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ONSD/ETD)比值对颅脑外伤(TBI)患者颅内压(ICP)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90例TB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侧脑室置管测量ICP结果将患者分为ICP升高组(ICP>200 mmH2O,n=32)和ICP正常组(ICP≤200 mmH2O,n=58),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量表(GOS)随访后将4~5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38),1~3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52),比较两组患者ICP、ONSD、ETD和ONSD/ETD比值等指标的水平差异。超声ONSD、ONSD/ETD比值和ICP间的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超声ONSD和ONSD/ETD比值对ICP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GCS评分逐渐升高,ICP升高组GCS评分低于ICP正常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ICP、ONSD和ONSD/ETD比值水平逐渐降低,ICP升高组高于ICP正常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国内人群超声测量的球后3 mm的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超声测量ONSD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需要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术前进行ONSD的超声测量,测量时每侧横纵向分别测量两次,两侧共获得8个ONSD测量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受试者ONSD的最终报告值;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根据腰椎穿刺术时测得的ICP分为ICP正常组及ICP增高组,分别在两组内分析ONSD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从入组的研究对象中选择行头部MRI检查的患者,在T2加权相上最大径(显示晶状体及视神经)的一层图像进行眼球前后径、眼球横径的测量,并分析ONSD与眼球前后径、眼球横径的关系。结果 共入组40例研究对象,ICP正常组27例,ICP增高组13例,分析后得出两组内ICP均是ONSD的相关因素(ICP正常组P0.001;ICP增高组P=0.045),且通过回归分析显示ONSD可作为独立预测ICP增高的因素。同时得出该样本中ONSD与性别、年龄、BMI之间无明显相关。从40例研究对象中选择了24例行头部MRI检查的患者(其中,ICP正常者17例,ICP增高者7例),分析ONSD与眼球径的关系,得出ONSD与眼球横径存在相关(P0.05),ONSD与眼球前后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ONSD与ICP明显相关,ONSD可作为ICP是否增高的预测因素;ONSD与眼球横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探讨无创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1例放置脑室型ICP探头的病人,通过超声测量ONSD值并记录对应的ICP值,根据ICP值分为3组:ICP 15 mm Hg组19例,15~25 mm Hg组13例,25 mm Hg组9例,统计比较各组ONSD的差异,并预测提示ICP增高的ONSD最佳阈值。结果在不同体位及甘露醇使用前后,3组间ONS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ONSD随ICP增高而增大。平卧位与30°头高位ONSD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甘露醇使用前30 min与使用后30 min ONSD组内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ONSD与IC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96,P 0.001)。ROC曲线提示:ONSD=5.55mm是诊断ICP20 mm Hg的最佳阈值,曲线下面积(AUC)=0.921 (95%CI:0.816-1.000;P 0.001);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2.0%。结论超声测量ON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结果可信度高,可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颅内高压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2例需行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腰椎穿刺测定的颅内压值分为颅内压正常组及颅内压增高组,所有病人行床边超声检测ONSD水平,对两组ONSD水平、血压、血钠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颅内压正常组与增高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体重指数(BMI)正常和肥胖病人ONS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BMI偏瘦病人ON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颅内压增高组左、右两侧ONSD水平均明显高于颅内压正常组(P 0.05)。结论床边超声动态监测ONSD改变可以作为观察颅内压增高的首选无创性检测技术,BMI可能是ON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 erve s heath d iameter,ONSD)评估颅内压(intracranial p ressure,ICP) 增高的诊断标准并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双盲横断面研究,收集2013年3月-12月可疑高ICP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个体相关信息及脑脊液压力值,分为ICP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 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高ICP的 ONSD最佳诊断值。 结果 共收录了279例患者,其中包括101例高ICP患者。比较显示,ONSD是ICP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01),不受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头围、腰围、高血压和病因分型的影响。 ONSD能够有效准确地评估高ICP。运用超声检测ONSD诊断高ICP的最佳临界值是4.1 mm(敏感度95%, 特异度92%)。 结论 我国高ICP患者的ONSD的诊断值比白种人低,因此建议检测ONSD评估高ICP时应该注意种族 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相互关系,评价ONSD推测ICP变化情况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数据,通过重建头部薄层CT来测量球后ONSD,采用有创ICP传感器监测颅内压等临床数据;患者数据按手术类型分类为开颅手术组和单纯ICP组,分别应用线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ONSD与ICP相关性及ONSD的评价效能。结果 48例患者平均ONSD=6.6mm(SD 0.5 4),平均ICP=12mmHg(SD6.5),ONSD与ICP呈明显线性相关性,其中手术组的线性关系更加明显,AUC=0.964,cutoff=7.1 mm,敏感性=100%,特异性=8 9%,P0.0 0 1,ONSD用于推测ICP效能较高,有统计学意义;而ICP组两者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结论急性重症颅脑创伤开颅术后患者ONSD与ICP线性关系明显,可通过ONSD是否大于7.1 mm来推测ICP20 mm Hg,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多模式联合检查评估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CP)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因病情需要行腰椎穿刺术的脑出血患者17例,在腰椎穿刺术前行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根据脑脊液压力结果(大于200 mmH2 O定义为颅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共7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入院后均行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和床旁超声ONSD测量,比较平卧位与30°头高位、通气治疗前30 min与治疗后30 min、甘露醇治疗前30 min与治疗后30 min双眼ONSD超声测量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超声测量值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分1~3分]患者入院后连续5 d平均颅内压高于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t=2.111,P=0.038)。经30°头高位、通气和甘露醇治疗30 min,ONSD超声测量值分别低于平卧位(F=6.644,P=0.012)、通气治疗前30 min(F=4.492,P=0.037)和甘露醇治疗前30 min(F=5.552,P=0.021),而且预后不良组ONSD超声测量值高于预后良好组(体位变化:F=16.751,P=0.000;通气治疗:F=29.776,P=0.000;甘露醇治疗:F=12.465,P=0.002)。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平卧位ONSD超声测量值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691,P=0.000);ROC曲线显示,治疗前平卧位ONSD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826~0.978,P=0.000)、最佳临界值5.53 mm,灵敏度91.52%、特异度87.14%。结论床旁超声动态检测ONSD有助于早期评估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指导制定降低颅内压的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TCD无创性评估颅内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有创性颅内压(ICP)监测的68例颅脑创伤患者行术后TCD无创性颅内压评估,同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和视神经鞘直径(ONSD);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ONSD和PI与颅内压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ONSD和PI诊断颅内压增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1周颅内压与ONSD呈正相关(r=0.679,P=0.000),且ICP≥20和20 mm Hg时与ONSD均呈正相关(r=0.665,P=0.000;r=0.358,P=0.006);而仅ONSD≥5 mm时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644,P=0.000)。颅内压与PI亦呈正相关(r=0.458,P=0.000),且ICP≥20和15~20 mm Hg时均与PI呈正相关(r=0.716,P=0.000;r=0.705,P=0.000);PI≥1.20和1.20与颅内压均呈正相关(r=0.350,P=0.021;r=0.282,P=0.029)。ROC曲线显示,ONSD诊断颅内压增高(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31~0.969,P=0.000),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0.931,临界值为5 mm;PI诊断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23~0.834,P=0.000),灵敏度为0.483、特异度0.860,临界值为1.20;ONSD≥5 mm联合PI≥1.20诊断ICP≥20 mm Hg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66~1.000,P=0.000),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0.857。结论TCD监测参数(ONSD和PI)可以反映颅内压水平,但其与颅内压的相关程度在不同颅内压水平下有所差异,应根据病理生理学改变合理解读监测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预测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颅内感染患者(颅内感染组)及30例非颅内感染患者(对照组)腰穿测压前分别行TCD及FVEP检查,分析ICP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FVEP各波潜伏期的相关性;比较两种方法预测ICP的准确性。结果颅内感染组共行182例次腰椎穿刺检查,ICP正常42例次,轻度增高80例次,中度增高60例次;发现脑血管痉挛(CVS)84例次。与对照组比较,颅内感染组ICP明显增高;随着ICP增高,TCD的舒张期血流(Vd)减慢,博动指数(PI)增加;FVEP的P2、N2、P3、N3潜伏期延迟越明显;ICP与PI及N2潜伏期相关性最大(r=0.612,r=0.708,均P=0.000)。当预测ICP值(ICPe)与ICP差值<5 mmHg时,ICPeFVEP的准确性(78.6%)明显优于ICPeTCD(65.9%)(P<0.01);患者伴有CVS时,ICPeFVEP的准确性明显高于ICPeTCD(P=0.000)。结论 TCD及FVEP均可用于临床无创预测ICP,但ICPeFVEP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 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 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 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 pg/ml±103.8 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 pg/ml±142.7 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 pg/ml±153.5 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鞘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会出现增粗,故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可以无创、床旁评估颅内压增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诊断高颅压的ONSD的最佳临界值有差异,故我们建议在运用此技术评估颅内压增高时需要考虑种族差异,建立适合不同种族的诊断标准。超声检测ONSD具有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前行TCD检查(发病第1、3天常规进行),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颅高压患者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随着ICP升高,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低,血管搏动指数(PI)升高。与健侧比较,出血侧Vs、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0.01)。与小量出血组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的Vm、Vd均显著降低,PI值显著增高(P均<0.05)。与发病第1天比较,发病第3天中、大量出血组Vm、Vd均显著降低,PI显著升高(P均<0.05)。根据出血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所得预测颅内压(ICPe)及预测脑灌注压(CPP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 20.474PI 0.053MAP;CPPe=7.096-20.474PI 0.947MAP。预测和实测的ICP、CPP显著正相关(r=0.796、0.977,P均<0.01),预测差值在5mm 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结论依据出血侧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准确预测脑出血患者的ICP、CP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脑室内颅内压监测联合阶梯式治疗对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9年10月间收治46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根据研究要求随机分为ICP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ICP组:给予脑室内颅内压监测联合阶梯式治疗;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意识、瞳孔改变及头部CT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3个月FIM评分与并发症情况(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褥疮及肺炎)。结果 ICP组FIM评分(90.81±6.08)分;对照组FIM评分(76.56±7.82)分,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 0.05)。ICP组并发症比例为17.4%(4/23);对照组为78.3%(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结合降阶梯疗法,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脑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2-04—2015-04收治73例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立即予以颅内压监测,记录患者并发症与预后情况,并以50mmHg为临界值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颅内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恢复良好率。结果 73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4/73),根据治疗期间颅内压最高值是否超过50mmHg进行分组,结果显示50mmHg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1%(9/28),高于≤50mmHg的11.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64.4%(47/73),其中50mmHg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50.0%(14/28),低于≤50mmHg为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43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为脱水剂的应用、手术时机的确定及预后评估等提供参考,临床价值显著,利于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黑质超声、非运动症状评估及两者联合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早期帕金森病患者65例(帕金森病组)和健康体检者53例(对照组),分析2组经颅黑质超声和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的差异,分别计算两种方法以及它们联合诊断帕金森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帕金森病组经颅黑质超声示,黑质强回声阳性比例和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阳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经颅黑质超声、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6%、88.6%、87.5%和52.3%、84.9%、80.9%。联合使用两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43.1%、96.2%、93.3%。结论联合使用经颅黑质超声及非运动症状评估可提高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动脉经颅多普勒(TCD)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颅内压变化的预测研究。方法临床确诊为CVST,且伴有视觉障碍和双眼视乳头水肿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15 d和治疗后30~45 d行眼动脉TCD后立即行腰穿记录颅内压值(ICP)。通过眼动脉颅内和颅外段搏动指数(PI),计算搏动指数变化率(△PI),并进行相应时段ICP与△PI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治疗后5~15 d和治疗后30~45 d相应时段ICP与△PI之间均有相关性,P值均为0.000。结论眼动脉颅内和颅外段搏动指数变化率可作为预测CVST患者颅内压变化的一种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颅内压监测、脑灌注压在丘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监测组)在保证脑灌注压(CPP)9.23~12KPA条件下持续颅内(ICP)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在保持ICP0.8~2KPA情况下,丘脑出血脑室铸型出血行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98例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对照组),持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于发病前水平或低于入院水平20%,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评价在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救治中应用价值。结果监测组死亡率5.6%(9/161)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8.3%(1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保证脑灌注压、颅内压监测下血压控制可改善丘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颅内压(ICP)监测与脑脊液乳酸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组,预后良好组(轻、中度残疾)21例,预后不良组(重残及植物生存)44例,死亡组15例。对比不同预后患者住院期间ICP监测情况及脑脊液乳酸水平,探究ICP、脑脊液乳酸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预后组患者ICP最高值、ICP平均值及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预后良好组ICP最高值、ICP平均值及脑脊液乳酸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ICP最高值、ICP平均值及脑脊液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al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P最高值、ICP平均值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均可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ICP最高值、ICP平均值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值=2.439、7.584、3.898,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