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7例肝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24例),对比两组手术前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红细胞比积(HCT)等指标,对比两组术后患者存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的死亡率、MODS发生率、ACS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B组红细胞比积明显高于A组,B组凝血酶原时间较A组无明显延长(P均<0.05),B组血清乳酸水平与A组相当(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价值解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在常规脑卒中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试验患者2例死亡,其余58例患者在治疗之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经过美罗培南静脉滴注以后患者体温降到正常水平。患者治疗前后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药物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1)B组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2时B组降至最低(P<0.01),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1至T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3至T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过度通气致低碳酸血症现状,从而通过呼吸参数调节,降低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ICU自2003~2008共收治呼吸衰竭患者21人的血气分析与呼吸参数.结果 从高碳酸血症至低碳酸血症发生时间为2~72 h,平均23.9 h.结论 机械通气后低碳酸血症多由通气过度导致,可及时下调呼吸机参数,主要是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峰压、缩短呼气时间来纠正.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582例。其中2000年10月—2003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08例,设为对照组。2003年11月—2006年12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7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有输液管道脱落或堵塞、各种管道滑脱、供氧中断、窒息或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或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坠床。观察组前四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途中主要死于心搏、呼吸骤停、休克、脑疝、窒息,两组比较观察组转运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科室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转运前未接通知、护送人员不知病情、转运前处理不当、送错科室。两组比较观察组科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I/R组、RPC组、5HD+RPC组,各12只。建立Langendorf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K-H液平衡20min。I/R组缺血前用K-H灌注液灌注45min;RPC组缺血前用含瑞芬太尼的灌注液灌注5min,再用K—H液冲洗5min,共3次;5HD+RPC组用含有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与瑞芬太尼的混合液灌注,共计45min。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线粒体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I/R组比较,RPC组再灌注60min时,梗死面积减少(P〈0.05),而5-HD+RPC组和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H液平衡末比较,各组再灌注60min心肌线粒体酶活性及MMP降低(P〈0.01)。再灌注60min后,RPC组上述指标高于I/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明显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结肠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长期预后。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正式发表的关于支架植入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8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结局指标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804名患者(其中支架组388例,急诊手术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组与急诊手术组长期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局部复发率(RR=1.26;95%CI:0.76~2.07,P=0.37)和总复发率(RR=1.45;95%CI:0.93~2.27,P=0.10)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生存时间(HR=0.98;95%CI:0.67~1.44,P=0.92)与无病生存时间(HR=1.02;95%CI:0.71~1.46,P=0.90)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有相似的肿瘤长期性结果,在具有支架植入经验丰富的中心进行治疗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培元固本与术后回阳补气合用对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7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中药组术前给予四逆加人参汤加山萸肉,日1剂,连用3剂;术后给予补中益气汤,日1剂,连用3剂。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均口服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选取L2~L3椎间隙穿刺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术后两组均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即刻(T1)、24 h(T2)、48 h(T3)、72 h(T4)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术后24 h、48 h、72 h(T2~T4)时采用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评分,记录恶心、呕吐、谵妄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T1~T4)中药组患者CO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与T2时点中药组患者GLU明显低于对照组。与T0时比较,术后各时点(T1~T4)两组患者COR及GLU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术后恶心呕吐、谵妄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培元固本联合术后回阳补气可减轻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轻度亚低温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aCO2)和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6例中重度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处理原发病,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镇静肌肉松弛(以下简称肌松)及支持对症治疗等]。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24h后给予轻度亚低温干预,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4℃,对照组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7.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h、24h、48h的PaCO2,外周血和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α]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亚低温组PaCO2、IL-1β、IL-6、TNF-α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亚低温组PaCO2、IL-1β、IL-6、TNF-α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ARDS患者应用轻度亚低温治疗,降低了PaCO2,减轻全身和肺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