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莫思健  朱泉英 《右江医学》2003,31(4):F002-F00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内镜特点。方法 通过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对 10 2例U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内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 64例 ( 62 .7% ) ,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 2 1例 ( 2 0 .6% ) ,粘膜粗糙呈现细颗粒状 48例 ( 4 7.1% ) ,假性息肉形成 17例 ( 16.7% )。内镜诊断正确率为 84.3 % ,病理诊断符合率 3 1.9%。结论 UC内镜下主要以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勇 《中原医刊》2004,31(13):17-18
目的 :总结我院诊治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确诊的 5 7例UC患者各类临床资料 ,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分型及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继发感染 ,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明显诱因 ,UC(左半结肠以远 )占 82 5 %。内镜下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 ,后期多出现黏膜粗糙、不平、隆起、息肉形成、结肠袋消失以及肠腔狭窄。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本组UC患者的首发症状并无特异性 ,而多种肠道炎症性疾病亦可出现与UC相似的内镜表现 ,是造成误诊率较高的原因。在本组病例中 ,以轻型UC患者的误诊率较高 ,达 76 5 % ( 13 /17) ,与中重型的误诊率 ( 2 5 % ,10 /4 0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UC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导致误诊率较高 ,以轻型病例较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发病特点。方法 :经结肠镜来确诊UC的临床特点。结果 :UC的发病以成年人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 ,占 63 .8%。结肠镜下 93 .1%有糜烂和溃疡 ,其次为充血、水肿和出血 ,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和质脆易出血是UC的早期改变 ,并且以轻中度患者为多。大多数用柳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有效。结论 :UC的临床特点可用结肠镜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确诊的UC住院病人54例。结果:54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12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29例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3例附有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形成。病理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隐窝脓肿、浅表溃疡及杯状细胞减少,固有膜内淋巴、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UC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收集1998至2003年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45例,老年组(年龄≥60岁)15例,老年前期组(45~59岁)7例,<45岁组23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对年龄、性别、腹痛、大便性状、内镜表现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腹痛、腹泻、便血均为常见症状,老年前期组的腹泻(85.7%)、黏液血便(85.7%)、体重减轻(85.7%)症状最为明显,老年UC患者次之(分别为73.3%、73.3%和60.0%)。而发热症状以老年患者最多见(60.O%)。老年UC多为轻度(80.0%),中、重度比例少(20.0%)。内镜下,老年组UC病变范围以直胸 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所占比例为高(73.3%),而老年前期组和<45岁组UC病变以全结肠及广泛结肠的构成比高(42.8%、34.8%)。老年UC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水肿(100.0%)、糜烂浅溃疡(80.0%)和散在出血点(33.3%)。结论老年UC患者以轻度居多,临床及内镜有其特点,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贺建团  张海选 《吉林医学》2010,31(23):3898-3899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27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年龄较大者,女性患者多见。临床表现均有剧烈腹痛、大部分有便血症状(89.8%)。26例(96.3%)患者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高血压92.6%。内镜下病变呈节段性改变,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界限清楚,病变肠管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能分辨,散在糜烂和大小形态不同的溃疡,左半结肠多见。病理学检查见上皮脱落、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坏死、毛细血管扩张,血栓形成。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常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多见;绝大多数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以高血压为首;内镜下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楚,左半结肠多见;病理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在这116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23:1,平均年龄40.8岁。疾病严重程度以轻中度UC多见(84.4%)。病变累及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18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余均为连续分布。本组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44例伴有肠外表现。多数患者的白细胞、ESR和 CRP水平增高。52例患者合并并发症,112例患者接受内科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UC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内镜下病变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结肠假性息肉。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9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特征。结果 共纳入109例患者,男43例,女66例,平均年龄(62.2±12.3)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结肠镜下病变常呈节段性分布,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部分可见溃疡处覆有脓苔、黏膜下血管网消失;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或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伴糜烂。左半结肠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共88例;其次为全结肠(14例)、右半结肠(9例)、直肠(9例),合并肠息肉27例。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43例)、C反应蛋白(61例)、D-二聚体(64例)升高。结论 缺血性肠炎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常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最易累及左半结肠,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且实验室指标常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640例结肠镜检查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下表现。方法:总结我院近10年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病例共640例,对其临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占同期结肠镜总例数的7.4%,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结肠镜表现以充血水肿(94.1%)、糜烂溃疡(75.0%)最多见,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46.6%),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者占(89.8%)。病程小于10年者占78.0%。其中并发结肠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1.4%)。结论:本组结果显示UC有如下特点:①发病率较高,占同期内镜检查数的7.4%。②局限于左半结肠者多见。③多数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少数为区域性分布或节段性分布。④结肠镜诊断准确率高,但仍应结合临床及病理。⑤癌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结肠镜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廖嘉忠 《广西医学》2005,27(7):1014-1015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I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活检病理确诊的28例IC临床、内镜特点。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2.1%),女性多见(男:女为1:1.8),2J5例(92.9%)伴有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便秘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下腹痛(100%)、血性腹泻(89.3%)及左下腹或下腹部压痛(85.7%)。结肠镜分型:一过型23例;狭窄型4例;坏疽型1例。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及狭窄。病变多(96.4%)发生在左半结肠,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35.7%,结肠镜确诊率82.1%,误诊率17.9%。结论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早期诊断IC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特征表现。方法:对3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预后良好,1-2周可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结肠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5年12月7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对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木成  朱瑰蓉 《当代医学》2010,16(15):62-63
目的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对3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84%,16%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及狭窄。内镜分型多数为一过型(91%),狭窄型占9%,无坏疽型。结论 IC患者多数有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病因,4临床特点及诊断步骤。方法:回顾1990年5月-2001年7月间37例病例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病因达12例,血管阻塞性因素近70%,51-70岁年龄段者62.2%,发病部位75%于左半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触痛,便血,腹泻及腹胀,约90%急性发病。钡灌肠检查80%显示有肠粘膜紊乱,点片状溃疡或肠管挛缩等,结肠镜检查依结肠缺血程度不同而有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肠腔变形及狭窄等。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多数病因的肠血流阻塞性病变,急性发作的腹痛是其临床特点,内镜检查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克罗恩病和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克罗恩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P<0.05);消瘦、发热以克罗恩病明显多见(P<0.05),而血便、里急后重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P<0.05),腹痛、腹泻两者无明显差别;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盲部为主(P<0.01),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直肠和结肠(P<0.01);鹅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等内镜表现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非干酪样肉芽肿、全层壁慢性炎、裂隙样溃疡和瘘管等病理改变亦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结论:克罗恩病的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两者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要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48/64,75.0%),女性多见(男∶女约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53例(82.8%),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风湿免疫病或腹腔手术史;主要表现为腹痛(61/64,95.3%)及便血(55/64,85.9%);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转归良好。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的182例UC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病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UC患者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77.5%)、腹泻(45.1%)、腹痛(43.4%)为主;结肠镜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糜烂及溃疡形成多见;病变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30.2%)、左半结肠(23.1%)为主;临床分型以初发型(56.0%)、程度以轻度(56.0%)为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FIB)临床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病变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型最多见;轻度以直肠乙状结肠型为主,重度以全结肠型为主;轻度与重度之间FIB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结肠克罗恩病的结肠镜下表现及组织学特点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Zheng JJ  Chu XQ  Shi XH  Wang YM  Jia LM  Zhou CL  Wang F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70-1973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克罗恩病的正确性以及与活检配合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比较27例克罗恩病侵犯结肠患者的结肠镜及活组织学检查资料,分析与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结果本组27例患者多为混合型,即多数患者结肠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共26例次,占96.3%),单独侵犯结肠者仅4例(14.8%)。结肠镜下可见不同病期的多样性表现(破坏与修复/增殖性病变重叠出现)、以及节段性分布与多部位侵犯的黏膜病变,并有肠管狭窄、变形及增厚感等特点。18例结肠镜诊断结果经活检(9例)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9例)对照证实,诊断正确率为66.7%。活检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细胞聚集,病灶呈局灶性分布,部分标本可见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口疮样溃疡、纤维化及肉芽肿(本组检出率30.8%)等。结论克罗恩病侵犯结肠较常见,多具有较突出的特征性结肠镜表现,并可作出明确诊断。活检组织学检查可进一步支持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年来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及内镜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阶段各10年中,连续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UC患者资料,对这两个时间段的UC患者的病例数、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疾病类型、病程、内镜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等相关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404例UC患者,第一时间段有104例,第二时间段有300例,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性别比分别为2.06∶1和1.04∶1,两组性别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1岁和41.9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第一时间段比较,第二时间段血便、黏液便、消瘦较多见,而腹痛、里急后重较少见(P<0.05);中度UC多见(P<0.05);病变范围以直肠及全结肠较多见,左半结肠少见(P<0.01);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P<0.05)。肠镜下弥漫性、连续性病变、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脓性分泌均较多见(P<0.01)。结论:近20年来我院UC患病率显著增加,性别构成差别趋向缩小,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部位有向全结肠蔓延的趋势,中度UC逐渐增多,轻度UC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与肠镜下表现均提示UC的病变严重程度趋向加重,而肠外表现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