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染色体断片形成的微核比山整条染色体形成的微核小。这一点已由Yamamoto 等人于1980年在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的微核研究中得到证实。然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的长短相差悬殊,断片和染色体交错分布,且都能形成微核。本研究的日的是探讨Yamamoto 等人的发现能否适用于人淋巴细胞微核。方法:取健康人静脉血于含肝素的试管内。培养前将含有15%胎牛血清、PHA 和白细胞的RPMI-1640培养基用X 射线(200rad)、丝裂霉素C(0.33μg/ml)或用乙酰甲基秋水仙素(0.6μg/ml)处理,并在37℃恒温下培养。长春新碱(0.01μg/ml)于开始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的淋巴细胞早熟凝集染色体环(PCC-R)的产额,建立不同剂量率的人外周血早熟凝集染色体环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别用吸收剂量率为0.5和1.0Gy/min的 60Co γ 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 0、 1、 2、 5、 10、 15、 20和25Gy。培养48h,终止培养前1h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诱导早熟凝集染色体,观察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CC-R产额与照射剂量的关系。结果 在20 Gy剂量范围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CC-R产额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5 Gy剂量范围内,在相同剂量情况下,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的PCC-R产额都要高于0.5 Gy/min的产额,且在20和25 Gy剂量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C-R作为大剂量受照情况下的生物剂量指示剂,基于不同剂量率建立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所估算剂量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自应用溴脱氧尿核苷(BUdR)替换哺乳动物染色体,显示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s)简单染色技术以来,对各种诱变剂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效应,已有十多篇报告,看到哺乳动物细胞在体内外受许多化学制剂作用时,SCEs率增加。由于SCE对射线敏感,认为应用本法作分裂实验是一种快速方法。作者以~(60)Coγ线150伦或300伦照射人的Go期淋巴细胞,对SCE率进行了观察。本文采用两名健康人肝素抗凝血,自然沉降1小时,取白细胞层血浆0.8ml,放入8ml199培养液内,加抗菌素和1.2ml自身血浆。每分血分三并培养,一并对照,其余两并于37℃以150或300R~(60)Coγ线进行照射,剂量率为50.2伦/分,然后立即加PHA0.1ml和BUdR10μg/ml,37℃培养,68小时加秋水仙素10μg/ml,72小时收获细胞,用改进的FPG法染色,分析SC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模拟表位7肽(7P)在体外免疫小鼠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0)。实验组小鼠皮下多点注射7P(500μl/只,含量5μg),对照组皮下多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单溶液细胞增殖法(MTS)检测前一天脾内直接注射7P(200μl/只,含量2.5μg)加强。收集脾淋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6.25、12.50、25.0、50.0、100.0μg/ml)的7P,培养24、48、72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应用MTS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增殖率。结果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7P后第2天,镜下观察见细胞生长良好,可见散在的细胞增殖集落,对照组未见明显集落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不同浓度7P诱导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明显增强(P<0.01)。培养72h,7P诱导浓度为12.5μg/ml时,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最佳促进效果,增殖率达到184.92%。在相同诱导浓度下,7P的最佳诱导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合成的HVR1模拟表位7P在体外对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治疗前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2月-2008年10月36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胸部X线片、CT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动态变化的关系,并与同期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结果 36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28例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其中25例影像学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8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其中3例影像学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中仅7例影像学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与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无论影像学上肺结核呈典型表现(5例)还是不典型表现(3例),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均不明显,结核病灶均逐渐吸收好转,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影像学上肺结核呈典型表现(3例)和不典型表现的大部分患者(17例),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缓慢上升,结核病灶也缓慢吸收好转;只有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20/μl)、影像学上肺结核又呈不典型的少数患者(8例),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继续下降,病灶持续恶化进展,最后死亡.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与CD4+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T淋巴细胞用低剂量的X射线处理后,可以抵抗大剂量X射线引起的细胞突变反应.研究中使用的T细胞是从外周血分离出来的,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液RPMI 1640含有2mmol的谷氨酰胺、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和20%的HL-1培养液.细胞浓度为10~5/ml,用PHA刺激细胞有丝分裂.在PHA作用24小时后实验组给以1cGy的X线照射,在PHA作用24小时后,用300cGy的X射线照射,细胞培养液加入20%的T细胞生长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K细胞后的上清液)培养6~8天,使HPRT~-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超大剂量γ线离体照射后人血淋巴细胞早熟凝集染色体环(PCC-R)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外周静脉血样采自3名健康男性,经60Coγ线(剂量率2.35Gy/min)照射0、1、3、5、8、10、13、16、20、26和30Gy。于37℃恒温箱培养48h,收获前1h加入冈田酸以诱导产生早熟凝集染色体(PCC),计数PCC细胞中的PCC-R频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PCC指数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每细胞PCC-R频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直到20Gy,>20Gy后趋于饱和。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所拟合的曲线符合线性模型(上限剂量到20Gy):y=-0.020+0.052D(y为每细胞PCC-R频率,D为剂量,Gy)。结论 本研究用药物诱导PCC-R法所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可估计的上限剂量达20Gy,它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还有待于在今后的辐射事故中实际应用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10-羟基喜树碱(HCPT)对异基因大鼠器官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机制和有效浓度,制作器官移植体外动物模型,以SD大鼠淋巴细胞为刺激物,Wistar大鼠淋巴细胞为反应物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观察HCPT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剂量浓度与抑制效果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100μg/ml、10μg/ml和2μg/ml浓度的HCPT对SD大鼠淋巴细胞刺激下Wistar大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指数分别为0.734±0.085,0.537±0.361,0.503±0.225;100μg/ml组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10μg/ml和2μg/ml组(P<0.05,P<0.01)。提示HCPT对抗原刺激下大鼠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10名甲状腺癌患者,经口服131I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其目的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能否用于评估事故时 释放的放射性碘所致全身性照射的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分两次,每次1850MBq,间隔24小时;血样采集一般分为:治疗前(1例例外)、第一次治疗后24小时、 第二次治疗后24小时和出院后7-10天。0.5ml全血在Ham's F-10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常规制备中期染色体标本及染色。盲法阅片,每例一般分析100个中期分裂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胎球蛋白A(AHSG)蛋白进行纯化,并探讨其对脂肪细胞胰岛素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硫酸铵沉淀、PEG沉淀、DEAE离子交换和Protamine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血浆中的AHSG蛋白.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置于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0μg/ml和600μg/ml的AHSG及终浓度为600μg/ml的人白蛋白(HAS)分别进行培养,最后用不同浓度(0、10、20nmol/L)的胰岛素刺激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HSG和HSA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下游分子IRS-1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从血浆中纯化的AHSG蛋白纯度达90%以上.纯化的AHSG在100μg/ml浓度下可以减弱胰岛素对IRS-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在600μg/ml浓度下可以完全抑制IRS-1蛋白磷酸化;纯化的AHSG在100μg/ml浓度下可以减弱胰岛素对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在600μg/ml的浓度下可以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而600μg/ml的HAS则不能抑制IRS-1和Akt蛋白的磷酸化.结论 从血清中纯化出的AHSG在生理浓度下可以抑制胰岛素对3T3-L1细胞中IRS-1和Akt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在脂肪细胞胰岛素通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NF)-κB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中的作用,观察TLR4抑制剂TAK-242对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0、0.1、l、10、100μg/L的LPS刺激HBE4-E6/E7细胞24h,或以LPS(终浓度10μ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LET重离子12C诱发人淋巴细胞的生物效应.方法 采集2名健康男性自愿献血者血样,用60Co γ射线及LET为29和148 keV/μm的12C重离子照射,剂量为0.5~5.0 Gy,剂量率为0.5 Gy/min.采用同时加秋水仙素和松胞素B的方法,检测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双加环)及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9和148 keV/μm的重离子12C诱导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为线性和线性平方模式.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随着LET的增高而增高;诱发的微核率剂量<3.0 Gy,随着LET的增高而增高,剂量>3.0 Gy微核率趋于饱和.148 keV/μm的12C离子诱导的染色体畸变双加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从0.41 ~ 1.32增加到0.68 ~ 3.00.结论 重离子12C诱导的染色体畸变随着时间和LET的增高而增加,微核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LET的增高而增加,其生物效应比低LET辐射60Co γ射线强.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1998年8月,我们于帕米尔高原进行新生儿脐血培养制作染色体时,因当地海拔高、氧分压低、气温低等因素的影响[1],按常规制作的染色体往往失败或不理想。我们针对以上情况,改变技术条件,收到良好效果。1 方 法1.1 采血接种 因帕米尔高原气温低且氧分压低,故采血接种时全血加入量不宜过多,每瓶用7号针头加8滴即可,每隔24h轻轻摇动培养瓶,使细胞散开,充分得到营养,以利其生长。1.2 秋水仙浓度及用量 为克服高原培养之脐血染色体较短的缺点,将原来的每瓶加0.8μg/ml秋水仙4滴(6号半针头)改为0.5μg/ml秋水仙3滴,作用时间由原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评估32p的辐射剂量.方法 应用4 MV的X射线对离体人血液进行0.5 Gy、1 Gy、2 Gy和4 Gy的照射,建立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和X射线的辐射剂量的剂量-效应曲线.将74 kBq的32p胶体加入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后72 h,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通过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来评估32p的辐射剂量.结果 4 MV的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剂量-效应曲线为y=24.05x- 13.34 (R2=0.975).74 kBq的32P胶体产生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为18%,即74 kBq的32p胶体在5 ml淋巴细胞培养液中72 h约产生1.3 Gy的辐射剂量.结论 应用染色体畸变率可以有效地评估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培养了80名井下铀矿工和20名男性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了染色体畸变率与暴露量的关系。作者采用0.3毫升全血微量培养法,细胞在36.0~36.5℃培养68~72小时,中止培养前2小时加0.2微克/毫升的秋水仙碱,用0.075M氯化钾处理细胞,常规制片。对个别疑似染色体嵌合体及畸形细胞做了胰蛋白酶G带和C带。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6条不同染色体特异的DNA文库对X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频率进行了检测.血样品来自两名健康的女献血员,分成数份后,分别用15kV-6mA ENKAF X射线机(剂量率3Gy/min)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37℃常规培养50小时后,制备染色体标本.用于检测双着丝粒染色体标本片以Giemsa染色,其余的置于-20℃中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巨噬细胞NR8383,分别加入LPS(终浓度1μg/ml)和不同浓度(10-10、10-8和10-6mol/L)的CCK-8进行干预,并设空白对照组(加入PBS)和丙谷胺干预组(丙谷胺终浓度2μg/ml,CCK-8浓度10-8mol/L,LPS浓度1μg/ml)。各组细胞培养24h后收集上清液,Griess法检测NO含量;取培养24h后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iNOS基因表达情况;裂解培养24h后的细胞,离心取上清,生化法检测细胞内iNOS活性。结果 LPS可明显促进大鼠肺泡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和NO的生成;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CCK-8均可抑制LPS诱导的iNOS mRNA水平上升和活力增强,减少NO生成,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可逆转CCK-8的抑制作用。结论 CCK-8可能通过降低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iNOS表达和NO产生来实现其对内毒素休克动物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猕猴桃根提取物抗肝细胞癌(HCC)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HCC细胞系HepG2和HUH7,根据猕猴桃根浓度分为0μg/ml(对照组)、50μg/ml、100μg/ml、200μg/ml组。采用噻唑蓝(MTT)和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研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猕猴桃根对HCC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克隆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猕猴桃根抑制HepG2和HUH7细胞增殖,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50μg/ml、100μg/ml猕猴桃根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抑制DNA复制,促进HepG2和HUH7细胞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猕猴桃根显著促进HepG2和HUH7细胞迁移,具有剂量依懒性(P<0.05)。猕猴桃根促进Akt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p-Akt表达,抑制Akt磷酸化比例,促进PTEN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猕猴桃根通过p-Akt/PTEN调控HCC细胞增殖、周期停滞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HMME对体外培养人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以下简称为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影响(毒性作用);用MTT法测定不同的光敏剂孵育浓度(0、2.5、5.0、10、20和40μg/ml)、孵育时间(0、5、10、20、30和60min)和激光能量密度(0.62和2.835J/cm2)条件下行PDT对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T对初发、复发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初发、复发细胞分别在浓度≤20、40μg/ml的HMME中孵育60min对细胞无明显毒性。高剂量(2.835J/cm2)照光条件下,HMME孵育浓度分别≥2.5、10μg/ml的初发、复发细胞PDT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40μg/ml的HMME孵育1h后用高剂量He-Ne激光照射初发、复发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1.1%、57.6%;HMME孵育时间≥5min的PDT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DT对初发、复发细胞的PC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照光前光敏剂浓度越高、孵育时间越长,照光剂量越大,PDT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进一步比较Th1/Th2淋巴细胞和CD4+/CD8+在大鼠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的改变,为筛选最佳免疫学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雌性SD大鼠进行9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在训练的第1周、第3周、第9周训练结束后的36小时,以及恢复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不同种类刺激剂、不同刺激剂浓度刺激不同数量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建立最佳ELISPOT检测方案。检测大鼠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评估疲劳模型的建立,并对Th1/Th2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传统免疫学指标CD4+/CD8+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建立最佳ELISPOT技术检测方案:PMA和Ionomycin联合刺激。刺激物浓度:检测γ干扰素(IFN-γ)时PMA浓度为2.5ng/ml,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时PMA浓度为10ng/ml;检测IFN-γ时Ionomycin浓度为0.05μg/ml,检测IL-4时Ionomycin浓度为0.2μg/ml。细胞浓度:3×104cells/孔(IFN-γ),60×104cells/孔(IL-4)。运动后36小时,运动组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酮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经1周恢复后,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第1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第3周跑台训练后,运动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恢复1周后,运动组IFN-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递增负荷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运动组Th2型细胞因子IL-4较对照组升高了1.44倍(P<0.01)。CD4+/CD8+在整个训练期及恢复期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递增负荷过度训练过程中,与CD4+/CD8+相比,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SD大鼠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