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深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深部感染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51例患者中,30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其中5例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1例咽旁脓肿及1例咽后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气管切开;1例颌下间隙脓肿行穿刺抽脓;其他患者均经抗生素治疗。除1例合并多间隙脓肿患者转院,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颈深部感染一旦形成脓肿,需尽早行切开引流,合并严重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术,用药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在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及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证实,45例脊椎结核患者中合并有椎旁脓肿者36例(80.0%),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4.7%。结论超声检查对脊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诊断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椎旁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艾滋病患者椎旁脓肿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35例艾滋病相关椎旁脓肿,结核性脓肿30例,非特异性化脓性脓肿5例。23例出现脊柱骨质破坏者均为结核性脓肿,其中4例患者可见椎体塌陷;14例病变可见硬膜外脓肿,其中13例为结核性脓肿。结论艾滋病患者椎旁脓肿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多见,影像表现上结核分枝杆菌骨质破坏分布范围更广泛,常见硬膜外脓肿,磁共振及CT检查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19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脓肿分布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9例DLA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腹痛并不常见(26.3%),细菌培养阳性率低(36.8%)。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意义重大。单纯抗生素治疗13例.B超下脓肿穿刺5例,外科脓肿切开引流1例。18例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4.8%。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颈部深筋膜间隙脓肿的临床表现及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本文将近10年20例分析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20例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65岁。咽旁间隙脓肿11例,急性咽后脓肿4例,颌下间隙脓肿5例。1.2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局部肿疼。咽旁间隙脓肿者,患侧扁桃体及咽侧壁推向中线5例,患侧颈部、颌下弥漫性肿胀8例,有波动感3例,颈部强直5例。急性咽后脓肿4例中均有吞咽困难和咽后壁1例隆起,呼吸困难3例,头偏向1侧2例,颈部X线侧位片均见椎前隆起软组织阴影,椎骨骨质无破坏。颌下脓肿中,肿胀区波动感3例。1.3 治疗及结果:均作切开排脓,咽旁脓肿中2例作咽侧切开,9例行颈侧切开。急性咽后脓肿均行咽后壁切开。1例急性咽后脓肿并发喉水肿行气管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对19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脓肿分布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9例DLA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腹痛并不常见(26.3%),细菌培养阳性率低(36.8%)。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意义重大。单纯抗生素治疗13例,B超下脓肿穿刺5例,外科脓肿切开引流1例。18例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4.8%。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及适时脓肿引流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亦凡  李彤 《新疆医学》2009,39(11):18-20
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56例,对腰椎结核椎旁脓肿超声图象特,最结合经临床诊治及引流物细菌培养证实的脊椎结核性椎旁脓肿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超声显示椎旁脓肿外形不一,可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显示不清,脓腔壁厚,早期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程较长者,内部渐呈无回声区,其间散在细小强回声点或强回声斑及索条状强回声,回声杂乱。诊断准确率达96.43%(54/56),误诊2例。结论:超声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并能准确地提示病灶的部位,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走行及与邻近腹部器官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手术切口、穿刺引流切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症状临床表现不一,容易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干扰,造成误诊,肝脏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首选检查。本组病例2例经过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病灶消失,7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过穿刺引流而治愈。1例酮症患者效果欠佳。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多样,好发老年体弱者,肝脏影像学检查为诊断首选,经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穿刺引流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外科引流与灌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隐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外科引流与灌洗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术后灌洗治疗49例SAP合并感染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中死亡3例,病死率6.1%,死亡原因为染感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5例均经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6.7(47~192)d。结论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术后灌洗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及残余脓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外科治疗的32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典型症状者仅14例,不典型症状者18例;好发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10例,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8例,手术治疗14例,治愈29例,死亡3例,主要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首选B超检查,在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肝脓肿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诊治的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热、右上腹胀痛、肝区叩痛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以及经皮脓肿穿刺和/或置管引流而治愈.讨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48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诊断和治疗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0年的48例患者。结果本病近年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临床表现和体征多不典型。胆系结石和肿瘤已取代以往的胆道蛔虫成为主要致病因素(29.2%)。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本病(8.3%)。细菌培养阴性的病例有所增加(52.1%)。诊断应首选B超检查(确诊率79.2%)。经皮脓肿穿刺或引流合并抗生素的应用为有效治疗方法。感染性休克为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论本病近年来表现趋于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腰肌劳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阳性患者针刀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探讨针刀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MR表现阳性的腰肌劳损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全部通过针刀治疗,选取压痛点的3~4点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磁共振,对治疗前后的MR表现[关节周围积液、椎旁肌水肿、浅筋膜水肿、棘间韧带水肿,肌肉(双侧多裂肌、竖脊肌)间隙脂肪浸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关节周围积液7例、椎旁肌水肿5例、浅筋膜水肿3例、棘间韧带水肿8例,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间隙脂肪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无下降,左右侧多裂肌、左右侧竖脊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椎旁肌肌脂分数(muscle lipid fraction,MLF)、左右侧多裂肌、左右侧竖脊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检查对腰肌劳损患者的诊断、针刀治疗后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肌肉间隙脂肪异常浸润是否可逆需要更多样本、纵向研究方法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冯晓强  华国铭  夏从羊 《吉林医学》2010,(35):6459-6460
目的: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脊柱结核38例,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部分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0例可见死骨形成;26例椎间盘受累,椎间隙变窄、消失;18例可见椎旁冷脓肿;3例见附件破坏。结论: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在病变早期就可以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细节、死骨、钙化、脓肿及椎间盘的改变及对病变的范围、邻近组织受累情况亦能清楚显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术后疗效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介入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CT确诊脓肿后均抗炎治疗,所有患者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抗生素盐水脓腔冲洗。结果20例肝脓肿患者中,5例(25%)有肝脏部分切除史,其中4例(20%)行胆肠吻合术,糖尿病患者7例(35%),8例(40%)患者有胆道疾病行PTBD术史。所有患者行抗生素抗炎及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高危患者应积极预防,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是肝脓肿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以期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22例颈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入院后积极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效果。  结果  12例行颈侧切开脓肿引流,其中1例同时行胸腔镜胸腔脓肿清除;1例患者术前颈部CT及三维CT显示为扁桃体异物伴脓肿,行扁桃体切除术+咽部异物探查术,见扁桃体周脓性分泌物,未见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1例患者术前颈部CT显示为颈部异物伴咽后脓肿,本例插管困难,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后行咽后脓肿切开引流+异物探查+食道镜探查,见大量脓液未见明显异物,好转后出院观察; 4例B超下穿刺持续引流,其中1例引流效果不佳并发脓毒血症放弃治疗;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后行修补;其余3例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1个月,除放弃治疗1例外其余21例均治愈且无复发。  结论  颈深部脓肿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术前诊断和紧急切开引流是治疗关键,诊断时应结合多种检查防止漏诊、误诊,必要时可行造影检查。呼吸困难者选择气管切开,全麻麻醉插管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关注全身情况等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   10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10例患者均有肝脓肿,均合并眼内炎并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有3例同时并发肺脓肿,其中1例合并心包、胸腔积液及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有糖尿病病史,2例无基础疾病。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的肝脓肿易引起肝外播散性病灶,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危害严重,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宝娟 《吉林医学》2013,(34):7135-7136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2005年9月2012年9月乳腺外科门诊接诊的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保守治疗21例,其中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9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手术治疗;158例手术中采取脓肿进行切开引流48例,肿块切除术91例,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术9例,瘘管及周围组织切除术10例;术后随访32012年9月乳腺外科门诊接诊的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保守治疗21例,其中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9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手术治疗;158例手术中采取脓肿进行切开引流48例,肿块切除术91例,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术9例,瘘管及周围组织切除术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131例术后痊愈,27例复发,复发率17.06%。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将脓肿及肿块周围扩张导管、炎症组织切除,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临床对结核性咽有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结核性咽后脓肿2例的诊治过程,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进行讨论。结果:2例台愈出院。结论:确诊为结核性咽后脓肿后不宜行咽后壁切开排脓,以防切口经久不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