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检测急性肠道感染性腹泻中大肠埃希菌并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方法于2004年5~10月收集了我中心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543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实验以检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并用10种抗生素检测该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急性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结论重视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有利于早期作出明确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引起急性肠道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急性肠道感染性腹泻中大肠埃希菌并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 ,我们于 2 0 0 0年 5~ 10月收集了我院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 5 43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实验以检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并用 10种抗生素检测该菌的药物敏感性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①标本来源 :2 0 0 0年 5~ 10月肠道门诊 5 4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粘液稀便和粘血便标本。病人年龄最小的只有 8个月 ,最大 74岁。②培养基、试剂及诊断血清 :SS琼脂、山梨醇琼脂、Mueller Hinton琼脂、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编码均系杭…  相似文献   

3.
朱晓云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21-1323
目的了解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病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不同临床表现的病原分布。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临沂市区4所医院肠道门诊的636例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细菌病原学调查,对标本进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弧菌属、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等常见致腹泻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197例病人中检出肠道致病菌207株,检出率为30.97%,其中以志贺菌属最高(56.04%),空肠弯曲菌次之(17.39%),EPEC引起的腹泻为12.08%,其他致腹泻菌的检出率均在10%以下。结论志贺菌属仍为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急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与粪便常规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明确诊断当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导致人、动物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尿道感染、肠道感染、脓毒症或脑膜炎症等。主要分为5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了解平罗县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2011年4—12月对平罗县3家哨点医院收集到的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顺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 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6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71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9.13%,阳性率居首位的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占47.8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占26.76%和25.3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产毒大肠埃希氏菌(ETEC)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为主要流行血清型。检出率以6-10月份较高,青年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 顺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为主,应在高发季节有针对性的加强主动监测,有效防控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共检测863份标本,分离出163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8.89%,检测出沙门菌(SM)、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副溶血弧菌(VP)、志贺菌(SH)、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菌株中以SM感染为主(80株),占49.08%;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1株),占37.42%。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高峰。SM是辖区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的SM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光明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SM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应加强主动监测,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7-2019年北京市16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样本,通过分离培养、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对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O1/O139群霍乱弧菌和弯曲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北京市2017-2019年共监测腹泻患者18 182例,其中4 025例患者肠道致病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2.14%。阳性菌株中,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38.20%),其次为沙门菌(20.80%)和副溶血性弧菌(15.92%)。肠道致病菌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成年组,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高峰。结论 2017-2019年北京市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且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玉林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进行查因。方法按GB/T4789-2010、WS289-2008等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17份腹泻病人和厨师的肛拭子标本中,有10份检出布伦登卢普沙门菌,检出率为58.8%;3份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其中有2份是同时检出上述沙门菌的样本,即沙门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复合感染),检出率为17.6%;2份散装矿泉水有1份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2份井水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布伦登卢普沙门菌为主合并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采集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独立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165例样本共分离出肠道病原菌40株,阳性检出率为24.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31株(18.79%);沙门菌属细菌6株(3.64%);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1.21%);黏质沙雷菌1株(0.61%)。检出的肠道病原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明显耐药。结论杭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检出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首;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类等药物普遍耐药,对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监测腹泻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在深圳地区的流行现况及病原谱分布的特点,给临床对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及血清学分析的方法对检出病原体进行鉴定分型,并用胶体金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感染性腹泻检出率为67.98%,主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67.61%、15.93%和9.03%;大肠埃希菌则以肠毒素型和肠致病型为主.结论 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轮状病毒的感染主要集中在7-11月份,副溶血弧菌的感染亦在7-10月份较为流行,肠道致病菌所致的腹泻全年发病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能够引起肠道内感染,包括胃肠炎、腹泻等症状的大肠埃希菌称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它是现今引起全球感染性腹泻流行和地方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国外研究显示,在腹泻患者中DEC检出率为17.4%~28.0%[1-3],而国内研究中该菌检出率稍低,为12.7%~18.9%[4-5]。根据不同的毒性特征可将DEC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  相似文献   

13.
大肠埃希菌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成人少见。但近来,有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成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报道并不鲜见。2006年3月,我市某区发生1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情况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肠道门诊≥15岁感染性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为DEC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在上海市22家监测点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至医疗机构所在区CDC开展DEC检测及鉴定分型,分析比较2014-2021年不同人群和季节的DEC阳性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15 185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中,DEC的总阳性率为8.05%(1 222/15 185)。其中男性阳性率(8.74%,684/7 824)高于女性(7.31%,538/7 361),15~29岁组人群阳性率最高(9.14%,335/3 665),2021年阳性率最高(10.21%,83/813),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EC阳性PCR菌型鉴定分离出菌株1 264株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为主(50.24%,635/1 264),其次是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27.93%,353/1 264)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1.36%,270/1 264)。DEC存在明显季节性流行特征,夏季阳性率最高(13.92%,774/5 562)(χ2=495.73,P<0.001)。结论DEC是2014-2021年上海市感染性腹泻患者重要病原体之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高发,流行型别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和不同型别的DEC感染性腹泻采取特异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携带OI-28毒力基因组岛致泻大肠埃希菌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学作用。方法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采集257例腹泻病患儿粪便,做肠道病原菌常规培养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鉴定,用PCR和DNA斑点杂交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EHEC OI-28毒力基因组岛中与RTX相关的5个毒力基因。结果257例腹泻病患儿检出病原菌206株(80.16%)。其中大肠埃希菌149株(57.98%),其他肠道致病菌57株(22.18%)。血清分型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EPEC 3株(2.01%)、ETEC 2株(1.34%)、EHEC 2株(1.34%),其余142株为"疑似致泻大肠埃希菌"(55.25%)。149株大肠埃希菌中OI-28 5个基因全阳性者21株(14.09%),1个基因阳性者8株(5.37%),2个基因阳性者2株(1.34%)。21例携带OI-28毒力基因组岛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腹泻患儿,以3岁以下小儿为主(80.95%)。结论携带OI-28毒力基因组岛大肠埃希菌是夏季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掌握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气单胞菌等8种细菌病原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 524份腹泻患者样本,总阳性率47.14%,病毒感染高于细菌。2岁以下儿童在各年龄组中阳性率最高,达到53.80%;青铜峡市在各市(区)中阳性率最高,达到76.12%,不同地区、年龄组感染病原均以杯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以病毒为主,细菌为辅,杯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的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减少其对健康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社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方法:对2016-01~2016-12期间在本疾控中心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检测的121例老年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患者的细菌阳性检出率为59例,阳性率为48.8%,检出细菌分布上志贺氏菌29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0例,克雷伯菌8例,肠球菌7例,沙门菌5例。在细菌检出阳性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为62.7%,年龄分布上以70岁以上患者居多,为57.9%。重症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致病菌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对社区中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细菌培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并起到临床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急性腹泻儿童中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期间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564例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样本,培养后鉴定,用PCR法扩增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uida、eae、agg R、bfp B、esc V、stx1,用血清凝集法鉴定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从564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123株病原菌,分离率为21.81%。主要有沙门菌48株、大肠埃希菌45株、空肠弯曲菌18株,构成比分别为8.51%、7.98%、3.19%。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急性腹泻有显著的季节性及年龄特征,夏秋两季为发病高峰期,在年龄分布上呈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的趋势。45株大肠埃希菌中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3株,其中9株血清凝集试验阳性。23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毒力基因扩增,鉴定到9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7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1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45株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腹泻儿童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对常用的一线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需结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对分析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分离菌中致病菌和普通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从400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到的21株致病菌和255株普通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普通大肠埃希菌和腹泻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普通大肠埃希菌对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高于腹泻致病菌,但两者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药敏结果提示在应用抗生素时除了对致病菌耐药性的监测外,有必要加强对肠道正常菌群大肠埃希菌耐药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质粒向致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病原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病原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的实验与临床关系。方法:采集临床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进行ETEC,EPEC,EIEC等病原菌常规检测,并收集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果:从839例腹泻患者中检出病原性大肠埃希菌235株,检出率为28.01%;其中ETEC 118株(14.06%),。EPEC 93株(11.08%),EIEC 24株(2.86%),占病原菌检出的61.84%。对214印例病原性大肠埃希菌腹泻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分析,3种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问或同其它病原菌混合感染43例13.5%),其临床表现,同单一病原菌感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临床表现差异甚大;实验室病原检测是重要依据;对腹泻病因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