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理改变情况,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法(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与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有限减压。其中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29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22例,椎管环形减压术47例。所有患者未做融合及内固定术。采用Nakai分级结合腰椎正侧+动力位X线片所见,制定手术疗效判定标准。结果随访18个月~66个月,平均36.4个月。优86例(87%),良12例(13%),差0例(0%)。随访未发现手术节段失稳者。结论有限减压手术方式治疗不合并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1年12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42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开窗减压术。结果: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松解充分。82例随访平均18月,优良率92.7%(优58例,良18例)。无并发症。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4.
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KS-I型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阶段局部“开窗”减压术等。术中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做l-3个长约1.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直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2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77例,良9例,可l例,差2例。优良率为96.6%(86/89)。3例转为开放式手术。结论:本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作长约1.5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自体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椎间植入自体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椎间自体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单节段减压5例,双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结果42例随访6-79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4例,中4例,差2例(为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者);优良率85.7%。发生硬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除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外,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多孔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孔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陈庄洪唐运章蔡贤华邵振海黄继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半椎板与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九十年代以来,我院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个椎板间潜行式开窗,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及疗效,旨在较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引起的不良综合症。方法:自1994年至2001年,作者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6例。其中127例,55岁以下者,采用 多个椎板间潜行式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最少2处,最多4处。结果:参照陆裕朴疗效标准;本组优89例,良31例,可7例,优良率94.5%。结论:椎板间多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减压的目的,不良并发症少,但应强调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防止手术范围扩大。手术者要具有熟练的脊柱开窗手术技巧,松解神经根管与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卷帘式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卷帘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卷帘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其中两节段狭窄28例,三节段狭窄7例.影像学显示退变性狭窄33例,发育性狭窄2例,35例患者均无腰椎不稳及滑脱.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回访,回访时间5月-6年,平均2年8个月.本组优18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8%,椎板愈合率97.2%.1例因术后椎板陷入椎管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 该手术方法椎管扩大减压彻底,恢复和保持了椎管结构特点及腰椎三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是一种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9月~2003年6月,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346例,男653例,女693例:平均年龄46.3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78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减压治疗,共切除1794个椎间盘。结果 12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年)。疗效为优1017例(84%),良170例(14%)、差24例(2%),优良率为98%(其中2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和18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全部为优或良)。术中出血量为50~600ml,平均250ml。手术时间25min~3.5h。有4例转开放手术,4例行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脑脊液漏16例,定位错误1例,对侧复发2例。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1周后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适应征宽、创伤、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995~ 2 0 0 2年对 6 2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仔细分型 ,采用 3种方法 ,a)开窗潜行扩大椎板减压术 ;b)扩大的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c)全椎板切除加椎间融合术。结果 随访 1~ 6a ,按Nakal分级评定优 4 3例 ,良 16例 ,可 3例 ,优良率 96 .5 %。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充分彻底的减压、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为主 ,但要兼顾减压的彻底性与腰椎的稳定性。单节段病变选择开窗潜行减压术或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多节段病变选择全椎板减压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以保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结果疗效参照JOA分级标准评定,术后对45例获得随访,平均3.1年,优2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8.8%。结论该术式保留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关节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稳定性,避免了因手术瘢痕粘连和骨化造成的医源性的椎管狭窄,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双侧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双侧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7例。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年8月,优良率89.5%.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不需要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只需行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不需加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与椎管狭窄同时存在,发生率高达40.0%以上~([2]),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得以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仍需行手术治疗。我们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开窗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多节段开窗法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探讨疗效发生机制并评价该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4月~2009年4月,通过多节段开窗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男70例,女58例;年龄66 ~82岁,平均71.3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和节段,两节段101例,三节段27例.双下肢均有症状者,行两侧开窗,其中两节段四开窗45例,三节段六开窗16例;单侧有症状者行一侧开窗.开窗为椎板间隙开窗,开窗大小约1.5 cm ×2.0 cm,常规凿除关节突内侧的1/3,扩大侧隐窝,探查神经根,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摘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结果]9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24~48个月),疗效按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1%.[结论]应用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脊椎的稳定性干扰少,不行融合,不用内固定,费用低廉,对老年人手术风险性明显降低,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吴志强 《颈腰痛杂志》2006,27(4):293-294
目的探讨用棘突截骨扩大开窗减压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使术后脊柱稳定性更好,减压彻底,并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采用患段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显露该侧椎板在棘突基底部截骨,将棘突韧带连同对侧骶棘肌牵开并剥离对侧椎板,切除患段黄韧带及椎板上、下缘,潜行扩大中央椎管及神经椎管,内聚的关节突,有椎间盘突出的摘除椎间盘,应用此法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证,共16例,评价术后中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半年~4年,16例均得到随访,优10例,良3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81.2%。结论脊柱后骨韧带结构为坚韧有弹性的骨性结构,在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中作用重大。棘突截骨扩大开窗减压术对腰椎后骨韧带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且操作较容易,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满意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