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治疗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作用。方法50例煤矽肺感染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高频通气呼吸支持下,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第2天若气道分泌物多(〉150ml/d)则再次进行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1d、治疗后3d)动脉血气、神志、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后患者的转归、肺泡灌洗和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肺泡灌洗前后比较PaO2有非常显著升高,PaCO2有非常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PaO2亦有显著上升(P〈0.05),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23例,成功率88.5%,改为有创通气者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成功率75%,改为有创通气者6例,死亡1例,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洗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快,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泡灌洗治疗尘肺合并肺部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重症VA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泡灌洗联合吸痰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吸痰治疗,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肺部感染评分(CPIS)、白细胞计数、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肺部感染评分(CPIS)、白细胞计数、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明显改善重症VAP患者呼吸功和血气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改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支气管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综合治疗25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反映肺功能的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抢救因吸入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邹文燕  邢丽芳 《全科护理》2011,9(26):2362-23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将4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24例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分别在发病当时、治疗3d后同一时间抽取动脉肝素钠抗凝血2mI.做血气分析,同时计算早期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合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3.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对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状况、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呼吸衰竭42例,24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18例加用鼻导管吸氧(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并比较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2h、24h后呼吸、心率、血气监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t=5.02,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状态,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B组30例和C组3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后排痰机排痰,B组只采用排痰机排痰,C组只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排痰。治疗后观察3组每日排痰量、症状、胸部体征、胸部影像学、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记录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第1~3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排痰量多于C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8~10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C组(P〈0.05)。A组胸部体征、PaO2和PaCO2改善情况与B、C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B、C两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效果显著,优于二者的单一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救治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昏迷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76例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10d后对两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0d后治疗组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愈率(30.8%)、有效率(74.4%)均优于对照组,病死率(5.1%)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在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可发挥积极、有效、安全的作用,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长效托宁和氯磷定合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7例随机分为长效托宁(治疗组)27例与阿托品(对照组)3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长效托宁对不同中毒程度毒覃碱样症状的控制疗效确切,两组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清组织释放酶峰值,用药过量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次数显著减少(P〈0.0001)。对阿托品化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效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重症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重症肺水肿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分别予以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及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PaO2/FiO2、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2h后血气、PaO2/FiO2、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达好转标准16例:而对照组8例达到好转标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创BiPAP通气治疗急性重症肺水肿效果优于常规内科治疗,并能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调整用药指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前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停药与减量的指征。B组以“阿托品化”作为阿托品用药过程中停药与减量指征。评价治愈率、阿托品中毒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阿托品中毒A组明显少于B组(P〈0.01),住院时间A组少于B组(P〈0.01),农药中毒反跳A组出现机会少于B组。结论:以体温和出汗作为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减量指征,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肪乳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08-2012-04期间经洗胃、阿托品、解磷定、抗感染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68例,其中经血液灌流治疗34例,随机分为脂肪乳组及对照组,各17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脂肪乳组患者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5天脂肪乳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组患者达"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使用总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配合血液灌流的基础上,静脉输注脂肪乳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水平,降低达"阿托品化"时间及阿托品使用总剂量,提高患者治愈率,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患者早期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SOPP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患者中毒后3h内)即抽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MA)和肽素(Copeptin)水平,治疗后6h和24h复查。对照组给予洗胃、静脉推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10g,2次/d,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h,对照组IMA、Copeptin较治疗组升高,治疗后24h,IMA、Copeptin水平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而治疗组cTnI水平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出现心肌损伤,应尽早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干预可降低患者cTnI、IMA、Copeptin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汤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的反复洗胃、清洁皮肤、肟类复能剂及抗胆碱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而治疗组加用通腑解毒汤胃管注入,每次200mL,每日2次。在治疗结束后分别统计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阿托品减撤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等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解毒汤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良好的作用,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混配农药中毒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混配农药中毒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血液灌流组各48例,比较两组恢复自主意识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及疗效.结果:血液灌流组患者恢复自主意识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血液灌流组治愈率95.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9%(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混配农药中毒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致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洗胃、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及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O.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3-5d。比较两组动脉血气、X线胸片(第1、3、5天)变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个脏器)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病例的存活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与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PQ中毒后肺损伤患者动脉血气及x线胸片,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引起的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急性AOPP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洗胃、补液、阿托品、长托宁、解磷定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SH2 400 mg/d。检测入院后第1小时、第24小时、第72小时、第168小时的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含量,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TnT、AST、ALT、CK、CK-MB、LDH及CHE含量的变化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急性AOPP患者cTnT、AST、ALT、CK-MB及L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心肌酶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GSH能减轻急性AOPP引起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淀粉酶(AMS)、血糖(BS)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AOPP患者250例(中毒组)按照临床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AOPP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 mL分别检测ChE、AMS、BS及CK-MB。结果:中毒组血清AMS、CK-MB及B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清AMS、CK-MB及BS水平递升(P0.05),且不同程度中毒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ChE下降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AOPP患者血清ChE、BS、AMS及CK-MB对判断AOPP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贾传珍 《山西护理杂志》2010,(10):2555-255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最佳吸入气体温度,以取得最好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52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36℃,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2℃,观察两组患儿气道湿化满意度、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将吸入气体温度调到35℃~36℃,可达到最佳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解胃磷"(解胃磷)对口服有机磷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寻找具有口服解除有机磷毒性的洗胃剂,争取第一时间控制病情,减少阿托品和氯磷定的用药量,减少两重、三重中毒,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法:把口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经我院首诊并服用解胃磷患者设为治疗组,把外院经过传统洗胃和治疗后再转至我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注射阿托品和氯磷定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给药量多集中在洗胃时间,迅速出现稳定的阿托品化,并发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1%。结论:"解胃磷"能有效阻止口服有机磷的吸收,明显减少阿托品及肟类复能剂的用量,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能解除口服有机磷毒性的新型消化道解毒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多种血液净化(BP)模式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急性中毒并ARF患者,其中9例行血液透析(HD)治疗,11例行HD串联血液灌流(HD+HP)治疗,10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各组均给予综合性治疗,比较单纯HD组、HD+HP组、CVVHDF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CVVHDF组治愈率高,肾功能恢复优于其他血液净化组(P〈0.05),昏迷者的清醒时间快,住院时间缩短(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CVVHDF、HD+HP血液净化治疗抢救各种急性中毒并ARF患者成功率高,对急性重症中毒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提倡早期行CV—VHDF治疗,同时重视洗胃、营养支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以利于急危重症中毒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