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n=42)和夹闭组(n=40),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夹闭组良好率与栓塞组基本一致(P0.05);栓塞组住院时间短于夹闭组(P0.05),同时,栓塞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栓塞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并发症、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夹闭组(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取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二者疗效相当,但后者手术创伤小,出院时短期预后优于前者,而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复发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处理,统计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恢复情况,2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2±0.60)h、(10.62±2.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98±0.63)h、(17.23±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良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治疗脑动脉瘤,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预后水平,且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高龄(≥65岁)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及对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开颅脑动脉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评估2组疗效,记录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等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1.63±32.64)min、(10.72±2.3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高龄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动瘤夹闭术在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影像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动脉瘤大小、位置等综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量(CBF)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及术后观察组CBF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CBF均较术前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影响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7—2016-07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98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与血清MMP-9、sICAM-1水平,并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a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与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MP-9、sICAM-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予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血清MMP-9、sICAM-1水平,减少并发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4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实验组。对照分析同期常规方法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未采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13例患者短;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13例患者低;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GOS预后平均评分高于对照组13例患者,统计学均为P 0. 05。结论 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可指导准确定位病变,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SIAE)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4例。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IAE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变化,术后3个月mRS分级情况,手术前、术后24 h血清NSE、S100β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mRS分级情况、预后良好率(对照组85.71%:观察组88.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血清NSE、S100β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感染、破裂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AE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与传统开颅夹闭术相当,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相较于开颅夹闭术,SIAE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小,但治疗费用较高,临床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围术期指标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介入组(35例)和开颅组(24例),出院时行格拉斯哥治疗结果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开颅组,住院费用多于开颅组(P0.05);介入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86%,低于开颅组的20.83%(P0.05)。结论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近期疗效大致相同,后者在降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上更具优势,但手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重建术与腔内栓塞术+对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01—2014-12收治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其中A组采用血管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腔内栓塞术+血管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随访生存率等。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优于A组(P0.05);2组患者随访1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2 a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腔内栓塞术+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继发颅内动脉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价值优于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8.8%,残余稳定15.0%,复发/扩增6.2%。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5.2%,残余稳定16.8%,复发/扩增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显微开颅夹闭术组预后评分中5分占65.5%,3~4占23.0%,1~2分占11.5%。血管介入栓塞术组预后评分5分占76.1%,3~4分占16.8%,1~2分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较短,在患者恢复和预后方面略优于显微开颅夹闭术,较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10-10—2014-10在我院及湘雅医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组和介入手术组各随机纳入100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比较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89枚,瘤颈残留18枚,部分栓塞4枚。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手术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预后不良率和致残率则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13-08—2016-10颅内动脉瘤患者114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对比2组术前、术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前、术后1a生活质量评分(QOL),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a复发率、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6/57)低于对照组24.56%(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2组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a复发率1.75%(1/57)低于对照组14.04%(8/57),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其术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9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瓣清除术,实验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50±5.67vs 40.85±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7、14、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46±6.37vs 27.04±7.70;17.62±6.07vs 21.46±8.41;12.08±5.31vs 20.74±6.94)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45.11±9.17vs 115.16±18.75)、住院时间(17.25±4.55vs23.44±5.64)、术中出血量(52.42±9.32vs 185.12±12.4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74%vs 53.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清除术,安全指数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夹闭组24例,血管内栓塞组26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颅夹闭组:24例成功夹闭瘤颈,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随访2年,复查脑血管造影,24例中有2例夹闭不全。血管内栓塞组:成功栓塞24例,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一侧成功栓塞,遗留另一侧未栓塞,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随访1月~2年,无瘤体复发或再发。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都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视病人瘤体特点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1-06—2015-11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27)与对照组(n=27)。对照组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2组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管狭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0%,对照组为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血管狭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且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措施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OS量表评分优良率达8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均有明显效果,但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栓塞组),4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夹闭组)。结果 术后4周,栓塞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2例,1分6例,2分5例,3分4例,4分2例,5分3例;夹闭组mRS评分0分20例,1分7例,2分5例,3分4例,4分3例,5分2例。栓塞组恢复良好率(76.7%,33/43)与夹闭组(74.4%,3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7/43)明显低于夹闭组(37.2%,16/43;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均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基本相同,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47例(开颅组)和介入栓塞31例(介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开颅组成功夹闭47例,术后脑积水2例,神经功能缺损6例(记忆力减退4例,精神症状2例);介入组完全栓塞28例,次全栓塞3例,术后脑积水3例,神经功能缺损2例(均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与开颅组相比,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但住院费用较高(P0.001)。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CTA或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两组GOS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较快,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01—2018-01入院的8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围手术期生理指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出院前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与心率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末期随访疼痛、娱乐消遣与咀嚼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