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符合少、弱精症诊断的150例男性不育患者运用自拟黄地助育汤进行治疗,水煎服,2日1剂,每次200 mL,每天2次饭后温服,3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后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a级和b级)及精子活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愈49例(32.7%),显效40例(26.6%),有效45例(30.0%),无效16例(10.7%),总有效率为89.3%.结论:运用具有补肾生精助育功效的中药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的男性不育症是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少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免促育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抗免促育丸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所致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抗免促育丸治疗.4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AsAb转阴率为90.32%,受孕率为56~65%;对照组AsAb转阴率为60.0%,受孕率为33.33%(P<0.05)。结论:抗免促育丸对AsAb所致男性免疫性不育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生精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男性不育症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五子衍宗丸进行口服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自拟生精助育汤进行加减治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3~6个疗程,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精子密度、活动率、存活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自拟生精助育汤治疗的总有效率达100%,而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则只有50%。可见治疗组的效果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治疗组治疗后的精子密度、活动率、存活率均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具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生精助育汤能够提高精子精子密度、活动率、存活率等指标,对治疗男性不育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军 《四川中医》2006,24(12):59-60
目的:观察自拟促育汤及促化汤配合西药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少精、弱精症者,采用促育汤水煎服,加服克罗米芬,2个月为1疗程;对精液不液化者,采用促化汤水煎服,加服维生素C,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22例(25.6%),显效27例(31.4%),有效30例(34.9%),无效7例(8.1%),总有效率91.9%。结论:促育汤及促化汤配合西药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助孕汤治疗孕酮不足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用西药黄体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助孕汤治疗,30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个疗程(孕期满13周后停药)。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自拟助孕汤合黄体酮治疗孕酮不足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75年8月至1984年12月,采用自拟"助育汤"治疗男子精子减少不育症22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患者均系23~30岁的已婚男性青壮年。婚后5~6年不育者3例,4年不育者5例,3年不育者12例,2年不育者2例。精液检查:精子数目极少(每个视野1~3条)者3例,每 ml 500~1000万者2例,1500~2000万者3例,3000万者8  相似文献   

7.
补肾填精种子汤加减治疗不孕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义春 《四川中医》2003,21(7):65-66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种子汤治疗不孕症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补肾填精种子汤加减治疗,以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可连续1~3个疗程。结果:32例中,治愈25例(78.13%),无效7例(21.87%)。结论:补肾填精种子汤治疗继发性不孕疗效较佳,对原发性不孕效差。  相似文献   

8.
温肾助育方治疗弱精子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肾助育方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肾助育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VitE100mg,葡萄糖酸锌片10mg。2组均连服3个月,共2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3.3%,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肾助育方治疗命门火衰型弱精子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成辉 《四川中医》2009,27(5):84-85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结合助气消痰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根据(Epley)1993所描述的管石复位法,将脱落的耳石复位后结合助气消痰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23例病例,治愈率73.9%,总有效率91.3%。结论:准确的手法复位与助气消痰汤结合治疗BPPV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加味赞育汤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温肾活血的加味赞育汤治疗少精症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疗效。对男性不育症患者 2 0 0例 ,以双盲法设治疗组 15 0例 ,用自拟的加味赞育汤治疗 ,对照组 5 0例以五子衍宗汤治疗 ,2 0天为 1个疗程 ,观察治疗 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 3个疗程后 ,精子浓度比对照组明显上升 (P <0 0 1) ;精子活动力指标的改善率治疗组为6 0 % ,对照组为 2 4 % (P <0 0 1) ;治疗组受孕率为 2 8% ,对照组为 10 % (P <0 0 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6 5 % ,对照组为 30 % (P <0 0 1) ;提示加味赞育汤对男性少精症导致不育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6.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