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时选取6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1、10.25、14.19、4.35,P〈0.01或P〈0.05)。AMI患者的血清hs—CRP的敏感性较cTnI、Myo及CK—MB高,其中cTnI的特异性为最高。AMI患者2、4、8h血清hs—CRP、cTnI及CK—MB逐渐升高,而Myo于4h左右达到最高峰后逐渐降低。结论血清hs—CRP、cTnI、Myo及CK—MB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不同时间的CK-MB和CR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AMI后12hCK-MB与CRP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4.2%,48h为57.7%,86.5%,动态观察发现CK-MB和CRP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h和48h,表明CRP对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优于CK-MB。  相似文献   

4.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定量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水平出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中CRP是AMI诊断与治疗的敏感指标,血清CRP与cTnI、Mb、CK MB同时检测对AMI快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在心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分别对患者发病当时、发病后4 h、发病后7 d 的两组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进行测定,比较两个标志物的阳性率。结果:cTnI 在 AMI 患者发病当时、发病后4 h、发病后7 d 的阳性率均高于 CK -MB,两项指标阳性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结论:cTnI 在 AMI 患者诊断中阳性率敏感性高、持续时间久,是临床诊断 AMI 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郭辉 《吉林医学》2008,29(19):1659-165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观察比较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cTnI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AMI患者的阳性率分别:cTnI87.5%、CK56.3%、CK—MB62.5%。结论:AMI患者胸痛后6h之内血清cTnI的敏感性最高,对早期诊断及时溶栓治疗AN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②方法对78例确诊的AMI患的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③结果AMI患中cTnI的阳性率及持续时间均大于CK—MB。④结论cTnI在AMI患中有高度的阳性率,cTnI联合CK—MB检测对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在欧关一些国家一直是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各种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肌红蛋白(Mb)出现时间早,但窗口期短,CRP具有高灵敏度,但特异度差。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同工酶对AMI早期诊断较AST、LDH特异性高,但此酶出现迟且增高持续时间短,cTnT有更宽的时间窗,cTn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出现迟。因此联合CK、CK—MB、Mb、CRP、cTnT、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实验室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叶晓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86-87,95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联合检测的意义,以期为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实验以130例不同时点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体检为正常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含量,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明显增高。病情恶化患者hs—CRP、cTnI、Myo及CK—MB持续高水平,病情好转患者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持续下降。结论心肌梗死发病后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cTnI、Myo及CK—MB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监测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cTnI、Mb和CK—MB定量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TnI、Mb和CK—M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郭钊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28-129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能够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和诊断。方法收集4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所采血液进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定量检测,研究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阳性率:cTnI为93.4%,CK—MB为32.1%;敏感性:cTnI为100%,CK-MB为48.2%;特异性:cTnI为93.4%,CK—MB为32.1%。结论cTnI阳性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具有高度的预见性,cTnI的阴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机率很小。cTnI可作为心肌细胞受损时一种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记物。cTnI可以早期预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血栓的形成,cTnI也可以作为一种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朱映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48-48
目的探讨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监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Myo、CK—MB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cTnI、Myo、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Myo、CK—MB各心肌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各不相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4):364-364,366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30例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MI组患者血系列采血测定CTnI和CK-MB。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6.75。其阳性率在发病后2-4h内达44.7%,72h为73.7%,168h为23.7%。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0.0%。结论: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顾申红  林云  姚震  陈跃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49-549,63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定性检测与cTnI、CK—MB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OpusTM全自动急诊干式免疫分析仪定量法 ,检测了 80例AMI病人的动态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活性。③结果  80例AMI病人cTnI总阳性率为 97.5 0 % ,阳性率在发病后 4h内达 4 5 .0 0 % ,7d时仍高达33.75 %。AMI病人发病 2 4h后心肌cTnI较CK MB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χ2 =9.0 14~ 4 7.6 19,P <0 .0 1)。④结论AMI病人心肌cTnI检测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是一种高度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陈水花 《中外医疗》2008,27(32):144-144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在AMI 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AMI患者36例,在不同的时间段测定H-FABP、Mb、CRP、cTnI并与40例健康人检测结果目的 进行比较.结果 CRP在AMI发生4h后升高,在24h内均有较高水平,敏感性也较高.H-FABP与Mb在AMI发生后1h即开始升高,较CRP提前释放,持续至12h,且敏感性较高.H-FABP特异性高于Mb及CRP.cTnI在AMI发生1h后有阳性检出,但只有在6h后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H-FABP较CRP、Mb、cTnI对早期AMI(特别是6h内)更具诊断价值,cTnI为AMI的确定标志物,早期生化标志物H-FABP与cTnI一起可望成为AMI诊断的重要检志 [1].  相似文献   

17.
肌钙蛋白I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患者入院 4h内的血清cTnI浓度和肌酸磷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的活性 ,并统计出这三者的阳性率和被确诊为AMI的人数 ,然后比较这三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nI的敏感性、特异性 (95 .3% ,10 0 % )明显高于CK MB(6 5 .1% ,93.7% )和CK(6 9.8% ,72 .9% ) ,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在诊断AMI时 ,cTnI具有简便快速 ,出现时间早 ,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 ,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2例AM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nI、Mb、CK—MB水平,并动态分析其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AMI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于AMI发病后0—2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7天后达到基线水平;Mb于0—2小时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出现明显下降,48小时到达基线水平;CK—MB于0~2小时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水平明显下降,72小时达到基线水平。结论cTnI、Mb、CK—MB心肌标志物在AMI检测中各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价值,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AMI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并住院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4h内CPK—MB阳性率仅为32%,cTnT达91%。起病24h,血清cTnT检测阳性率100%,,而CKMB则为71%。多数患者72h内血清CPK—MB恢复正常,cTnT大多在3周后恢复正常。AMI中cTnT持续阳性组与cTnT正常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血清标志物。cTnT升高对AMI早期诊断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释放动力学,浓度曲线,峰值特点及与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动态变化的比较,以确定cTnI早期诊断AMI及判断溶栓后再通的价值.方法:对102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后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分析.并与CK、CK-MB做比较.结果:cTnI升高时间比CK、CK-MB早2h,AMI在起病后6 h内,cTnI、CK、CK-M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6%和64%,起病后6h内cTnI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CK-MB(P<0.05):cTnI增高持续时间长达7天以上,显著长于CK、CK-MB(P<0.01):cTnI峰值溶栓再通组明显提前为10~14h,比CK、CK-MB早2h左右,而溶栓失败组明显延长到26~29h,与CK、CK-MB组无区别.结论: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生化指标,动态观察cTnI的变化,对AMI早期或晚期的诊断及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