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19,(4)
目的优化续断切制工艺。方法以川续断皂苷Ⅵ、续断总皂苷、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软化用水量、软化时间、切制片型、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切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取烘干减重50%"发汗"后于60℃下干燥的药材,加入4倍量水软化6 h,取出,稍润,横切3 mm厚片,70℃下烘干,川续断皂苷Ⅵ、续断总皂苷、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有量分别为7.86%、14.08%、43.71%、42.93%。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切制续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得到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探究续断"发汗"前后指标性成分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色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正交试验,以相对含水量、发汗温度及发汗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评价指标,建立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在此"发汗"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以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续断断面颜色进行数字化表征,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断面颜色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即续断鲜品45℃烘至样品相对含水量为(40±5)%时,在25℃环境下"发汗"72 h。在此"发汗"条件下,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相对"发汗"前提高,续断断面颜色较"发汗"前加深。"发汗"前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续断颜色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川续断皂苷Ⅵ与L~*(代表颜色明暗)、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建立的续断稳定的"发汗"条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与具体的外观颜色无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续断的"发汗"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汗”对续断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续断产地加工"发汗"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续断"发汗"前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的比较进行研究。结果:续断"发汗"后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发汗"后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升高了。结论:本研究表明续断产地加工"发汗"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续断的产地加工坚持发汗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释续断"发汗"加工导致三萜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的机制,该研究对续断"发汗"加工前后总三萜皂苷以及指标性成分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技术结合LC-MS/MS对续断"发汗"加工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汗"加工后,续断总三萜皂苷的含量显著下降,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显著升高;经iTRAQ-LC-MS/MS方法分析得到14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发汗"加工后显著上调蛋白为50个,显著下调蛋白为90个。GO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中存在多种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及转移酶,进一步检测2类差异表达的氧化还原酶的活性,结果与iTRAQ-LC-MS/MS分析一致。通过分析差异蛋白中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酶,发现参与三萜皂苷结构修饰的CYP450及UGT家族各有1个成员在"发汗"加工后表达显著下调,表明"发汗"加工可能通过影响续断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下游修饰酶CYP450及UGT的表达进而导致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2,(12)
目的:优选川续断产地加工方法。方法:以川续断浸出物、川续断皂苷Ⅵ及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优选川续断产地加工方法。结果:烘至半干发汗(0.7046)阴至半干发汗(0.5857)烫软发汗(0.5280)晒干(0.3138)蒸软发汗(0.0952)。结论:用综合评分法优选产地加工方法,可较好的保证川续断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优选盐炙续断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盐炙工艺对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影响,优选盐炙续断炮制工艺.方法:以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盐炙续断炮制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盐炙续断炮制工艺为每500 g续断药材用10 g盐浸润45 min,150℃炒制8 min.结论:优选的盐炙续断炮制工艺可明显提高续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且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为续断炮制规范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莹  康显杰  杜伟锋  来平凡  葛卫红 《中草药》2019,50(16):3909-3916
目的研究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与促进大鼠成骨细胞、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药效的谱效关系,寻找续断发汗前后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明确"发汗"对药效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AD检测器建立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14和4号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MG-63细胞的增殖都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关联度均在0.7以上。与成骨细胞增殖、MG-63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个药效指标关联度排序比较靠前的特征峰有14、4、6、16、13、11、5号峰。结合前期研究推断,这些峰可能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结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可能是续断"发汗"前后影响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其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Ⅹ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Ⅹ含量,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续断皂苷Ⅵ,Ⅹ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续断生品相比,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增加,川续断皂苷Ⅹ含量减少.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中皂苷类成分含量,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从川续断中分离纯化总皂苷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或水提取,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梯度洗脱,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和HPLC法鉴别。结果:大孔树脂柱60%乙醇洗脱部分皂为川续断总皂苷部位,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川续断皂苷Ⅵ。结论:该方法经济有效,简单方便,适合作为续断提取分离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张春凤  李凯  杨中林 《中成药》2010,32(1):100-102
目的:比较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续断超微粉和细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1 h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川续断超微粉和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绝对含量分别为4.87%、4.74%,1 h后溶出量分别为48.2 mg/g、47.5 mg/g,溶出速度参数T_(0.9)分别为0.23 min、10.41 min.结论:川续断超微粉碎并不会影响川续断皂苷Ⅵ的绝对含量和体外溶出量,但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
杜伟锋  贾永强  姜东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2):3251-325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续断发汗前后成分变化的方法。方法 HPLC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0~45 min,6%~20%乙腈;45~90 min,20%~35%乙腈;90~110 min,35%~70%乙腈;110~120 min,70%乙腈;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0.8 m 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全扫描检测,并通过[M-H]-、[M+HCOO]-、[M+H]+、[M+Na]+等离子信息推断化合物。结果建立了续断发汗前后的HPLC-ESI-MS图谱,均得到42个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和文献对照,推断出了31个化合物;续断经产地加工发汗后,有些成分的量下降,如马钱苷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异绿原酸B、续断苷A、续断苷B等;有些成分的量升高,如茶茱萸苷、川续断皂苷X、川续断皂苷VI、川续断皂苷VII、川续断皂苷乙、川续断皂苷XIII、川续断皂苷A等;其他成分的量几乎不变。结论所建立的HPLC-ESI-MS图谱,便于全面控制续断发汗与未发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初 《中草药》2007,38(6):865-866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的干燥根。味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行血脉,续折伤的功用,临床上多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等症。续断在秋季采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续断采用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获得。近年来,市场上存在使用没有发汗或未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并且其颜色和性状与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也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本实验比较发汗与不发汗续断药材中水溶性浸出物和药效成分的差异,探讨发汗工艺对续断药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研究川续断皂苷Ⅵ是否具有活血化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气虚血瘀模型来观察气虚血瘀大鼠存活率、体质量及变化、行为学评价、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来考察川续断皂苷Ⅵ抗血栓作用。结果:(1)川续断皂苷Ⅵ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气虚血瘀大鼠的存活率及协调能力,并显著性降低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2)川续断皂苷Ⅵ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气虚血瘀大鼠的体质量;(3)川续断皂苷Ⅵ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丙二醛(MDA)含量并提升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一定活血化瘀及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快速分析续断DipsaciRadix"发汗"前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为25℃;质谱采用UPLC-Triple-TOF 5600+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检测,扫描范围m/z 100~1 500。根据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所得的信息对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鉴定。结果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质谱信息,推测了续断"发汗"前后52个共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酚酸类等,同时分析了主要成分的裂解规律。并比较了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发汗后马钱苷酸、绿原酸、马钱苷、异绿原酸A、川续断皂苷VI等20种成分含量降低,咖啡酸、异绿原酸、异绿原酸C、大花双参苷A等成分含量在发汗后升高。结论研究发现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而在成分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未"发汗"续断化学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发汗"续断。本实验采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分析"发汗"对续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探究续断"发汗"前后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和进一步为续断产地加工方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乌鳖颗粒中间体的醇沉工艺,降低该制剂的日服用量。方法:通过考察卵巢摘除大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活性和幼鼠子宫、卵巢发育情况,评价乌鳖颗粒中间体醇沉工艺的合理性。以二苯乙烯苷、川续断皂苷Ⅵ和固含物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醇沉工艺。采用HPLC测定二苯乙烯苷、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结果:乌鳖颗粒中间体醇沉前后对药效试验无显著性差异。最佳醇沉工艺为何首乌组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时间12 h,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3(60℃)。结论:药效评价结合单因素试验确定的何首乌组醇沉工艺更加合理、可靠,降低乌鳖颗粒日服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该制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续断煮散颗粒的煎煮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续断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影响,通过测定川续断皂苷Ⅵ含有量和干膏收率,用综合加权法对煎煮效率进行评价;对比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中川续断皂苷Ⅵ的溶出量,考察续断煮散颗粒对煎煮质量的影响。结果采用20倍量水浸泡10 min,煎煮2次,每次20 min的煎煮条件时煮散颗粒的川续断皂苷Ⅵ含有量和干膏收率较高,且溶出更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行,对煮散颗粒的煎煮研究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同时测定野生川续断中3种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马钱苷酸、马钱苷、当药苷)及1种三萜皂苷类(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的HPLC方法,将连续12个月份采收于重庆市武隆区9个不同川续断野生居群的108份川续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将含量与世界气候数据库(http://www.worldclim.org/)提供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马钱苷酸、马钱苷、当药苷、川续断皂苷Ⅵ全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80%,0.08%~0.62%,0.12%~0.78%,0.64%~5.26%;马钱苷、当药苷、川续断皂苷Ⅵ均在2~4月份达到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0.36%,0.57%,3.09%,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生态因子对川续断有效成分的累积有影响。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野生川续断样方的选择科学合理,可用于川续断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为科学全面评价川续断的质量以及对川续断的引种栽培、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修订壮腰补肾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壮腰补肾丸中的当归、红参、续断、黄芪、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当归、红参、续断、黄芪、五味子的TLC鉴别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LC含量测定,川续断皂苷Ⅵ在0.0716 ~0.716 g·L-1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7);川续断皂苷Ⅵ的回收率为99.15%,RSD 1.42%.结论:该法能更为有效的控制壮腰补肾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川续断的干燥根为原料,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川续断中续断皂苷Ⅵ的方法。方法川续断醇提物先经过AB-8大孔树脂富集目标物质。然后,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3∶1∶4,v/v)为溶剂体系,轻相为固定相,重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3.0 ml/min,ELSD检测,利用半制备型HSCCC分离纯化续断皂苷Ⅵ。结果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后,从200 mg川续断提取物中一次性得到续断皂苷Ⅵ75 mg,经HPLC检测其纯度为98.5%。结论本方法快捷简便,重复性好,为大批量制备生产川续断中续断皂苷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骨刺消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川续断皂苷Ⅵ为指标,再结合干膏率,以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实验法筛选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2倍量,煎煮3次,每次1.5时。所得浸膏得率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