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 (n =5 1) (低分子肝素 2 5 0 0U皮下注射 ,2次 /天 ,连用 7天 )、普通肝素组 (n=5 1) (肝素 12 5 0 0U ,加入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连用 7天 )和对照组 (n =5 1)。观察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在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 ,应用时不须持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水蛭素对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A组:注射生理盐水组)和2个治疗组(B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C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每组6只.在左耳背部设计3 cm×6 cm的含耳中央血管、神经为蒂(蒂宽1 cm)的轴型皮瓣,于蒂部结扎并切断耳中央静脉和神经,并结扎其他旁支静脉,创面用5-0丝线结扎止血,制成以耳中央动脉为唯一血供,1cm宽的蒂部为唯一静脉回流途径的静脉淤血皮瓣模型.治疗组在术后立即分别给予皮瓣下多点、均匀注射水蛭素(1U/1 ml/皮瓣)或低分子肝素(0.5 mg/1 mL/皮瓣),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1 ml)生理盐水,皮瓣用5-0丝线原位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表面毛发脱落、血肿形成情况和皮瓣存活率,利用组织学观察毛细血管血栓形成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附壁及红细胞聚集情况和免疫组化检测皮瓣内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 ①肉眼观察:皮瓣形成后所有皮瓣均肿胀明显,远端淤血形成,颜色暗红,对照组颜色明显深于治疗组,水蛭素治疗组1例(1/6),肝素治疗组2例(2/6),生理盐水对照组4例(4/6)出现明显的血肿.②各组皮瓣存活率:低分子肝素及重组水蛭素治疗组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2.33±1.67)%与(94.83±1.91)%,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的(77.93±1.18)%高,有显著差异(P<0.01),重组水蛭素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皮瓣存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治疗组皮下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红细胞聚集情况均比对照组轻,重组水蛭素治疗组皮瓣中VEGF表达较其他两组增多.结论 重组水蛭素的应用可明显改善皮瓣的静脉淤血,促进皮瓣血管生成,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并可避免发生肝素应用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严重并发症,可代替肝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5 d,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效果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患者心绞痛的好转率、缓解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热射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热射病并发DIC 56例,随机分为肝素组3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在降温、抗休克、镇静、抗感染、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治疗基础上,肝素组每天持续静脉滴注肝素10 000~20 000 U;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3 ml,每12 h 1次。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出血等情况。结果:肝素组总有效率76.7%,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73.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分子肝素组用药后无出血情况加重病例;肝素组出血加重4例,发生率13.3%,非常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热射病并发DIC与肝素的疗效相当,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丽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13-1214
目的:对比观察派通欣(reteplaserPA)联合低分子肝素与联合普通肝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7-10~2009-04,共38例AMI患者随机接受rPA+普通肝素和rPA+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hrPA+低分子肝素组再通17例,再通率为89.47%;rPA+普通肝素再通16例,再通率为84.21%(P〉0.05)。rPA+低分子肝素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rPA+普通肝素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P〉0.05)。rPA+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5.26%;rPA+普通肝素出血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0.52%(P〉0.05)。两组共再通33例,再通率为86.84%;共死亡2例,死亡率为5.26%;出血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89%。结论:PA联合低分子肝素或联合普通肝素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两组在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烧伤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26.3±6.5(19~40)岁,烧伤面积50.0%±33.4%(20%~97%)TBSA,为深Ⅱ~Ⅳ度烧伤,均伴有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列入肝素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5 000U皮下注射,每12h或6h 1次,连用3~4天.同时期入院的12例患者为治疗对照组,年龄、烧伤面积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治疗措施亦基本相同,但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另设整形患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肝素治疗组、治疗对照组的INR、APTT、PL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肝素治疗组Fib显著降低(5.89±1.13g/L vs 2.89±0.90g/L),PLT显著升高[(91±11)×109/L vs (264±30)×109/L],未见明显出血性副作用;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烧伤后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由于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抗凝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大量文献报道认为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抗凝过程中,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元。但作者在临床中发现,长时间小剂量普通肝素静脉持续用药,多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元明显增高。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普通肝素治疗组共观察74例,男57例,女17例。年龄55±11(46~69)岁,其中61例为严重心绞痛及梗塞前综合征患者,13例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急性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120 U/kg皮下注射,q 12 h,最大剂量10 000 U,2次/d,疗程5~7 d;同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 mg,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12个月,观察组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3.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低分子肝素合阿司匹林治疗ACS是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严重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使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LM WH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77例我院ICU收治、APACHEⅡ评分5~ 10分且并发DIC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26例)为LMWHs组(75~150U·kg-1 ·d-1,初始平均剂量4 000 U/d);B组(25例)为普通肝素组(100~250 U·kg-1·d-1,初始平均剂量5 000 U/d),皮下注射根据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调整用量;对照组(26例)为单纯凝血因子补充组.比较各组在ICU 28 d内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g)、ATⅢ及D-二聚体. 结果 三组28 d病死率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U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长于对照组(P<0.01),A组长于B组(P<0.05);(3)凝血指标:除ATⅢ(P<0.01)外,其他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4)出血率: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血浆ATⅢ与出血率相关明显(P<0.01). 结论 使用肝素或LMWHs有助控制外伤性DIC,采用与出血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的ATⅢ来调整肝素的用法比LMWHs具有更低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循环微血栓及心电图表现异常的大鼠模型,观察肝素对微血栓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肝素治疗组心电图改善,血粘度下降,循环微血栓数目减少,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较盐水对照组略有上升,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提示肝素可减少实验动物循环血中微血栓的形成,改善心电图异常变化,但心肌细胞膜的Na~ —K~ —ATP酶活性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酶活性,本文观察了肝素抗凝血浆对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与血清标本中的AST、ALP、ALT、GGT、LDH、HBDH、CK、ACP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血浆与血清AST、ALP、ALT、GGT、LDH、CK、HBDH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r=0.8081—0.9928),而ACP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实验表明可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多项酶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13.
DVT has been reported to occur in up to 42% of trauma patients. Complications of DVT can include PE, which may lead to death. DVT treatment can be accomplished pharmacologically with UH, LMWH, and thrombolytics. Thrombolytics have a high adverse event profile and are contraindicated in many patients, which limits their usefulness in practice. UH is widely used for its favorable adverse effect profile with careful monitoring of the APTT, ease of rapid anticoagulation by using one of several heparin-dosing nomograms, and proven track record in the prevention of DVT extension and recurrence. Drawbacks of UH include frequent changes in dosing while titrating anticoagulant effect, frequent laboratory monitoring of the APTT, and 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 In the future the use of LMWH may increase to treat DVT because of fixed-dose administration, once or twice daily dosing, and lack of laboratory monitoring. Studies have shown a reduced risk of major bleeding and a decreased recurrence of DVT when LMWHs are compared with UH.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LMWH will becom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DVT.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以LWCT(全血凝固时间)进行监测,以体重决定肝素用量来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和凝血合并症的方法被许多医院广泛采用。我们现在仅仅以LWCT监测、决定肝素用量,它能使肝素量更接近于肝素个体化量,并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和凝血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正常人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单核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受体的,结果表明,肝素对正常人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单核细胞表面的AGE受体均有作用,且这种封闭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分子量肝素对GE受体无封闭作用,提示肝素可以干扰AGE的清除和降解,而低分子量肝素对AGE的清除和降解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和尿激酶对肾小球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脂多糖(LPS)组(L组)、LPS 氨甲环酸组(LT组)、LPS 氨甲环酸 低分子量肝素组(LTH组)及LPS 氨甲环酸 尿激酶组(LTU组),每组8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和CD11b阳性细胞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质表达。结果NC组大鼠肾小球内无纤维蛋白沉积和CD11b阳性细胞;ICAM-1有少量表达。与NC组比较,L组纤维蛋白沉积(9.1%±1.6%)和CD11b阳性细胞(11.2±2.1)增多(P<0.05);ICAM-1表达(0.23±0.09)明显上调(P<0.05)。与L组比较,LT组纤维蛋白沉积(23.4%±3.2%)和CD11b阳性细胞(20.4±3.5)进一步增多;ICAM-1表达(0.44±0.16)进一步上调(P<0.05)。与LT组比较,LTH组和LTU组纤维蛋白沉积(分别为11.3%±1.4%,10.6%±1.5%)和CD11b阳性细胞(分别为7.3±1.8,8.4±1.6)明显减少(P<0.05或0.01);ICAM-1表达(分别为0.19±0.10,0.18±0.09)明显下调(P<0.05),LTH、LTU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均能有效减少纤维蛋白沉积,起到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肝素预处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经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ConA,造成急性重型肝损伤;C组在给予ConA同时皮下注射肝素100U。结果发现,与单纯ConA处理组相比,肝素预处理组小鼠8h死亡率明显降低,血清ALT水平下降(P<0.05),肝窦瘀血及肝脏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显著降低,因此认为,肝素预处理对ConA诱导昆明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脱水剂,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1次/12h,阿司匹林50mg2次/d口服。治疗10d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多(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