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因间断性黑便6个月,再发1 d收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约500g.在当地医院经初步救治后,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后未再解黑便.2008年4月患者出现解暗红色血便,约800 g,伴头晕、心悸及晕厥,在当地医院止血、输血治疗后转我院进一步诊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因间断性黑便6个月,再发1 d收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2月突然出现黑便,呈柏油样,约500g.在当地医院经初步救治后,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未见异常,后未再解黑便.2008年4月患者出现解暗红色血便,约800 g,伴头晕、心悸及晕厥,在当地医院止血、输血治疗后转我院进一步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位梯度减压术在重度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脑出血患者129例,按收治时间将其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梯度减压法手术;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立体定位下确定手术路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预后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GO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手术并发症,治疗组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4.01;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位梯度减压术能有效提高重度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且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AsPC-1增殖、凋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T和FCM法分别检测EP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单独及联合作用(EP组,E组;5-FU组,F组;联合组,EF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通过Real Time-PCR(RT-PCR)观察各用药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HMGB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用药组细胞增殖活性及HMGB1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率逐渐增高。E0.5225F10、E1.0450F20、E2.0900F40、E3.1350F80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F组的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3.1350F80、E4.1800F160组均比相应E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mRNA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EP可能通过对HMGB1表达的影响,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胰腺癌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及在体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术前应用纸巾对胃黏膜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间及微小病变检出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3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纸巾)及对照组(未给予纸巾)。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胃镜检查胃底、胃体、胃窦黏膜及胃黏膜总体的黏膜清晰度评分,胃镜检查时间。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进行麻醉、是否进行肠镜检查、检出微小病变情况、各部位活检病理情况等的分布情况。 结果共纳入患者656例,其中试验组351例,对照组30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胃镜检查原因、是否麻醉、是否行肠镜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胃底、胃体、胃窦黏膜清晰度评分及胃黏膜总体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8±0.72)分vs(2.53±0.83)分,t=0.057,P<0.001;(1.57±0.74)分vs(2.50±0.85)分,t=0.083,P<0.001;(1.54±0.74)分vs(2.51±0.83)分,t=0.082,P<0.001;(4.69±2.07)分vs(7.54±2.43)分,t=0.017,P<0.001]。试验组胃镜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0.37)min vs(6.78±0.65)min,t=-8.78,P<0.001]。试验组检出微小病变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处vs 92处,χ2=9.361,P=0.009)。试验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胃部组织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处vs 78处,χ2=5.112,P=0.029);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胃镜行活检病理检查的食管和十二指肠组织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胃镜检查术前使用纸巾可以明显提高胃黏膜清晰度,缩短胃镜检查时间,促进微小病变的检出,有效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性,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术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胰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6只.以腹腔注射DDC(750 mg/kg体重)每周2次,共6周建立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组于DDC注射后2周起每日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体重),6周后处死动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胰腺常规病理检查、评分,Masson染色判断胶原纤维量.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浓度、病理积分及胶原纤维的表达量分别为(105.85 ± 25.69)ng/ml、3.16 ± 1.15及(19.16 ± 4.27)%,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分别为(23.16 ± 7.68)%和(18.65 ± 9.82)%,TGF-β1 mRNA和Smad3 mRNA表达分别为0.33 ± 0.10和0.23 ± 0.03,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1).而Smad7的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DDC可建立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苦参碱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产生、抑制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细胞因子在白细胞过度激活以及由此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核因子-kappa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胞中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它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结合,增强这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导致TNF、IL-1、IL-6、IL-8、ICAM-1、P-selectin等基因的过度表达,本文综述NF-κB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为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与消化道同时存在多发性血管畸形,伴胃肠道出血或隐性出血、继发性贫血为特征的疾病,又称Bean综合征。临床较罕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共报道病例约200余例,国内报道也只有少量个案,我院自1985年至今共确诊2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该方法有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已被大家所公认.随着神经内镜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尤其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常见的神经内镜操作技术.我科于2004年12月至今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瘤和出现亚临床腺瘤卒中(SP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140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按照术前是否服用过溴隐亭分为两组:溴隐亭组(74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经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两组出现亚临床腺瘤卒中分别为22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切片发现溴隐亭组卒中病例肿瘤细胞缩小,纤维成分增多。结论亚临床垂体腺瘤卒中在乳素瘤中发生率较高。溴隐亭是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一线药物,可使腺瘤细胞缩小,质地变韧,纤维成分增加,但术前服用溴隐亭,特别是不规律服药,可能是亚临床腺瘤卒中的潜在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