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与血清IP-10含量及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并分析血清IP-10含量及相关血清学指标与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之间的联系。结果:1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中医宏观辨证血瘀证组以舌质紫暗最常见,占56例(93.33%),次为面色晦暗、黧黑47例(78.33%),舌瘀点瘀斑41例(68.33%),脉细涩36例(60%);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在AST、ALT、LN、IV-C、PCⅢ无统计学意义,非血瘀证组与血瘀证组比较,HA水平均低于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组与HA、IP-10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瘀证与代偿期血瘀证组与IP-1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瘀证与HA、IP-10的含量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4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例IgA肾病患者中,血瘀证占61.70%,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伴血尿,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以病理性肿块、面黯消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或结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伴发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的角度探讨了肿瘤血瘀证与血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凝状态、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及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改善肿瘤血瘀证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爱娥  云鹰 《陕西中医》2009,30(8):970-972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血瘀证与尿Ⅳ型胶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44例HSPN患者血瘀证临床证候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Ⅳ-C。结果:44例HSPN患者中,血瘀证组占75%,非血瘀证组占25%。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皮肤紫癜(80.5%)、尿血(54.5%)、面色和舌质的变化最常见,微观辨证指标血清D-二聚体(D-dimer)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尿-C/Cr(14.00±7.50)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5.41±1.23)(P<0.01),尿Ⅳ-C/Cr与D-dimer呈正相关(γ=0.278)(P<0.05)。结论:小儿HSPN血瘀证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其血瘀证的实质,尿Ⅳ-C水平可作为小儿HSPN血瘀证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近20年来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割析,探讨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学问题。(1)两种证候类型和国内用微观方法研究证本质的两种思路;(2)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瘀理论及血瘀证并不能真正融合,概念的随意附会与串换,已在学术领域造成许多混乱;(3)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造成混乱的原因剖析:(4)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学原则;(5)以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为例,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设想。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其得失,并寻找其方法学上的原因,对于中医现代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素真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心脑血管疾病,现将其对冠心病的诊疗经验介绍如下.1重舌脉,治病必求其本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康素真主任医师十分重视舌质及脉象在冠心病诊断及辨证施治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发现8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舌质及脉象改变,如舌质紫暗或兼瘀斑为瘀阻心脉,舌质红赤或兼瘀斑为阴虚血瘀,舌质淡紫为阳气虚兼血瘀.脉沉涩为阴虚血亏兼血瘀,脉弦细为气滞血虚,脉结代为心阳不足,脏气衰微,不能鼓动血脉.故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痰瘀痹阻心脉,阻遏胸阳,心脉不通,心失所养.中老年人如出现上述舌质或脉象改变,多提示有冠心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研究认为,血瘀在肺癌的发生、增殖及转移等病理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中医学认为,血瘀证是肺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对血瘀证的认识1.1血瘀证的中医学认识:血瘀证也称瘀血证,为中医辨证的常见证型。血瘀证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而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经脉,或瘀积于脏腑而形成的瘀血内阻。血瘀证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患,是一组颇具特色的症状群,归纳起来特点如下:①疼痛:多为剌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昼轻夜重;②肿块:外伤致瘀在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可形成积聚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③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④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许多慢性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较难治疗.既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对医生来说也非常棘手.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很多慢性皮肤病患者往往表现为皮疹增厚、粗糙、角化,颜色发暗,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紫,脉细涩等症,中医辨证属于瘀血内阻.因思及久病必有瘀、顽疾属瘀之说,故常在临证之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顽固性皮肤病,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液粘稠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部份。血液粘稠度增高与祖国医学瘀血证有着密切关系,为深入探索血液粘稠度的变化和各种血瘀证的关系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我院两年来对300例中医辨证诊断有瘀血证的病人,进行了血球压积、血液粘稠度测定与20例正常人比较,其结果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 300例血瘀证病例均有中医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据:(1)舌质紫或紫斑;(2)口唇指甲青紫;(3)皮下紫斑或静脉曲张;(4)头胸腹的任何部位有固定性疼痛;(5)病理性肿块(肝、脾或皮下结节);(6)一例肢体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因天癸竭,肾气衰,气血运行不力,而常有瘀血表现。老年人患病,每多夹“瘀”。故诊治老年沉疴瘤疾,应刻意在“瘀”。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2年制定的血瘀诊断标准。舌质紫暗、固定性疼痛、舌下静脉瘀、胀为“瘀”的常见症状。临床易产生血瘀的老年病以冠心病为最常见,其次为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硬化、肺炎、颈椎病、前列腺肥大等疾病。临证若能随机辨证,应变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本症为血瘀证(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主要依据:(1)舌质瘀紫或舌体瘀斑瘀点;(2)脉涩或结、代;(3)固定性刺痛并拒按;(4)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变性;(5)血管异常,包括  相似文献   

14.
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也是其主要证候之一,近年多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将刺痛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要点。通过回顾分析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及现代研究结果,提出冠心病血瘀证的基本特点为固定性疼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同时可具有血管闭塞的客观证据;认为刺痛并非冠心病血瘀证疼痛性质的主要特点,部分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出现刺痛可能与个体感觉差异有关,或与合并心律失常所致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检查指标的变化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在症状体征中,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皮下瘀血斑、脉涩、病理性肿块、黑便等对血瘀证的贡献率最大,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全血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等对血瘀证的贡献率最大,根据回归结果,结合国内外既往研究,提出了一个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艳巧  刘润侠 《陕西中医》1999,20(5):224-224
<正> 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妊娠病也存在瘀证,因而注重活血化瘀的应用及总结。凡是妊娠病,只要辨证准确,有瘀证存在,便可大胆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 1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临床见症有胎漏下血暗红,淋漓不止,或夹有血块,小腹坠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考虑有瘀证存在,给予活血化瘀治疗。  相似文献   

17.
醒脑舒络片是中药六类新药,由天然冰片、当归等药味组成,具有活血行气、醒脑通络作用。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之瘀阻脑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语言謇涩、肢体麻木、眩晕头痛、舌质紫暗、脉细涩。处方中的天然冰片是易挥发性药物,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血瘀证的病机研究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学中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对其病机的认识,一般认为气虚、痰阻为其主要病机。在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出现如唇舌紫暗、青紫,或见舌质瘀点、或瘀斑、舌下络脉增粗、曲张,脉沉涩等皆为瘀血内阻的表现。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两方面,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阳虚寒凝及久病入络。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