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和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各34例。对照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唑安定、氯化琥珀胆碱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异氟醚作麻醉维持;观察组以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诱导,以瑞芬太尼、丙泊酚作麻醉维持,其余用药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室后、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前、术毕各时间点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后心率低于对照组、术毕心率高于对照组,诱导后、插管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LC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前诱导更平稳,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效果。方法:选取86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及术后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及术后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手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患者苏醒时间较短,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寻求麻醉安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P〈0.05),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4 h血清ADR、NADR浓度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血清ADR、NADR浓度有所下降,术后24 h升高(P〈0.05);两组患者BIS在术中较麻醉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5.47±2.27)min]、拔管时间[(8.92±2.1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81±5.9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8.97±2.51)min]、拔管时间[(13.45±4.9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4.14±7.25)min],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比较,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少,拔管期更加平稳,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前与气腹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10%地氟醚吸入,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与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压平稳,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较短,手术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n=2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20)。A组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B组术中吸入1%~2%异氟烷、50%N2O维持麻醉。记录各时段血压、心率。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①A组CO2气腹前后相比较及苏醒期与诱导前相比较,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变化。②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组显著快于B组(P〈0.01)。③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与静吸复合相比,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迅速、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8.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西部医学》2009,21(5):738-740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2~6岁择期行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红 《吉林医学》2008,29(23):2202-220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短小手术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45例。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R组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全凭组术毕及静吸组切皮时SB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Bp与各自诱导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静吸组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全凭组明显优于静吸组(P〈0.05)。全凭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时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吸复合,n=44),麻醉维持:1%~2%异氟醚+芬太尼5~8μg/kg;B组(全凭静脉麻醉,n=43),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03~0.05μg/(kg·min)+异丙酚0.5~1 mg/(kg·h)。两组均于术前30~45 min停药,记录两组停药时(T0)、缝头皮(T1)、术终包扎时(T2)、患者有呑咽反射时(T3)、气管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拔管后5 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值。记录麻醉出现呑咽反射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在T1~5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明显增高(P〈0.05);B组出现呑咽反射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时,其血液动力学稳定,全麻恢复迅速,拔管迅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TIVA)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ASAI-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成静吸复合组(C组)和全凭静脉组(T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同时观察病人拔管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T组早于C组,病人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测试评分T组高于C组。2麻醉苏醒时间C组与手术时间有关,T组与手术时间无关.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并与手术时间长短无关,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I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F组)各20例。记录基础值,插管后1min,气腹前,气腹后5min, 气腹后10min和拔管时的桡动脉有创动脉压(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拔管时间,清醒程度及术后24h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术中TCI组血流动力学比F 组平稳,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苏醒TCI组也优胜于F组(P<0.05)。而且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数明显较F组减少(P<0.05)。结论 与常规静吸复合全麻下行LC手术比较,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醚静脉及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7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行七氟醚静脉及吸入复合麻醉,对两组患儿诱导前、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诱导前、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比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具有术后恢复快特点,安全可靠,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6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与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每组30例.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睁眼时间、对手术疼痛的回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术后睁眼时间为(20.36±2.58)min,能够回忆其手术疼痛感的例数为1例(3.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4%,术后睁眼时间为(30.59±1.58)min,能够回忆其手术疼痛感的例数为6例(2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行脑动脉瘤手术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使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意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气腹后10 min、气腹结束及手术完毕的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点间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拔管后即刻、1 h、4 h、离开恢复室时间的意识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LC中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清醒快、可保证麻醉深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且避免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年龄≥60岁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亦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 h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认知功能均得以恢复。③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引起老年患者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但前者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TIVA)中患者出现知晓的情况,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26例即将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凭组63例患者采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63例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术后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知晓,但全凭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全凭组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较静吸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较之静吸复合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询问两组患者均表示无术中知晓,但观察患者体动发生率结果判定,全凭静脉对于防止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龚拯  梁宁  马利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13,35(2):191-19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神经阻滞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快通道组)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围麻醉期全麻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SpO2降低(SpO2<90%)发生率、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快通道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各类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成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I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F组)各20例.记录基础值,插管后1 min,气腹前,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和拔管时的桡动脉有创动脉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拔管时间,清醒程度及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术中TCI组血流动力学比F组平稳,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苏醒TCI组也优胜于F组(P<0.05).而且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明显较F组减少(P<0.05).结论 与常规静吸复合全麻下行LC手术比较,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念  徐莉 《四川医学》2011,32(5):669-67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对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2~6岁拟行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R组时间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S-R组12例(40%)P-R组3例(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