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45所医院554名医护人员和557例病人进行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果]58.9%的病人愿意接受上门服务,16.7%的病人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主要原因是服务费用医保不报销、服务可信度不高;61.7%的医护人员愿意提供上门服务,55.1%的医护人员意识到上门服务的必要性,63.5%的医护人员认为由于工作太疲劳不愿意提供上门服务。[结论]采用互联网手段提供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地区综合医院产妇对护士实施产婴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并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94例产妇对家庭护理的需求情况。结果:产婴的照护主要是由双方父母承担,大部分产妇表示对如何坐月子及护理新生儿会遵照父母的意见;63.8%的产妇表示信任护士,愿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产妇对延续护理的需求与产妇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延续护理内容的了解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产后访视满足不了产妇个性化服务的需求。结论:产妇在接产医院与医护人员建立了依赖和信任关系,对出院后母婴延续护理有一定的需求,医院因拓展护理范畴,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弥补社区产后访视的不足,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适合手术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需求调查问卷对12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7.7%~68.8%的患者表示需要基本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72.7%~83.6%的患者表示不需要介入性治疗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知识;延续护理服务以门诊复查和电话为主;55.6%的患者表示希望由医生进行延续服务,35.1%的患者希望由护士进行。结论:延续护理以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4.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及相关意愿。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91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出院时患者有管路维护需求的有1988例(68.31%),其中排序在前3位的依次是PICC管路维护912例(31.34%)、尿管维护606例(20.82%)、引流管维护436例(14.98%);②选择出院接受延续护理服务的患者2144例(75.71%),选择入户服务的1603例(56.17%);研究对象对不同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有统计学差异(χ~2=235.391,P〈0.001);③愿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收费小于10元/次的有1395例(48.78%),小于30元/小时的有1940例(68.58%)。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势在必行,应根据出院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建立延续护理服务体系,发挥延续护理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依托医院现有专科护理门诊资源,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成立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维护、糖尿病足护理、胃管置管、尿管置管等17个护理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对出院患者及孕产妇、新生儿、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癌症晚期等居家人群实施延续护理服务。2019年12月-2021年8月共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509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为88.80%,且有81.54%的服务对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约护士服务。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服务对象个体化、多元化护理需求,提高了网约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病患儿及家庭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为制定适宜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5-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重庆市某儿童医院住院的500例慢性病患儿及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延续护理的需求调查。结果慢性病患儿主要照顾者认为理想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为儿童医院"互联网+"APP(86.0%)、QQ或微信群服务(55.0%);最理想的延续服务提供者为曾住院医院的主管医生(85.2%)、主管护士(51.8%)、专门的随访团队(51.6%);97.8%的主要照顾者选择工作3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延续服务;在服务频次上,大多数照顾者期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接受1次(53.8%),出院1个月后每月接受1次(57.2%);最需要接受的专业延续服务内容依次为病情观察(75.0%)、用药指导(74.0%)、饮食营养指导(59.6%)和急救处理(52.4%)等;最需要现场面对面提供的延续服务为专科查体(58.2%)和康复训练(46.6%)。结论慢性病患儿及家庭延续护理需求内容具体而丰富,在未来的延续护理服务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开展与需求相匹配、符合时代发展的延续护理服务,以促进慢性病患儿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断指再植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护理的需求,为构建延续护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4例断指再植病人在出院前3d进行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91.8%病人是由工伤保险支付医疗费用;76.6%病人认为专科门诊访视是最佳实施方式;47.8%的病人选择专科医生、39.7%的病人选择专科护士为延续护理实施人员,实施内容需求前3位为康复锻炼指导需求、伤口护理需求、疼痛管理需求。[结论]应为断指再植病人构建专科门诊访谈式延续护理模式,重视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和手功能锻炼指导,以满足断指再植病人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合妇科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1例患者于出院当天进行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认为延续护理服务是必要的,其中78.63%的患者认为"电话随访"是较合适的服务模式,70.23%的患者需要"意外情况(如发热、腹痛、阴道出血等)的处理"方面的指导.结论 妇科需要开展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服务,以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查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方法:方便抽样调查我院近5年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及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状况、焦虑、抑郁、患者及伴侣术后接受性指导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的80.3%。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微信交流占64.4%,持续时间1年占82.7%,护士为干预主体占58.1%,性知识讲解(92.1%)、性健康教育(91.1%)接受程度最高。结论:应以护士为主体,运用现代通信工具,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及丈夫长期实施延续性服务,以获得更高的接受程度及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方法采用“鼻咽癌放疗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问卷”调查8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对延续性护理内容和随访方式的需求。结果在专科护理方面患者对口腔黏膜炎的护理需求(含非常需要、需要)最高,达92.5%;在心理家庭社会方面患者对家庭支持的需求达85.0%;在健康教育方面对饮食指导需求达75.0%。电话随访是患者认为最能接受的实施方式,占51.2%;其次是家庭访视占28.8%。结论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强烈,应注重专科护理的指导,给予心理家庭社会方面的支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延伸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我国11种护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延续护理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共检出318篇有效文献,发文数量从2007年开始呈上升趋势;文献主要来源于广东、江苏、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大部分文献成果来自于医院;基金论文所占比例为34.59%;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延续护理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面(66.04%);延续护理方式位于前三位的为电话、短信随访,家庭访视和网络信息平台;评价指标以患者功能和临床结果指标为主。结论 :近年来,我国延续护理发展迅速,日益受到重视,但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服务存在不规范性和随意性,今后可发挥网络信息平台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加强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手术专科组长术前访视模式建立与实施的效果。方法 分析目前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一支由专科组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新工作模式。内容包括:设立专职的组长,经过专业培训的手术专科组长担任术前访视护士;应用专家咨询法确立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内容;按照规范流程实施术前访视。 结果 专科组长术前访视新模式使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 手术专科组长访视模式提高术前访视效果,满足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对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的真实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家社区的2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对延续护理服务项目非常了解的慢性病患者仅占21.4%(38/178);希望出院后继续接受医护照护的慢性病患者占80.9%(144/178);38.2%(68/178)的慢性病患者“不确定”延续护理服务对疾病疗效的影响;77.5%(138/178)的慢性病患者担心延续护理服务的自费比例问题。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血压控制及自我监测、饮食指导、疾病相关知识、血脂及血糖控制与监测、康复锻炼方法等。希望由社区护士提供院外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仅占8.4%(15/178)。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尚存在一些瓶颈,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延续护理服务内容上,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切口护理(96.9%)、术后并发症预防(93.8%)、活动锻炼(96.9%)、出院后复诊及预约(91.7%)、后续治疗(96.9%)、复发及预后信息咨询(96.9%)的服务内容有较高的需求;在延续护理服务方式上,99.0%患者选择医院专科门诊随访,81.3%患者选择电话、短信、网络咨询疾病的康复知识,仅有8.3%患者选择到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复诊。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有较多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疾病及需求提供针对性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柯桥区三家医共体医院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现况。方法 访谈三家医共体互联网+居家护理负责人,查阅互联网+居家护理管理制度、出诊服务记录、出诊护士信息,对接受出诊服务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行问卷调查。结果 三家医共体医院互联网+居家护理的服务范围、项目、时间、费用、出诊模式各不相同;大多数出诊护士具有20年及以上的护龄;患者家属对费用满意率为64.29%,流程满意率78.57%,对服务质量及态度的满意率各为98.21%和100%。结论 建议有专门机构统筹管理互联网+居家护理;加快推行长期护理险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强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同质化建设,制定、规范无缝隙、全覆盖、高质量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增加更多年轻出诊护理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级医院193例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延续护理的提供者、内容、形式、时限、频次、费用态度等。结果三级医院66.0%的慢性病患者希望出院后得到医院的延续护理;60.2%的慢性病患者希望责任医生提供延续护理;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内容需求排在首位的是药物知识(占57.0%),其次是康复知识(占53.9%);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形式需求排在首位的是电话随访(占74.2%),其次是咨询热线(占34.4%);50.8%的慢性病患者希望出院后1~2年内得到延续护理,42.2%的慢性病患者希望出院后每年得到10~12次延续护理;53.9%的慢性病患者认为根据延续护理的内容及形式,可以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收取费用。结论三级医院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较高,对延续护理的提供者、内容、形式、时限、频次、费用态度多样化,医院应组建多学科团队,根据慢性病患者的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的延续护理,使延续护理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地深入到社区,进入到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08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完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法:建立以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团队,制定针对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计划,对108例出院后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采取电话随访、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门诊随访及家庭访视等方式开展院外延续护理。结果:经2年实践,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由51.3%上升至91.4%,腹膜炎发生率由1/45病人月下降为1/61病人月;有89例患者不同程度地回归了社会;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2%。结论:延续护理服务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了持续、不间断的护理,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降低了其腹膜炎的发生率,促进了其病情转归,同时也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医共体模式下“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护理服务。方法成立医共体模式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明确服务对象、服务范畴、服务流程及评价指标,经过同质化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服务结束后患方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实施9个月共开展居家护理127例,其中以慢性病和母婴护理为多。患者满意度达到96.85%。结论医共体模式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使延续护理服务更到位、人力资源利用更有效及患者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19.
延续护理APP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延续护理APP,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延续护理模式。方法设计延续护理APP用户接入层、外网业务服务层和内网数据交互层构架,设置多个栏目板块,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延续护理APP可以创新延续护理模式、优化患者复诊流程、实现健康服务前移,拓宽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领域。结论延续护理APP是护理服务模式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护士及慢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及服务项目的期望情况,以期为完善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上海市静安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5名护士及150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调查问卷和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调查问卷255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为98.0%(250/255);共发放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7%(148/150)。结果250名社区护士中有31.6%(79/250)的护士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29.6%(74/250)的护士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148例慢病患者中有50.0%(74/148)的患者不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48.0%(71/148)的患者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慢病患者需求较多的服务项目为血糖监测(27.0%,40/148)、皮下注射(25.0%,37/148)、肌内注射(23.6%,35/148);社区护士执行意愿较高的服务项目为血糖监测(42.0%,105/250)、静脉血采集(41.2%,103/250)、肌内注射(40.0%,100/250)。社区护士与慢病患者在期望的执业护士职称、期望的执业护士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及慢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应通过媒体、网络等手段提升"互联网+护理服务"知晓度,在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规章制度时,应对护患供需双方进行充分调研,以数据导向作为政策的落脚点,切实满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