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患者,其中59例行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其余51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两组,行耳前瘘管切除术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 (1)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手术切除瘘管者;(2)耳前瘘管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的复发率高于瘘管切除术的复发率;(3)耳前瘘管切除术中,非感染组与感染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手术切除先天性耳前瘘管,既缩短了治疗时间,也节省了治疗费用;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是治愈耳前瘘管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994~2004年我们用2%碘酒治疗9例瘘管,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例瘘管中,单纯瘘管8例,瘘管合并窦道1例.6例为腹部瘘管,其中4例为阑尾炎术后切口不愈合1月余形成的腹壁瘘管,2例为胆囊炎术后切口不愈合形成的腹壁瘘管;1例瘘管合并窦道为臀部肌肉注射感染所致;1例为铁钉刺伤足底形成的足底瘘管;1例是自行车钢丝绞伤足后跟引起的足跟瘘管.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4月以来,我院应用雷米封水剂注入结核瘘管内治疗脊柱、四肢骨关节结核.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8~40岁.本组患者发病部位:胸椎下段骨结核并发瘘管8例,腰椎结核并发瘘管14例,髋关节结核并发瘘管7例,肩关节结核并发瘘管2例,肘关节结核并发瘘管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膀胱造瘘管更换技巧及后期管理经验,总结并建立该类患者膀胱造瘘管后期更换及膀胱造瘘管后期管理的标准化方案。方法通过对慈溪市人民医院承担的市级课题《枸橼酸钾预防膀胱造瘘管结石的临床研究》中42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膀胱造瘘管更换以及后期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管理,总结并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标准化实施方案。结果 42例患者更换膀胱造瘘管顺利,通过口头和书面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了膀胱造瘘管的家庭管理技巧,所有患者在课题实施期间,无膀胱造瘘管脱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对膀胱造瘘管更换方法及后期健康教育进行标准化,可以明显减少膀胱造瘘管相关并发症,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拔除长期放置的胃造口管后常会出现慢性胃-皮肤瘘管和间歇性胃液漏出。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开腹瘘管切除术。本研究描述了内镜下电灼联合金属夹瘘管关闭技术的治疗结果。方法:3例胃造口管拔除后胃-皮肤瘘管形成(3月至3年)的患者接受内镜下瘘管电灼和金属夹闭合治疗。观察结果:2例患者治疗后瘘管完全闭合,第3例治疗后瘘管部分闭合。结论:内镜下电灼联合金属夹瘘管闭合技术可能成为慢性胃-皮肤瘘管外科治疗的替代疗法。内镜下电灼联合金属夹闭合慢性胃-皮肤瘘管@Teitelbaum J.E. @Gorcey S.A. @Fox V.L.$Division of Gastroenter…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瘘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瘘管护理进行总结,有2例瘘管闭塞须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30例瘘管使用时间为6个月~72个月。提出加强瘘管早期的功能锻炼,把握瘘管的使用时间,采取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止血方法,采用各项预防瘘管感染和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延长瘘管使用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束皓  汪卓妍 《包头医学》2015,(2):128-129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瘘管搔刮加比塔派克斯根管充填材料(Vitapex)瘘管置药观察瘘管愈合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来本院口腔门诊就诊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的患者200例,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21~72岁。随机选取200例单根管有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100例首次采取根管置药及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另100例单纯根管置药,一周后观察瘘管闭合情况。结果:100例首次采取根管置药及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有90例瘘管愈合,另100例有65例愈合。结论:瘘管搔刮加Vitapex瘘管置药能加速炎症吸收,瘘管愈合快。  相似文献   

8.
第一鳃沟瘘管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鳃沟瘘管亦称先天性耳颈瘘管,临床上较少见,亦比较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上因瘘管与面神经和肋腺关系密切,某些病例瘘管走向复杂、位置深、分支多,手术有一定难度。对该病的充分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完整切除瘘管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介绍了12例第一鳃沟瘘管的诊断和手术经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硝唑在乳磨牙瘘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乳牙髓腔封樟脑酚棉球 ,瘘管置替硝唑颗粒 ,促进瘘管愈合 ,并与瘘管碘酚烧灼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替硝唑瘘管局部用药促进愈合 ,疗效明显优于瘘管碘酚烧灼 (P <0 .0 1)。结论 替硝唑瘘管局部用药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耳轮脚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俗称“傀儡耳”,中医书称为“耳门瘘管”,文献上名称不一,有“先天性耳前窦”、“先天性耳瘘管”、“外耳鳃瘘管”、“耳轮瘘管”及“耳前瘘管”等,本文采用先天性耳轮脚瘘管这一命名,因为本病的瘘口不论是位于耳轮脚或耳轮脚前,其瘘管总是与耳轮软骨升枝粘着或穿过,关系密切,这一名称,既说明本病的病因,又表示瘘管发生的部位,比较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术后复发的原因,并对二次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结果:52例患者中,27例术中可见耳轮脚前方瘘管组织残留,16例可见瘘管组织与耳轮脚软骨粘连,3例沿耳轮脚向上瘘管残余,6例残余瘘管组织伸向外耳道前下壁。50例Ⅰ期痊愈(96.15%)。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为瘘管分支走形复杂导致瘘管组织残余、软骨附着等。再次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组织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更换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对40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积极处理膀胱造瘘管出现的常见问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积极处理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的一些问题,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 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 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 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脓肿期耳前瘘管患者行一期瘘管切除或切排后延期瘘管切除疗效观察,探讨脓肿期耳前瘘管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4例脓肿期耳前瘘管患者随机分成一期瘘管切除组(简称一期手术组)和脓肿切排炎症控制后瘘管切除组(简称延期手术组),观察伤口愈合时间及瘘管感染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延期手术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中位数为20d,一期手术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P<0.01)。随访时间7-26个月,无失访病例,两组均无瘘管感染复发病例。结论:脓肿期耳前瘘管行一期瘘管切除较脓肿切排后延期瘘管切除外科修复时间更短,可能避免瘘管感染复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根尖周病变消除,根端牙龈瘘管愈合。方法结合X线片用刮匙直接进行瘘管搔刮,并在搔刮过的瘘口内置入碘仿粉剂。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无叩痛,瘘管愈合。结论采用瘘管搔刮,并在瘘管口内置入碘仿,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牙龈瘘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耳科疾病,对反复感染或瘘管内分泌物增多的患者应作手术彻底切除瘘管。一般认为,已形成脓肿者,应先作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行瘘管切除术。我科自1981年至今对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于感染化脓期行瘘管彻底切除,均获一期愈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解倒睫器对先天性泪囊瘘管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3例先天性泪囊瘘管患者先以探针或冲洗针头了解瘘管走行、全长,并冲洗泪道,了解瘘管是否与泪囊相通。将与电解器负极相连的电解针沿瘘管走行轻轻插入瘘管,达瘘管全长,接通电解器电源,通电时间为15~20 s,见瘘管口有细小白色气泡冒出,即可取出电解针。术后局部涂抗生素眼膏。结果术后复查无1例出现溢泪症状,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解倒睫器治疗先天性泪囊瘘管,简便、安全、无出血、无感染、无瘢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第三鳃裂瘘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例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外院行瘘管切除术,术后1周复发,行瘘管碘造影剂造影、CT检查并三维重建而确诊,并在全麻下行第三鳃裂瘘管摘除术而痊愈,病理检查示鳞状上皮增生,肉芽组织长入,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灶状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鳃裂瘘管并感染。结论鳃裂瘘管多由鳃沟闭合不全及闭膜破裂引起,碘造影剂造影、CT检查及三维重建是较为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彻底切除瘘管全程是治疗鳃裂瘘管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了16 例鳃裂瘘管,其中第一鳃裂瘘5 例,第二鳃裂瘘7 例,第三鳃裂瘘4 例。术前作瘘道碘油造影确定瘘管走向,手术时先常规检查瘘管口,注入1% 亚甲蓝,沿瘘管钝性分离,于高位结扎切断。手术均获成功,随访2 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