替林组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BALB裸鼠分为溶剂组、拉帕替尼组、常山酮+拉帕替尼组。首先通过体外实验,以MTT法及划痕试验观察各组MDA-MB-231增殖及迁移能力;然后制备乳腺癌脑转移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脑部HE染色观察各组脑转移情况。结果拉帕替尼显著抑制了MDA-MB-231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减少了MDA-MB-231向脑部的定植作用。常山酮显著增强了拉帕替尼的治疗效果。结论常山酮联合拉帕替尼能够显著提升拉帕替尼对乳腺癌脑转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奥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将52例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阿米替林或阿米替林合并奥氮平治疗,在治疗第2、4、6、8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同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评定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米替林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阿米替林(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阿米替林,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0例妄想性抑郁症服用舒必利合并阿米替林与奋乃静合并阿米替林的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舒必利合并阿米替林同奋乃静合并阿米替林疗效及副反应基本相同,但舒必利合并阿替林见效快,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脂质体内加入纳米磁性粒子,可增强脂质体的靶向性;同时采用交变磁场进行局部加热,可以增强药物释放的可控性以及疗效。 目的:评价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靶向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7-06/12在中南大学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反相蒸发超声法制备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和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 方法:正常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前2组经肝动脉分别灌注游离替加氟注射液或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另一组经肝动脉灌注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同时进行磁控并加热。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生物组织样品中替加氟的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求得其药动学参数及各组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结果: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的肝内8 h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游离药物组的17.45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肾器官中比游离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半衰期比替加氟游离药物组明显延长。 结论: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显著增加药物在肝脏的分布,从而可能间接降低药物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MP-9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替米沙坦对MMP-9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GW9662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 PCR来观察脑缺血后24 h MMP-9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评价患侧脑水肿。结果替米沙坦能够明显上调PPARγ,下调MMP-9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PPAR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能够阻断该作用,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MMP-9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替米沙坦通过激活PPARγ抑制MMP-9表达对脑缺血性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对48例精神病性抑郁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组疗效优于单用阿米替林组。结论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马普替林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马普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马普替林与氯丙咪嗪随机双盲对照治疗60例抑郁症。以HAMD、CGI及TESS评定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二者的疗效相当,马普替林抗抑郁作用出现较早,副反应少且轻。结论 马普替林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7.
阿米替林治疗氯氮平所致的遗尿症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双盲对照研究阿米替林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在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服用氯氮平(150~160mg/d)后出现遗尿副作用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阿米替林组(30例)和安慰剂(30例),早晚分别给服阿米替林25mg或安慰剂1粒治疗,3周为一疗程.结果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照治疗氯氮平所致的遗尿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有效率达93.3%,起效快,无其它副作用.结论阿米替林可作为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症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不同严重程 度的卒中患者其溶栓的效果不尽相同。2016年2月新发表的声明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使用阿 替普酶静脉溶栓提出了新的观点,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或者症状轻微但是有残疾可能的卒中患者, 应当在症状开始3 h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而在症状出现3 h内对于症状轻微且判断没有致残风险的 卒中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是待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评估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帕罗西汀组和阿米替林组各 1 6例 ,治疗 6周。  结果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疗效相似 ,帕罗西汀的植物神经、心血管、神经系统及其它副作用显著少于阿米替林 ;帕罗西汀主要副作用为轻度口干、便秘。  结论 帕罗西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可特异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以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为了临床更合理、规范地应用替罗非班,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知名专家成立撰写委员会,制定了《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替罗非班在脑血管病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经验和指导,并对医疗行为中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