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其斌 《医疗装备》2012,25(10):30-30
目的:通过改变灭茵参数的方法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灭茵质量。方法:根据灭茵技术操作规范.利用手动方法改变灭菌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对其灭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每一批外来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监测结果都合格,无湿包现象发生。结论:通过增加蒸汽脉冲,延长灭菌时间、干燥时间等措施确实可以提高外来器械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凡士林纱布干热灭菌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采用载体定性杀菌试验方法进行灭菌试验。[结果]10 cm×16 cm凡士林纱布厚度为100层,干热150℃,120 min可达灭菌;温度在140℃作用120 min,灭菌效果则难以保证;温度在160℃维持120 min,虽然灭菌效果确实,但灭菌后凡士林纱布颜色变黄,靠近干燥箱内壁的盒装油纱表层边缘甚至出现焦痕。[结论]盛装容器密闭与否对凡士林纱布干热灭菌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开启盒盖灭菌后的油纱颜色易变黄。密闭不锈钢盒内的凡士林纱布经干热150℃,120 min可达灭菌,凡士林纱布颜色无改变,纱布油润程度较好,建议凡士林纱布干热灭菌时应使用密闭容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规范》实行,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在灭菌过程中开始大范围使用,如何正确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困扰我们.笔者结合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进行分析,对医院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提供指导意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过程化学验证装置(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测试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自制纯棉布巾标准测试包,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取16块新洗好纯棉布巾,每块布巾40 cm×65 cm,体积23cm×23 cm×15 cm;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爬行式化学指示卡;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冬季外出灭菌的医疗用品包裹湿包的原因,以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降低湿包发生率。方法对2012年11-12月送至外院灭菌的医疗用品包裹发生湿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的湿包率。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前,外出灭菌包的湿包率为10.00%(99/990);采取改进措施后,外出灭菌包的湿包率降至1.90%(1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5, P=0.00)。结论冬季灭菌医疗用品包裹送至外院灭菌,发生湿包的主要原因为冷凝水,经过增加干燥与降温时间,改进运输过程中的包装,较好解决了湿包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医院感染管理环境监测中,物体表面采样要求用5×5cm的标准规格灭菌板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这就涉及规格板的灭菌问题。笔者了解到:有的单位把每块规格板分别用纸包扎,再用包布包好送高压灭菌,这样,虽然使用中不会造成污染,但费时,也浪费纸张;有的单位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灭菌器对湿包影响程度的差异,提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 国产与进口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灭菌350锅次,灭菌程序结束10、20、30 min后分别对灭菌包进行观察.结果 湿包差异主要与灭菌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冷却时间<10 min,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对物品的干燥程度有明显差异,湿包率分别为16.00%和1.80%,炉内冷却20 min时,湿包率分别为1.28%和0.15%,其湿包率差异明显减少;当炉内冷却>30 min时,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湿包率分别为0.06%和0.05%,其湿包率无差异.结论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充分冷却的前提下,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率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装载方式对压力蒸汽灭菌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无线温度和压力记录器测量灭菌器柜室内温度分布;不同装载条件下,测试包中心和上层的温度时间关系、柜室内压力时间关系。分析同一台灭菌器,相同的灭菌循环参数,灭菌装载不同对温度、包裹内空气排除程度的影响。结果装载方式不同对灭菌包包裹内的温度、空气排除程度有直接的作用,超满载装载方式可能会导致灭菌包包裹内的温度达不到灭菌温度,影响灭菌质量。结论灭菌器的装载对于灭菌过程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从操作上规范好灭菌器的装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供应室集中供应手术器械和敷料灭菌包湿包的原因,并讨论解决方法以保证灭菌质量.方法 将使用纺织棉布或无纺布包装的手术器械包和敷料包称重随后放人灭菌器,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1个灭菌周期,观察灭菌后的器械包和敷料包是否有水渍、水珠、水印后,立即、放置10、20 min分别进行称重,连续检测3d.结果 器械包中有两包出现边角湿,敷料包中有两包外有水珠存在;灭菌前后称重发现,超重的敷料包和器械包易产生湿包;灭菌包使用无纺布比纺织棉布包装易湿包;灭菌后立即称重约73.0%超重;放置10 min后17.3%超重;放置20 min后无超重.结论 可通过减轻灭菌包重量,使用棉布代替无纺布包装可缓解湿包现象;灭菌包在灭菌器内延长放置时间等也可缓解湿包现象.  相似文献   

9.
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包扎方式与灭菌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目的 调查科室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包扎方式与灭菌合格的情况。方法 根据要求,测量物品包的大小、重量、松紧度,按包外指示胶带和包内3M卡变色情况判断结果。结果经测量科室送至供应室的灭菌物品包共204件,其中超长包21个,占10.29%,超宽包6个,占2.94%,超重包11个,占5.39%,过松包34个,占16.67%。结论 加强灭菌物品包打包技能培训十分必要,严格按要求打包是灭菌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中湿包形成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灭菌发生湿包致湿因素以便减少或杜绝湿包的发生。方法 采用半自动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操作控制观察法 ,对 989柜次、12 0 4 2个无菌包分组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12 0 4 2个无菌包中 ,常规组 614 0个无菌包中 ,湿包发生率 11% ,控制组 5 90 2个无菌包中 ,湿包发生率为 0 .4 1% ,χ2 =6 16 .87,P<0 .0 0 5 ,控制组湿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 开机前排尽送气管道内的冷凝水、预热、抽真空、灭菌时严密观察供汽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 ,保证干燥时间 ,是减少湿包、提高灭菌合格率的有效途径 ,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化学指示卡在压力灭菌器测试中失败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化学指示卡、胶带在灭菌过程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提高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监测的质量。方法:采用脉动式压力蒸汽灭菌器,3M1250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对100炉次中的各类手术包和敷料、储槽等采用相同的压力、时阃、温度进行灭菌,并在灭菌完毕后对所有的试验包现场检查,并记录实际情况。结果:采取措施前有10个试验包内化学指示卡和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不标准。采取措施后未发现试验包内化学指示卡、胶带出现变色不标准的现象。结论:3M1250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标准因素,受蒸汽灭菌过程中蒸汽冷凝水的影响。要使化学指示卡、胶带变为标准黑色,必须正确使用化学指示卡、胶带和规范物品包装及灭菌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与脉压差(PP)之间的关系,证实动态误差分析系统对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方法:检测4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将受检人群在检测时的动态误差分别设置为15%〉误差〉119%,10%〉误差〉5%,5%〉误差.3种误差状态下分2组重复测量颈动脉-股动脉(CF—PWV)。检测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同时应用台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定,算出脉压差(PP)。结果:脉压(PP)≥60mmHg(7.98kPa)者的脉搏波速度CF—PWV显著高于脉压〈60mmHg者[(14.2±2.34)m/s和(8.5±1.81)m/s,P〈0.001]。脉搏波速度(CF—PWV)与脉压(PP)和年龄显著正相关(脉压r=0.529,P=0.000;年龄r=0.331,P=0.003)。结果显示,动态误差在10%〉误差〉5%,5%〉误差2种状态下各组人群的各节段PWV值无显著差异;而动态误差在15%〉误差〉10%时,与动态误差5%组比较。各节段PWV值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误差分析系统对PWV检测结果会有不同影响,选择误差较小的检测模式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脉压差(PP)与脉搏波速度(CF—PWV)密切相关,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作为一项新的评价动脉硬度的指标,更加科学、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保证使用于微生物检测的试剂达到灭菌效果,监测和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保证灭菌质量。方法用3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每月对实验室4个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一年共监测了48次,化学指示法监测合格48次,合格率为100.00%;生物指示法监测合格39次,合格率为81.25%;Prospore2生物指示法监测合格37次,合格率为77.08%;监测结果与实验室培养基灭菌效果要求温度和时间有关。结论正确使用监测方法是确保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脉动真空灭菌器B-D试验阳性结果的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D试验是检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能否安全使用的主要方法,但B-D试验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其阳性检测结果并不都是因灭菌器故障而致。本文通过对B-D试验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较系统的验证,分析其阳性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避免因误判而影响灭菌器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通过人体指端一点位置测量脉搏波传播时间.进而标定收缩压、舒张压。具体方法是通过交替点亮红光和红外光获取容积脉搏波.经放大滤波及信号处理后得到加速脉搏波,通过测量其中推进波和反射波之间的脉搏波传播时间来建立与血压的关系。根据数据回归分析建立收缩压测量方程式.根据容积脉搏波中交直流成分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及数据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舒张压测量方程式。通过临床33例人体实验,其中18人作为训练组,15人作为对照组.并与基于传统充气袖带测量的OMRON电子血压仪测量结果作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望作为一种无创、连续血压参数测量的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式脉象传感器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两种脉象检测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ZM-Ⅲc型脉象仪对于同一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反向加压与正向加压两种方法进行操作测试,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下所加压力漂移值大小的对比,以及最佳取脉压力下各脉图参数的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所产生的压力漂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最佳取脉压力下,各幅值参数除去h1外,其余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象主峰波h1测量结果有影响(P〈0.05);两种测量方法下脉搏波时间参数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向加压测试方法更稳定,有利于脉象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AOD)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4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 g/m2、女>110 g/m2作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4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146例)。结果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和AOD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脉压和AOD与LVMI的关系最密切(P<0.001)。结论AOD和脉压、尤其是夜间平均脉压增大在LVH中起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基于个性化脉搏波传导参数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模型。方法对18名受试者进行了运动实验,在运动实验过程中连续记录受试者的心电和手指容积脉搏波,同时利用动态血压计每2 min采集受试者的血压;每个受试者间隔1周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实验;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线性估计的方法来建立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收缩压之间的线性模型。结果同一个受试者脉搏波传导时间与收缩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1±0.06),线性模型的检测误差为(3.48±1.69)mmHg,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对于不同受试者,很难建立统一的线性模型(r2=0.14)。结论基于个性化脉搏波传导参数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是可行的,有望实现无袖带的连续血压测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一种可用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测量血压准确性研究的多信号采集系统。方法:分析可能影响准确性的几方面因素,设计可采集多参数的系统及可用于个性化校正的模块,可与DSP运算模块无缝连接的数据接口等结果:分别采用2种测量方法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20人次的测量实验表明,多参数信号质量较好,经过软件简单滤波后即可准确定位各特征点,便于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进行算法研究。采集系统可与DSP运算模块无缝连接构建实验平台。结论:适用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研究的多信号采集系统可用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法测量血压准确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不同滴速下静脉输注甘露醇对高眼压患者眼压、血压、脉搏及主观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住院的高眼压患者92例,按输液时间次序分为三组,并给予三种不同的输液速度,A组(6 mL/min),B组(10 mL/min),C组(前10 min 6 mL/min后更改为10 mL/min)。测量各组患者输液前和输液后1 h的患眼眼压、血压、脉搏结果,并进行比较;观察并比较其主观感觉。结果:B组与C组降眼压效果比A组好(P〈0.05);在血压、脉搏变化比较中A组变化最小,C组变化也较小;在胸闷、心慌症状比较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P〈0.05),且A组、C组优于B组;在注射部位胀痛症状比较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A组、C组优于B组;在同侧肢体胀痛症状比较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C组优于B组。结论: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将滴速调节为前10 min 6 mL/min然后更改为10 mL/min,能达到比较好的降眼压效果,而且患者血压、脉搏变化相对较小,不良反应轻,主观感觉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